生活在當代社會的我們,經常會看到電線桿或者井蓋上寫著「高壓危險」之類的標識語,仿佛高壓電圍繞在我們的身邊一樣。
其實現在,高壓電也確實是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身邊的,我們平時用手機,用電燈,用電腦……這些電器設備所需要的電能基本都是靠高壓電已經輸送後,再變壓為生活電壓供我們使用的,高壓電就像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幕後工作者,我們從未直接接觸,但它卻一直為我們工作著……
所以今天,想給大家介紹一下有關「高壓電」的介紹、出線的地點、安全性和各地差異等,我們現在就開始吧~
高壓電的介紹
高壓電(英語:High voltage),是指配電線路交流電壓在1000V以上或直流電壓在1500V以上的電接戶線。交流低壓在1000V以下或直流電壓在1500V以下為低壓電。
安全電壓不超過交流36V,直流50V。電力系統中1000 kV及以上的交流電壓等級為特高壓供電,通常只當作大電力長距離輸電線之用,因為可以減少輸電過程中的能量散失。(在不同的領域用到的電壓是不同的。)因為根據P=IU公式可知,為減小電能在傳輸過程中的損耗,必須減小電流,又要確保總功率不變,則要適當提高電壓大小,在經過降壓變電所,最後到達用戶家中。
相對於普通電源來說,高壓電有其特殊危害性。高壓觸電有兩種特殊情形:一是高壓電弧觸電。二是跨步電壓觸電。由於電壓很高,很容易讓人觸電死亡。所以要注意。
高壓電的常見地點
電力系統中的輸配電線路,例如高壓電塔,或變電所。或大量用電之用電用戶。
以電力為主要動力的火車、高鐵、捷運,使用高壓電纜與集電刷,或高壓電軌。
高壓電的安全性
一般而言,高壓電對人體的影響在於電擊與電磁波。在高壓電四周作業時,應有適度防護措施並保持安全距離,否則應先將高壓電先行斷電再施工,以免電擊身亡。
架空電力線路保護區,是為了保證已建架空電力線路的安全運行和保障人民生活的正常用電而必須設置的安全區域。在廠礦、城鎮、集鎮、村莊等人口密集地區,架空電力線路保護區為導線邊線在最大計算風偏後的水平距離和風偏後距建築物的水平安全距離之和所形成的兩平行線內的區域。
各級電壓導線在計算導線最大風偏情況下,距建築物的水平安全距離如下:
1千伏以下:1.0米
1~10千伏:1.5米
35千伏:3.0米
66~110千伏:4.0米
154~220千伏:5.0米
330千伏:6.0米
500千伏:8.5米
高壓電的各地情況
臺灣
中國臺灣之高壓接戶線大部分為11.4KV,1969年左右,逐步由3300V更改。
香港
根據機電工程處出版的《電力(線路)規例工作守則》[1] 守則5A(a)(iv),指定高壓電路屬於「第4類電路」(category 4 circuit)。在香港,A/B/C級電業工程人員只可以從事低壓電力工程。
「特低壓」指50V均方根交流電或120V直流電。「低壓」指超過特低壓,但不超過1000V均方根交流電或1500V直流電。「高壓」是指高於低壓的電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