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main Lacombe 的公司在法國被人知道,是因為他把市民和政府都嚇到了。
2015 年 3 月的一天,巴黎 PM 10 每立方米顆粒數達到了 180 微克,是安全線 80 微克的兩倍以上。對於中國和印度各大城市的人來說,這實在不是什麼了不得的數字。不巧的是那天北京和新德裡天氣很好。
美國國家公共電臺援引其記者 Eleanor Beardsley 的話表示,「根據空氣品質測量公司 Plume Labs 的監測,巴黎曾在很短的時間裡超過了新德裡和北京成為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城市。」
雖然法國環境局人員認為,如此把巴黎某一特定時間的空氣汙染情況拿出來與北京相提並論,是「不公正」的,但仍然有大量的巴黎市民為此而感到了擔憂。大巴黎省為此一度將路上的車輛減半。
在今年的 TED 大會上,Plume Labs 的創始人 Romain Lacombe 介紹了自己建立空氣品質數據圖的想法。
2011 年開始,Lacombe 在政府的數據部門工作。他負責建立了一個政府資料庫,各政府機構將自己在工作中搜集的數據放在這裡,然後開放給外界。
在這個項目工作 3 年後,Lacombe 希望能夠推進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研究,並讓普通民眾意識到空氣汙染的問題。
Lacombe 對《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表示,自己很難說服人們實際支持這些研究,因為人們並不知道環境問題是嚴重的。
於是,Lacombe 辭去工作開始自己創業。他創辦了這家名為 Plume Labs 的公司,致力於通過算法實時預測空氣品質。商業模式是將數據賣給公司和機構。
但數據不夠,儘管政府都在主要城市的街道上安置了空氣品質檢測器。Lacombe 在演講中展示了倫敦街頭空氣品質檢測器的照片。那個機器看起來十分巨大,像燈塔頂端的守護人之屋。「它得出來的數據很精確,但是它也很笨重、很貴,而且無法移動。」Lacombe 說。
Lacombe 希望能夠設計出一種小巧便捷的空氣品質淨化器,讓人們隨身攜帶,實時查看周遭的汙染情況。同時,對於後端企業來說,Plume Labs 也可以因此收到更多來源的移動數據。
Romain Lacombe 圖/TED
這款可穿戴設備名叫 Flow,售價 139 美元,正在預售之中。用戶只需把這款高 4.9 英寸 (125 mm)、重 0.1 磅 (70g)、帶有皮套的設備拴在自己的包上,Flow 自帶的傳感器便能夠監控用戶周圍空氣中的特定數據,如 PM2.5、氮氧化物、臭氧、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以及溫度、相對溼度等等。
通過設備上的 12 個 LED 燈,用戶可以查看周圍的汙染等級。當發出白色燈光時,空氣是乾淨的,紅光則代表空氣汙染較為嚴重。這些 LED 燈呈鐘表面型排列,每一個 LED 燈代表著用戶在過去 1 小時呼吸到的平均空氣品質。
用戶由此可以更準確地得知自己呼吸空氣的質量指數,而不是僅僅通過全城的幾個空氣監測站得到一個大概的範圍。
去年夏天,Plume 在倫敦找來了 100 個志願者,請他們隨身佩戴 Flow,最終,他們佩戴的終端傳來了方圓 1000 平方米範圍內的數據情況,其路線圖覆蓋了 20% 倫敦。 在原來的情況下,依靠街頭的幾個巨大的空氣檢測器,人們只能看到幾個點的空氣品質,但是通過 100 個 Flow,他們得到了一副精確的空氣品質地圖。
倫敦市政府幾個監測點的數據
FLOW 檢測到的數據
那麼對於所有 Flow 的用戶來說,他們既貢獻了數據,也受益於數據。Flow 能夠與 iOS 和 Android 進行連接,幫助用戶隨時了解自己正在居住的這個城市哪個地方空氣最好,哪條街汙染最嚴重,從而合理規劃自己的出行。當然,如果用戶不希望分享自己的數據,也可以選擇退出地圖功能。
對於政府環境保護部門來說,他們也因此而更了解城市的汙染狀況,從而對汙染源進行更多的幹預。
以前文所提到的 2015 年巴黎空氣汙染的緊急情況為例,巴黎政府在得到了 Plume Labs 的數據後,迅速採取了一系列的緊急措施,如增加火車班次、要求私家車按照「單雙號」限行,甚至對一些道路進行了限速等等。
知道汙染有多嚴重是第一步。PM2.5 往往影響一個很大的範圍,Plume Labs 的方案更適於本身沒有這樣大範圍汙染的城市。或許在 PM2.5 汙染被解決之後,我們可以擔心更具體每個街道、每個片區的問題吧。
題圖/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