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基礎知識
信息與數據
信息是屬性,是抽象的邏輯意義。可將信息理解為形容詞故信息不可以獨立存在,需要載體;信息的功能是消除事物的不確定性,把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
數據是符號,這裡所說的符號不僅指文字,字母,數字,還包括了圖形,圖像,音頻和視頻等多媒體數據。所以可以將數據分為數值型數據和非數值型數據。可將數據理解為人或物故數據就是信息的載體,信息的符號化就是數據。
使用計算機處理信息時必須將要處理的有關信息轉化成計算機可識別的數據。
信息是對數據加工得到的結果
信息技術和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技術是可以擴展人類信息功能的技術。
計算機的起源
世界上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電子計算機ENIAC於1946年在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
注意:ENIAC採用的是十進位運算;並沒有採用當前普遍使用的存儲程序。
計算機文化的真正內涵是計算機具有計算機信息處理能力。
計算機文化是20世紀八十年代提出的
計算機發展及其趨勢
根據計算機採用的主要元器件或電子器件的不同,將計算機的發展分為四代。
第一代至第四代的主要元器件分別是電子管,電晶體,中小規模集成電路,大規模或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第四代是從197年至今,197年CPU產生微機產生。
計算機的發展趨勢
巨型化,微型化,網絡化,智能化。
計算機的分類及特點
根據處理的對象劃分為模擬計算機,數字計算機和混合計算機;其中數字計算機是常用的計算機。
根據用途來劃分為專用計算機和通用計算機,我們常用的是通用計算機。
根據規模劃分為巨型機,大型機,小型機,微型機和工作站。常考的是巨型機和微型機。
巨型機又稱為超級計算機,是指在運算速度在每秒億次以上的計算機。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與科技水平的重要標誌。巨型機的運算速度快,存儲量大,結構複雜,價格昂貴。
計算機的特點:運算速度快,運算精度高(取決於字長),存儲容量大(這一特徵是區別於其他計算工具的重要特徵),具有邏輯判斷能力,工作自動化,通用性強。
計算機的應用:科學計算(最早,用於尖端科技),信息管理(生活),過程控制(工業),人工智慧(如判斷推理,無人駕駛,語音輸入,人臉識別,人機對弈),計算機輔助系統,計算機網絡與通信,多媒體技術應用;嵌入式系統。
輔助系。計算機輔助系統。
計算機輔助設計CAD
計算機輔助製造CAM
計算機輔助測試CAT
計算機輔助教育CBE(Computer Based Education)包括計算機輔助教學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和計算機管理教學C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