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波、腦電波、聲音、圖像,這些現象的背後,都是振動,振動有頻率、振幅、相位這三個要素。泛一點講,世間一切都是振動,都是波。所有才有了弦論,用最微小的構造,就是振動的弦,來構建這個宏大的宇宙的世界觀。
你沒感覺身體哪處正在振動,但腦電波是實實在在的。你看得到紅綠色,看不到紅外線,是因為光的振動頻率不同,你能聽見並區分同時幾個人說話的聲音,也是因為聲波的振動頻率不同。
而傅立葉變換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一扇與真理相通的大門,透過傅立葉變換,就能理解這宇宙萬物背後的運行規律。
一、傅立葉級數---周期函數的正交基分解:
1、標準正交基。就像二維笛卡爾坐標,一個點,總是可以表示為(x,y),橫縱方向的值;三維空間任何一點,總是可以表示為(x,y,z),推廣下,任意N維的值,總是可以分解成N個正交基的(x1,x2,……xN)
2、法國數學家傅立葉發現,任何周期函數都可以用正弦函數和餘弦函數構成的無窮級數來表示(選擇正弦函數與餘弦函數作為基函數是因為它們是正交的)
3、給定一個周期為T的函數x(t),那 麼它可以表示為無窮級數,就是表現為標準無限維正交基的和
這個式子需要數學證明嗎?不需要,因為上面兩個式子是構造出來的,已經邏輯自洽了。但這並非對所有x(t)都適用。因為上面的ak要能得出來,需要積分可積等條件---狄裡赫利條件:
(1)函數在任意有限區間內連續,或只有有限個第一類間斷點(當t從左或右趨於這個間斷點時,函數有有限的左極限和右極限)
(2)在一個周期內,函數有有限個極大值或極小值。
(3)x(t)在單個周期內絕對可積,即
4、把這些周期函數,搞成傅立葉級數形式,就相當於對信號進行了方向上的分解,把各個正交方向上的分量分離了出來,分離後,大家就可以抽取出自己想要的方向,進行專門的分析了。不過傅立葉級數用處不大,自然界的信號,嚴格周期化的不多,所以需要推廣到非周期的處理。
二、傅立葉變換---非周期函數的正交基分解:
這個分成兩類,一個是連續函數的傅立葉變換,一個是離散函數的傅立葉變換
連續傅立葉變換公式:
離散傅立葉變換公式(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縮寫為DFT):
上面公式順理成章,沒啥特別的,不過也要滿足函數信號充分可積的要求。這些公式都是自洽,不需要額外做證明的,一個公式套入另一個公式,就證明了這種分解的正確性。
1、傅立葉變換,與自然實驗匹配,將一個函數信號,進行正交分解後,分成了多個方向上的分量
2、通過濾波,可以去除自己不想要的正交分量上的數據,提取出自己想要的正交分量上的數據。
三、傅立葉變換的採樣
採樣在傅立葉理論中非常重要,現在是數字資訊時代,你不可能去傳輸一個連續信號,而是要將信號先採樣,然後再編碼並傳輸出去,那採樣頻率應該多少,才不會丟失信息呢?
Nyquist(奈奎斯特)採樣定律:
在進行模擬/數位訊號的轉換過程中,在一個信號周期內當採樣頻率大於信號中最高頻率的2倍時,採樣之後的數位訊號完整地保留了原始信號中的信息。
再舉一個通俗的比喻,男生聲音頻率較低,在時域波形上,波動就不會很劇烈(劇烈代表頻率高),採樣的時候,只要高於這個男生頻率的兩倍,採集信息就可以了。
四、連續傅立葉變換的擴展,拉普拉斯變換,S域分析
f(t) 函數經常不滿足可積的條件,於是給這個函數乘一個衰減因子,使得其可積。
因為拉普拉斯變換是用符號S作為頻域符號,所以在頻域分析就變成S域分析。
五、離散傅立葉變換的擴展,Z變換
Z變換與拉普拉斯變換一樣,也是為了解決累加不收斂的問題,加了一個因子,
當z的模為1時,x[n]的Z變換即為x[n]的離散傅立葉變換
六、總結
現實生活中,有些信號是在時域表現清晰,有些信號確是在頻率才能表現出規律,所以傅立葉變換,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維度頻域去理解世界,而這個頻域的維度,恰恰是與生命、宇宙的本來面目想對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