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的確,能管理好自己情緒的人才能掌控好自己的人生。
01不做情緒的奴隸
先給大家講個野馬與吸血蝙蝠的故事吧。
有一種吸血蝙蝠,喜歡叮咬在野馬的腿上吸血。
這些吸血蝙蝠主要是靠吸食動物的血來維持生存。
為了趕走這些蝙蝠,野馬拼命地奔跑、撞擊,可是無論野馬怎麼奔跑,怎麼撞擊,這些蝙蝠就是無動於衷。
那些小蝙蝠一定要等到吸得飽飽的才離開,而野馬因為忍受不住折磨,最終暴怒身亡。
後來動物學家們發現蝙蝠吸的血並不足以使野馬死亡!
原來,造成野馬死亡的真正原因是野馬對吸血蝙蝠的叮咬產生了劇烈的情緒,也就是說,野馬最終是被自己的暴怒情緒給折磨死的。
野馬的暴怒之死向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負面情緒的影響極其可怕,如果不及時控制,會產生嚴重的危害與影響。
一個人發脾氣或生悶氣會致使人體器官受損,甚至危及生命。
生氣還會傷腦失神,因為人在發怒時心理狀態失常,造成情緒高度緊張,失去理智。
在這種心理狀態和不良的情緒之下,不但會損傷身體,還會讓自己的精神面貌也越來越差,生活狀態也越來越不理想。
02人生不是為了生氣
有一位禪師十分喜愛蘭花,平時會花很多時間培育蘭花。
有一天,他要外出一段時間,於是臨行前交代弟子要好好照顧蘭花。
在這期間,弟子們總是細心照顧蘭花。
可有一天弟子在澆水時一不小心將蘭花架撞倒了,蘭花盆都打破了,蘭花也落了一地。
弟子們害怕極了,不知道到時怎麼向師父交代。
師父回來了,弟子戰戰兢兢地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師父。
本來以為師父會大發雷霆,畢竟那是師父花了心思培育的他最愛的蘭花呀。
可師父不但沒有責怪,沒有發怒,反而平靜地說:「我種蘭花不是為了生氣的,破了就破了吧!」
好一句「我種蘭花不是為了生氣的」,禪師的不計得失,不怒不火讓我們看到了他的大格局。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太在意得失,會因為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而不開心,不快樂。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都能像禪師這樣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我們的生活就會多一分淡定,多一分從容,少一些焦慮,少一些憤怒,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更美好,更有意義。
我們來到這世上有很多有意義有價值的事要去做,在生氣的時候,我們若能多想想「我不是為了生氣而工作的」,「我不是為了生氣而交朋友的」,「我不是為了生氣而結婚的」,那麼我們的心情就不會起伏波動太大,就會自然而然地平靜很多。
要記住,人生不是為了生氣而來的。
03懂得自我克制是一種智慧
前段時間網上出現一例親爹抱摔孩子的事讓我們細思極恐!
我們都知道那些常不忍賭的事件都是因為他們沒有管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而導致的結果。
其實知道並懂得人生不是為了生氣而來的是對待生活一種很好的態度,可是我們都是普通人,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慾,有時候很容易情緒化,所以為了避免情緒失控造成的悲劇,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就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說克制情緒就是一件關乎一生命運的大事!
那要怎樣克制自己的情緒呢?在負面情緒來臨之前,我們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分析原因悶悶不樂或者鬱鬱寡歡時,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出原因。
例如,某個人一向脾氣較好,心平氣和的,可突然有段時間脾氣暴躁,沒耐心,整天拉著個臉。
毋庸置疑,這裡面一定是有原因的,不是工作上遇到了事就是家庭中出了問題。
這個時候就要靜下心來好好分析分析是什麼原因導致情緒波動如此之大。
一旦了解到內心不平靜的原因,就要想辦法將內心的不痛快化解掉,或者用語言表達出來。
找出問題的癥結後,然後集中精力去對付它。
這樣就能消除內心的焦慮,把心思花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意識控制我們都知道,人在負面情緒控制之下很容易失去理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通過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意志鍛鍊來減少不良情緒。
比如多讀書,讀一些名人傳記,多讀經典名著,因為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雖然不能幫你解決所有的問題,卻能給你一個更好更全面的看待問題的視角。
積極樂觀有這樣一句名言:「一些人往往將自己的消極情緒和思想等同於現實本身。」
其實對一件事,視角是非常重要的的!
同樣一杯水,,樂觀的人說:「還有半杯水呢!」 而悲觀的人會說:「怎麼只剩下半杯水了。」
同一件事,你的視角不同,做出的行為就不同,自然結果就大有不同。
長期悲觀的人會因為不良的情緒對身體造成傷害,而積極樂觀的人卻會讓自己的精神面貌越來越好,生活越來越好。
所以,與其每天不開心,不快樂,還不如每天讓自己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因為怎麼過都是一天,何不積極樂觀,開心快樂地過呢!
今日話題:你對情緒管理有什麼更好的建議和看法嗎?歡迎評論區留言。
我是愛讀書愛寫作的梅子,願愛讀書愛寫作的我遇見愛讀書愛寫作的你。
感謝你的支持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