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是坎城「最嚇人的電影」,出自《女巫》導演之手

2020-12-06 好奇心日報

《燈塔》(The Lighthouse),這部入圍了坎城導演雙周的電影首映後引起了媒體讚譽。作者導演羅伯特·艾格斯再次展現了自己拿手的新英格蘭哥特風,創作了一部「溼冷」的心理驚悚片。

艾格斯的處女長片是《女巫》(The VVitch),講述 17 世紀新英格蘭一個虔誠的清教徒家庭在荒原白手起家的故事。他們遭遇了惡劣的天氣,作物歉收,家庭關係緊張,一子失蹤,一子精神崩潰,全家人的信仰受到拷問。和傳統的鬧鬼故事不同,艾格斯選擇以平淡卻詭異的方式將一家人信仰崩塌的全過程抽絲剝繭。鄉村日常的驚悚表達輔以怪異的配樂,讓觀眾坐立不安。

《女巫》劇照

電影在聖丹斯、哥譚獨立電影獎獲得提名,也在美國獨立精神獎上收穫了最佳處女作和最佳處女作劇本兩個獎項。這位頗具潛力的導演很快拿到了 A24 製片的新項目《燈塔》。

和《女巫》一樣非傳統,本片被形容為「海灘噩夢」,探索人類極端體驗後的神秘與瘋狂。它發生在 1890 年代緬因州的海岸線上,經驗豐富的老燈塔守護人(威廉·達福)和他的新同事(羅伯特·帕丁森)被迫困守屢遭風暴侵襲的小島。年輕守護員繁重的日常工作和老守護人每天只需管理燈塔之光的任務形成強烈的對比,讓人逐漸對燈塔任務起疑。愈加惡劣的自然環境之外,同樣消解中的人類心智讓一切滑向非理性。

電影從一開始就將人拉入了「不似此界的孤獨感」中,唯有一道孤零零的燈塔之光穿透了海岸邊濃稠的白霧。擅長在日常中堆積恐怖氣氛、在現實背景下引入超自然元素的艾格斯,這次仍然優秀地描摹了噩夢。他和編劇兼兄弟麥克斯·艾格斯一同用海上鬼故事結合神話、荒野傳說、靈異和長期隔絕下的幻覺,創作出了相當獨特的故事。《女巫》中的那隻黑羊讓人顫慄,《燈塔》中則是一隻經常造訪的海鷗。

它也是一部技術上野心滿滿的黑白電影,膠片攝製,全程實地取景,放映比例採用 1920 年代的 1:1。攝影師 Jarin Blashcke 布置了非常稀少的室內光源,讓屋內幾乎完全處於黑暗,這也讓間斷性出現的光更顯可貴。而狹窄的燈塔內部,雖然運鏡有所限制,但也被打造成了玩弄光影、展現人物精神狀態的極佳場所。

在並不平衡的權力架構中,兩個主角保護著各自的秘密,關係宛若父子,親密又互憎。帕丁森和達福的演技受到一致好評,他們之間的張力撐起了全片。考慮到這是一部兩小時長、只有一個地點、兩個角色的電影,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他們相當投入的演技會讓人難以忘記,甚至有點瘋,而他們的角色是完全瘋了」(《名利場》)。

19 日首映後,幾乎所有媒體都給出好評。《泰晤士報》認為它有點像新時代的 F.W.茂瑙(《諾斯費拉圖》)作品;英國影評雜誌Little White Lies 表揚了電影的質感,「仿佛是在北歐紀錄片檔案館裡發黴了一個世紀後出土的膠片」、「強有力的影像和獨一無二的願景」;「製作技術無與倫比,是你無法歸檔的作品,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Variety);「很少有電影能讓你同時感到興奮和害怕,就像燈塔的光束,炫目又危險」(《衛報》)。

Polygon給出了對觀眾很有用的建議:別去猜想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反抗海洋是無效的——擁抱浪潮,沉入艾格斯深沉的想像即可。

題圖來自豆瓣

相關焦點

  • 《電影手冊》評《燈塔》
    原創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迷醉在黑暗中電影手冊評羅伯特·艾格斯《燈塔》片名:燈塔(The Lighthous)美國,2019年導演:羅伯特·艾格斯(Robert Eggers)劇本:
  • 15部坎城電影節最好看的爆米花電影
    注意,這裡的爆米花電影與那種不費腦只費錢爛成了恐怖片的電影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畢竟是坎城電影節,每年都匯聚了全世界最棒的藝術電影。所以,這裡的爆米花電影其實是兼顧了坎城一貫的藝術性和商業電影的觀感,大概就是看完後既不會感覺腦子被藝術給糊了一地,又不會因為看了爛片而覺得智商欠費,既好看又耐看的那種。  到今年,坎城電影節走過70年了。
  • 《女巫》導演將翻拍經典吸血鬼電影
    時光網訊  在憑藉恐怖電影《女巫》取得票房和口碑上的勝利後,影片導演羅伯特·艾格斯開始向他的下一個項目邁進。近日在參加一個電影人播客時,艾格斯透露他接下來將翻拍經典吸血鬼電影《諾斯費拉圖》。  據導演透露,《諾斯費拉圖》翻拍版已經在今年夏天開始啟動:「在我成長的地方,執導《諾斯費拉圖》讓人感到噁心、自私、虛偽、對神不敬。我之前真的打算等等再拍,但這就是命運讓人震驚之處。」  原版《諾斯費拉圖》誕生於1922年,是德國電影大師F·W·茂瑙執導的默片。
  • 《女巫》導演將翻拍經典吸血鬼電影《諾斯費拉圖》
    在憑藉恐怖電影《女巫》取得票房和口碑上的勝利後,影片導演羅伯特·艾格斯開始向他的下一個項目邁進。近日在參加一個電影人播客時,艾格斯透露他接下來將翻拍經典吸血鬼電影《諾斯費拉圖》。­  據導演透露,《諾斯費拉圖》翻拍版已經在今年夏天開始啟動:「在我成長的地方,執導《諾斯費拉圖》讓人感到噁心、自私、虛偽、對神不敬。
  • 10 部最具爭議的電影:那些坎城影史上的「冒犯者」
    今年的坎城,導演柯西胥的《燃燒,吾愛:幕間曲》大概是最讓人崩潰的電影——長達四個小時的時長,全片只有三個場景,幾乎全程都在蹦迪,攝影機以非常男性化的視角「盯著」女性的屁股不放……毫無疑問,這又是一部讓人困惑、憤怒、轉身離場的作品,但它顯然不是第一個或最後一個冒犯者。今天單讀編輯沈律君編譯了《坎城影史上的10 部最具爭議影片》,來自網站IndieWire。
  • 柯西胥,2019年坎城「醜聞」電影 | 坎城短評
    私認為敢於冒犯觀眾恰恰也是表達最勇敢的藝術家共通的特質。Peter CatX / 100 只看到了一個導演的狂妄。基於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雖然在開頭交代人物時,有令人困惑之感,臉盲傻傻分不清楚,但而後漸入佳境。
  • Robert Pattinson談《燈塔》
    在採訪中,主演Robert Pattinson和Willem Dafoe以及導演Robert Eggers分享了電影的製作過程。Robert Eggers有一句名言:如果兩個男人被困在巨型建築物內,就不會發生什麼好事。Eggers執導的新片《燈塔》,故事設定在1890年。
  • 這20位導演是下一代電影大師?畢贛趙婷入選名單
    近日,在英國電影雜誌《視與聽》2020年2月刊上,坎城金棕櫚獲得者,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得主奉俊昊以客座編輯身份列出了20位他認為將在未來10年對電影形態發展有重要影響力的導演。 這20位導演包括喬丹·皮爾(《逃出絕命鎮》《我們》)、阿里·艾斯特(《遺傳厄運》《仲夏夜驚魂》)、羅伯特·艾格斯(《燈塔》)等恐怖片導演新星,克斯汀·詹森(《持攝像機的人》)等紀錄片導演以及通過第一部劇情片嶄露頭角的阿爾瑪·哈勒(《寶貝男孩》)和馬蒂·迪奧普(《大西洋》),女性導演也佔了這份名單的近一半數量。
  • 《從民工到明星》入圍坎城中國電影榮譽大獎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A類國際電影節之一。坎城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此次坎城國際電影節舉辦期間,由法國Charlene C創立的首屆《坎城中國電影榮譽大獎》將在5月中旬舉行,成為本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的一大亮點。據悉,《坎城中國電影榮譽大獎》是經坎城組委會同意,並且與《導演雙周》和《一周評委》同等性質的平行單元。
  • 諾蘭導演出席"2001太空漫遊"坎城重映
    時光網訊 今年,是斯坦利·庫布裡克的經典之作《2001太空漫遊》上映整整50周年。為了慶祝,坎城電影節組委會決定在今年5月的電影節期間,舉辦影片的未修復70mm膠片特別放映場次,而出席首映式的不是別人,正是克里斯多福·諾蘭本人。
  • 《生命之樹》導演紀錄片定檔 2016上映將赴坎城
    《生命之樹》導演紀錄片定檔 2016上映將赴坎城 時間:2014.05.1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 前瞻電影產業全球周報第36期:坎城電影節取消部分單元 美國電影...
    導演雙周首當其衝據了解,受疫情影響,坎城電影節已經確認2020年的坎城將會取消導演雙周、影評人周以及ACID單元。其中,導演雙周單元是坎城電影節除主競賽單元外最具含金量的單元。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被稱為導演專業單元,1968年由法國新浪潮電影主將特呂弗在坎城創辦,以抵制當時正日趨商業化的坎城國際電影節。美國電影院線7月復工?
  • 2019最該收藏的年度好片在坎城電影節
    第72屆坎城電影節已於上周開幕,各國明星電影人齊聚紅毯,自然星光無限。 如果能夠獲得金棕櫚的肯定,無疑是如虎添翼,所以每年都會有許多的高品質的優秀電影想藉助這個機會出位。 在去年的電影節上,是枝裕和導演憑藉《小偷家族》拿下金棕櫚大獎,熱度一路燃燒到國內,使其成為當時最受關注的一部藝術電影。
  • 坎城第十日:《利維坦》《錫爾斯瑪利亞》收尾
    在當日的主競賽單元裡,有兩部競賽片和觀眾見面,分別是俄羅斯導演安德烈·薩金塞夫的影片《利維坦》以及法國導演、張曼玉的前夫奧利維耶·阿薩亞斯的《錫爾斯瑪利亞》。這兩部影片是本屆坎城主競賽單元裡的最後兩部影片。上映完畢之後,坎城的整個主競賽單元就正式結束了。接下來是評委會的討論和商議,決定所有獎項的歸屬。
  • 《冥王星時刻》定檔12月7日 曾入圍坎城導演雙周
    《冥王星時刻》定檔12月7日 曾入圍坎城導演雙周 時間:2018.11.1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蜘蛛女 分享到:
  • 72屆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授予約翰·卡朋特金馬車獎
    72屆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授予約翰·卡朋特金馬車獎 時間:2019.03.2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阿煩
  • 《四月三周兩天》導演新作 目標瞄準坎城
    時光網訊 羅馬尼亞導演克裡絲蒂安·蒙吉在2007年憑藉一部《四月三周兩天》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本片不但一舉捧得第60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同時也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當年十佳影片,更在世界影壇上掀起一股羅馬尼亞的電影新浪潮。
  • 坎城60歲金棕櫚揭曉 羅馬尼亞電影中彩票(圖)
    坎城60歲金棕櫚揭曉 羅馬尼亞電影中彩票(圖) 《四月三周兩天》獲金棕櫚獎全度妍獲最佳女演員獎導演安德烈代康斯坦丁領取影帝獎該導演在國際影壇上近 兩年呼聲很高,第一次到坎城就金棕櫚加身。而其他倆部影片--科恩兄弟的《老無所依 》以及貝拉-塔爾的《從倫敦來得人》,雖被業內人士看好卻毫無斬獲。唯一一部華語片王家衛的《藍莓之夜》與金基德的新作《呼吸》均未獲獎。
  • 恐怖經典電影《女巫的承諾》觀後感
    鬼太郎:鬼太郎本應該是「kitaro」來著,但是我看電影裡本身給出的是塗壁,ぬり壁(nuri kabe),所以我不知道這裡到底要叫它什麼……不過這也能看出其實這裡的怪談都是被魔改過的,塗壁本來是鬼打牆專業戶,不嚇人但很煩,就一動不動立在那讓人迷路。電影裡那張大臉,噫,就很容易給人留下陰影,個人覺得叫做塗壁更適合一點。
  • 那些臭名昭著的坎城系電影|食指|claire|莫裡斯·皮亞拉|chris|...
    坎城電影節幾乎每一屆都有一些醜聞。讓我們回顧坎城72年以來的所有電影,看看是那些引發爭議的影片。電影是激情、思辨和熾熱的個性所結合在一起的大熔爐,亦是許多醜聞的根源。這類電影往往是在偉大的行業集會期間,引發衝突,凝聚觀點並評分得以解決。坎城電影節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