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人留學以攻克名校申請為起點,研發出一系列產品來幫助學生在留學這件事上充分發揮潛力、實現個人目標。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學員案例分享是來自北京某985大學的W同學,「輕描淡寫」斬獲MIT EECS PhD,成功源於合適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W同學
北京某985大學
電子信息工程
GPA: 3.8+
TOEFL:105+
GRE: 320+
科研經歷:4段
2020Fall offer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Department
說來很巧,收到的第一個offer就是最想去的offer,申請季較早地告一段落。回顧從大一到拿到offer這三年多時間,非常慶幸自己在合適的時機做了正確的事情,最後能拿到理想的offer也是基於之前的準備和好運。
出國動機
在上高中之前我就考慮過出國,甚至還考了學校的國際部,但是當時沒有什麼特別想出去的理由加上對物理競賽比較感興趣,所以就放棄了。上大學之前的暑假,我比較仔細地想了想本科畢業後的去處,堅定了出國讀研的想法,不過當時對國外碩士項目和博士項目沒有什麼概念。後來接觸了科研,對自己有了更多了解,最後決定去美國讀博。總的來說,出國本身的動機在於鍛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選擇去讀博是由於自己對科研的喜愛。
出國準備
(1)課內成績
得益於喜歡自己的專業且目標清楚,我各種類型的年級排名都在前五,後來隨著專業課的比重加大,排名逐漸上升至第一。
(2)科研經歷
大一的兩個學期我就比較積極地參與了學校的各種數理競賽,並在學校組織的物理學術競賽中發現了解決問題的快樂,也是在那個競賽中第一次閱讀英文文獻,第一次設計實驗,第一次寫學術報告。雖然當時做的事情比較簡單而且做得也不算出色,但是某種意義上在這過程中我走出科研的第一步。不過,由於我們學校大一大二同學與學院的實驗室並不在一個校區,因此當時沒有很多機會了解本專業的科研方向。大學前兩年,只是在大二下學期做了一段關於超聲懸浮的科研,而且結題之後由於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並沒有發文章。大二結束後,機緣巧合之下,我加入了本科班主任的組裡,開始了一段關於電路的科研。大三結束後,儘管對科研有了進一步認識以及也學習了更多的專業課,但我還沒找到真正感興趣的科研方向,只是有個模糊大概的感覺。
此外,由於我大二暑假申請籤證去美國參加暑校被拒了,加之聯繫暑研的時候並沒有確定方向,所以暑期科研聯繫了一位願意給我辦理J-1籤證的老師,在波士頓做基於機器學習的生物信號處理。那個暑假我一邊把之前電路的文章投了出去,一邊做暑研,同時為了確定方向,我上網遍歷各個學校電子系的教員和研究方向並挑著感興趣的文章閱讀。
在確定了自己感興趣的教授後,我還跟我的暑研老闆交流之後科研方向的問題,並在獲得了她的支持後,我在再來人留學導師的指導下聯繫開始跟感興趣的教授面談。在跟MIT的老師聊過後,他建議我回國後開始跟著某位老師進行相關方向的科研。從回國後到申請截止這段時間,我按部就班開始了新方向的科研,並在申請前有了一些結果。可以看到,我在科研過程中嘗試了不同方向的科研,最後才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方向。這樣做確實是不得已而為之,儘管換方向之前都會保證把前一段科研的收尾工作做好,但是頻繁地換方向還是讓我很難做出比較頂級的成果。幸運的是,帶我做科研的老師都非常nice,他們為我考慮了很多,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並且都願意給我寫很好的推薦信。
(3)英語考試
由於中學英語學得比較划水,在準備英語考試之前聽說讀寫都比較差,所以準備的方式就是花錢報班加上自己練習。
大一結束後,考慮到GRE保質期長且只考讀寫兩項,就準備先考GRE,當時正好看到學姐分享雲英語學習GRE的朋友圈後就果斷報名了。雖然報名費比較貴,但是雲英語的學習資料和環境非常出色。我在大一結束後的暑假老老實實地學了一個月,開學後我每周去學1-2天,保持了三個月,然後勉強考過線。
由於大二下學期事情比較多,TOEFL我是從大二結束後的暑假開始準備的,考了三次才出分。第一次(大三剛開學)是自己準備,讀寫分數尚可,聽說比較低。第二次(大三上學期)報了某機構的一對一後考的,效果跟自己準備區別不大,聽力有所提升。第三次(大三下學期)報了另一個機構的一對一,重點準備了口語,考試之前還找了一個認識的老師給上了三次課。我在TOEFL備考上花了比較多的錢,走了一些彎路。說實話,感覺只有最後那三次課比較有用,它幫助我確定了一套能拿分的口語答題流程,幫我調整了聽力記筆記的節奏(解決了我因為記筆記而漏聽的問題),並讓我相信寫作部分的得分與字數正相關。而其他的一對一課程用處極小,無法解決我在自己練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根據我報班的經歷來看,一對一有用的前提是自己練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了,一對一有用的關鍵在於上課的老師厲害,老師厲害主要體現在:一個人教全科、不會讓學生報太多次課。
結緣再來人留學
我是在大二結束後通過雲英語老師的朋友圈知道再來人留學,當時還沒想好要不要找留學機構,不過由於雲英語的這個老師很靠譜,我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報名了,後來就籤約了。
再來人留學的客戶經理很負責任,有問題秒回,且回答清楚明白。她還幫我匹配了非常適合我的職業/學術導師。
我的職業導師和學術導師選擇的是同一個人,是一個MIT的PhD Candidate,非常厲害。我和他是在暑研期間開始聯繫的,在他的鼓勵和幫助下,我分別聯繫並見了Harvard、MIT和Stanford的老師,對讀博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並確定了自己申請的夢校。暑研回國後開始準備文書,他把自己的文書發給我學習,並幫我梳理了文書的結構和內容。在文書的修改過程中也幫我一字一句地仔細修改,並提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再加上來自聖母大學PhD Candidate(native speaker)對文書語言和簡歷用詞的潤色,我順利收到多所心儀學校的面試。再來人留學的學術導師幫我進行模擬面試,提了很多好的建議。最後在面臨有關offer的抉擇的時候,也是導師的建議讓我穩住心態,最後獲得了最滿意的結果。
最後,感謝再來人留學各位導師和客戶經理優質的服務,也希望大家都能順利進入喜歡的學校學習呀,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