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那城的城君 那一座城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趙薇+楊紫的夢幻搭配,成功激起了千層浪。《聽見她說》第二期才剛剛上線,就再度火上了熱搜。
在眾人忙著盛讚楊紫演技卓越,能一口氣說20分鐘臺詞、一條過的時候,鏡頭下哭得歇斯底裡的小雨卻讓更多人身同感受。
看到話題下大家的留言,城君是真真切切地感到:這真不是一個個體的悲哀,而是一群人的壓抑和隱藏。
01
當你是母親世界裡的唯一
一閃而過的燈光,穿過白色微透的窗簾,打在小雨低垂著眼的臉上。
當手機設定的鬧鐘響起,她猶豫了兩秒,拍掉鬧鐘,起身來到梳妝檯前。
開燈,將手機架好,紮起頭髮,點下視頻的錄製按鈕。
那時距離小雨26歲生日,只剩下最後的15分鐘。
之所以選擇這個特別的時間,是因為小雨的母親正是在她26歲的時候生下小雨。
但母親原本所有美好的設想,被父親的出軌徹底打碎,就連小雨也成為了「陪葬品」。
小時候那鍋加了農藥的八寶粥,小雨不想喝,就捏著小雨的鼻子灌下去。
帶著對父親所有的怨恨,母親拒絕了爺爺、奶奶臨終前想見唯一孫女的最後一面的請求。
剛剛離開家的那幾年,母親還不能正常工作,小雨過得很苦,沒有花裙子,夏天的時候連一根冰棍也沒有。
因為母親會翻她的日記,小雨便只敢在日記裡寫「今天天氣很好」之類的話。
就連在學校裡,每一言、每一語、每一行、每一動,小雨都絲毫不敢出錯。
因為她「最好的朋友」,也是母親用零花錢收買的間諜。
那些過度的「愛」和「關心」,讓小雨很想逃離母親身邊。
終於,她的高考成績拿到了全校第一,在那些給出offer的學校裡,小雨選擇了最遠的那一間。
本以為地理上的距離,能讓自己呼吸到「自由」的空氣,但母親的奪命call斷了她所有的念想。
不管何時何地,只要母親來電話了,她就不能、也沒有任何理由不去接。
因為當她不接的時候,母親就會開始給她身邊的人打電話,直到小雨接起電話為止。
母親無形的牢籠,也讓小雨失去了愛人的能力。
當她終於遇到一個能說出自己所有辛酸過往的人,母親卻偷偷私下找了那個男孩,跟他說:你配不上我的女兒。
母親的要求,就像孫悟空用金箍棒在原地劃下的一個圈,是保護,也是禁錮。
那些漸漸累積起來的壓抑,讓小雨在剛開始跟母親「對話」時不由得說出那句,想回到26年前殺死自己。
終於,小雨鼓起勇氣,向母親坦承和父親見過的那唯一一面,坦承自己所有的想法。
雖然,幾度哽咽,幾度絕望地悲鳴。
02
父母口中的「為你好」
恰恰是控制欲的最廣泛表現
趙薇發起的這部女性獨白劇,用最直接的方式將這道隱藏的傷疤撕開,把子女壓抑了很久的話「血淋淋」地擺在了觀眾面前。
父母的言行舉止,那些長期打著「為你好」旗幟下的逼迫和壓力,讓孩子的童年蒙上了灰。
在豆瓣上有一個討論,你聽到過的父母最傷人的話是什麼?
是「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怎樣優秀)……」
是「要不是生了你,我早就(飛黃騰達,走上人生巔峰)……」
還是「你就是個白眼狼!要你有什麼用?」
其實,都敵不過那句「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
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共同願望,活生生地紮根在每個父母的腦海裡。
成績一定要夠拔尖,最好能傲視群雄;
補習班一個都不能落下,這樣才能贏在起跑線上……
為了讓父母滿意,他們大多都會沉默地順從,直到再也承受不住。
兩年前,一部名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半科幻臺劇,看哭了多少人。
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劇照
那個喜歡安排孩子一切的母親,在拿到一個神奇的遙控器之後更是變本加厲:只要兒子小偉表現得不夠好,他就會重複過同一天,甚至就連小偉自殺都可以因為母親要修正而重來。
那個為了讓母親滿意、讓出軌的父親重回家中而不斷在平行時空裡虐殺貓咪的阿衍,被母親發現真相後,哪怕是故意劃破手也得不到母親一個擁抱。
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劇照
還有那個高一的全優女生茉莉,在忍受不住母親那沒有邊界的愛,在高樓上縱身一躍。
為此母親不甘心地尋找女兒自殺的真相和原因,甚至用高科技手段讀取了女兒的記憶,才發現居然是自己害死了女兒……
拋開科幻的部分,這不是精心編造的故事,而是一個個有原型的事實。
這部電視劇其實是改編自一本同名小說,作者吳曉樂將自己在8年家教過程中的所見所想真實地記錄了下來。
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劇照
在美國,還有一個這樣的真實案件:
女兒從出生三個月就開始「重病纏身」,癱瘓、癌症、白血病、癲癇,還有貧血。
母親含辛茹苦地獨立照顧了女兒18年,看起來毫無怨言、樂觀積極。
母女二人的合影。圖/網絡
為此,母女二人成為了全美人民學習的榜樣,不僅受到源源不斷的關注,也拿到了數額不低的捐款還有一套福利組織捐獻的房子。
但事實的真相是,女兒自始至終沒有患過病。所有大家眼中的「病懨懨、智力低下」,都是母親用非同尋常的方式逼迫孩子上演的一場戲。
最終,眾人眼裡坐在輪椅上的女兒把她媽媽殺掉了。面對媒體的採訪,女兒說:「比起之前的那十幾年,我覺得現在在監獄裡,更快樂。」
左是女兒小時候的樣子,右是女兒在監獄中的樣子。圖/網絡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也不能完全歸咎於母親。
長期以來,社會上都給母親這個身份套上了太多條條框框。
她必須全力陪伴孩子的成長,哪怕是放棄工作、捨棄掉自己曾經最高的理想;
她必須能文能武,教會孩子各項技能,不能讓孩子的天賦被埋沒;
她必須教會孩子講禮貌、守規矩,孩子的任何一丁點錯,都會是她的錯……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孩子何嘗不是捆綁了母親、讓母親失去自我?
在世人眼裡,孩子是她們唯一的成就,所以她們也只能把所有期望和生活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
在生日蛋糕前,小雨許下了自己一生的心願:
「媽媽,我很愛很愛你,我也知道你很愛很愛我
但你對我最大的愛,應該是愛你自己」
當鈴聲響起,小雨接起電話、喊了那聲「媽媽」的時候,我們是真心希望小雨的心聲能被母親聽到。
不是所有的控制欲,都十惡不赦。
只要你能適當地放手,讓孩子獨立起來。
版權聲明:
文中圖片來自《聽見她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以及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作者 / 城君
· END ·
原標題:《心疼楊紫,別再讚美無私的母愛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