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山海經留給世人的線索撲朔迷離,因為山海經內的事件發生的太過久遠,很難用取證的方式來證明山海經的真實性,但是如果擴大自己想像力用假定的邏輯推敲其中的端倪,會發現一些難以置信的驚人的線索。
縱觀全書,作者對國與國之間地理位置的描述都有精確的尺寸,這可是一本距今至少4000年前的上古時期的書,那個時期的人如果不具備現在這樣的高科技,用徒步的方式去丈量,難度及其之大且幾乎不可能是一個人完成的,那如果不局限於當時的科學技術,我們是不是可以猜測,作者當時是乘坐著某種飛行器類似於現在的飛機,作下的這本書?看看書內描寫的各種近乎玄幻的故事,這種可能性也許不是不存在。
山海經是一本集地理,異獸,植礦,巫術,宗教,神話為一體的上古天書。隨著近些年來的不斷研究,書中大部分不可思議的事件得到了一部分的證實,那麼這本書到底是誰寫的呢?為何書中沒有任何關於作者的信息?但不管是誰寫的,我認為作者在當時一定是有社會地位的基礎的,在遠古時期,文字並沒有像現在一樣被普及,識字權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另外山海經中的知識含量很大,除了描述事件人物之外,對醫藥植物也是了如指掌,因此,山海經作者的身份應該不會是一個江湖閒散的凡人。
現代學者通過對山海經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結論,有人認為是大禹治水時為了勘察地形寫下的,但是這個觀點想要站穩腳跟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大禹忙著治理世界型的洪水,哪裡還有閒情逸緻去寫這樣一本書,從書中可以看出,作者在旅途中並未停止過而是不停的週遊勘察,而大禹治理洪水則需要在某些重要地點長期停留從勘察地形,到制定排洪方案再到排洪工程的推進,另外這本書在大洪水前就已經開始撰寫,此時還沒有大禹出現。當然,屏幕前的你如果也有能支撐大禹是這部書作者的論證評論區也可以一起討論一下。據說大禹當時造了九鼎,將山海圖刻於九鼎之上,現今我們看到的山海經已經經過了多人之手,難免有一部分已經失真,但是如果能找到這遺失了的九鼎,或許山海經的真實面目就能逐漸被揭開,但這九鼎目前身在何方,我們還沒有見到關於這九鼎的下落。
還有一部分的學者認為,山海經的作者是巴蜀人,因為書中對巴蜀(今四川)的描述最為詳細,由此可見作者應該是本地人,對自身環境非常熟悉,尤其是在三星堆出土後,這種說法顯得更為靠譜。
當然還有一部分學者認為周王朝的人也參與了山海經的創作,王子朝與王子姬的奪位之戰大敗後,王子朝打包了周王朝的所有文獻典籍逃亡楚國,準備尋求楚王的庇護,但是楚國也因為王位紛爭在內亂,王子朝便在南陽定居,後來又被周敬王派人刺殺,從此,那些帶出來的文獻典籍也下落不明,而山海經整部書的成書時間大致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在時間上有了一定的契合度,所以山海經很有可能是跟隨王子朝的那些隨從看過文獻典籍之後所作。這個看法其實在時間上有契合度之外,也並不能完全站穩腳跟,比大禹所作的論點還要薄弱。
另外還有學者認為山海經是由巫鹹、巫即、巫盼、巫彭等十個巫師所寫,因為巫師在古代來說屬於高級知識分子,他們除了識字之外還懂得天文地理及醫學,從這一點上看倒是符合山海經的創作條件,再加上當時的社會環境到處都在打仗,也只有巫師有這個閒情逸緻雲遊四方。
以上呢,都是我整理的關於山海經作者之謎的各方學者猜測,不論山海經的作者是誰,可以肯定的是山海經的時間跨度之長,絕不是一個人寫的,因為文中隨著時期的變化,在文字使用上也露出了端倪,我們知道每個朝代在文字上都有一些變化更新,山海經也不例外,在文字中透露了當時朝代文字運用的特點。
記得關注我哦
下一期我們來探討一下山海經與蘇美爾文明和古埃及之間的關聯,刷新你的三觀,中華文明的歷史也許絕不止四五千年哦,版圖領域也許早已跨出亞洲達到美洲及非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