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時事想到蛙和啄木鳥是好蛙、好鳥?!
我在山裡生活了很多年,那個時候除了上學之外,就是幹點農活,其餘的時候也無所事事。於是,也會跑到河裡抓魚,上山逮鳥。
全國電網沒有聯網之前,父親是個電工,在當地的發電站上班。常常我也跑去父親上班的地方住。電站的周圍有一大片的稻田,稻田的旁邊是一條寬廣的河流。父親還是電工的時候,稻田一直承包給一戶農民。農民有四五個孩子,三兒子叫積福,比我年長几歲。論輩份,我比他大一輩,就以哥稱呼他。
隔三差五的,積福哥就會在菜園子中尋找蛙。頭一次遇見的時候,我就責問地說,蛙是有益的不能抓。他笑笑說,多了就不益了。
然後,我一直跟在他的後面,見他抓了十來只蛙後,把它們逐一殺死、敲碎,接著用豬油烹。
烹好後,用一個破舊的瓶子裝好。再提個圓形的竹篾編織的籠子,籠子像搪瓷洗臉盆的大小,上方的口有湯碗般大小,周圍都是密封但能漏水。優哉遊哉地讓我提個鐵桶,我也屁顛屁顛地跟著後面。來到河邊,找流水不急的地方,把烹好的青蛙弄到籠子底部,再把籠子沉到水裡,不一會石斑魚、石鯽魚都不停地往籠子裡面遊去。等待好的時機,把籠子提起來,裡面總是有不少的收穫……
在抓魚的事上,積福哥是個能把握時機的能手,也一如他抓蛙的時候,讓我覺得蛙是自己跑到他的手裡的。
後來,全國連網以後,父親就把發電的工作辭退了……
回到老家,跟人學起逮鳥,學設各種的陷井和圈套:田雞鳥套腳,錦雞套脖子,白華……
然而,為了能抓活的,賣個好的價錢,用的最多的還是套腳的方法……
村裡,有個比我年長几歲的人,我們都叫他齋公。他是抓鳥的好手,能識鳥路,能懂鳥性。
對於逮鳥,我是個很笨的人。屢屢不能得手。然而,也有例外……
盡然能逮住報更鳥、烏鷯仔、田雞,至於能貨於市的錦雞、白華從來是抓不住的。一個偶然的機會,抓住一隻說不上名的鳥,興高採烈地回家。然後問於祖父,祖父說是啄木鳥。既不能吃,也不能貨於市。說它是森林的醫生,專門啄樹蟲吃。哦!原來,每次聽到山裡咚咚咚的聲音,就是它在「看病」呢!!
聽祖父一說,失望的同時,也有幾分的寬慰。祖父,讓我就把它放了。
此之後,我就沒再去抓過鳥。然而,抓魚逮鳥都是童年的事情了,至今還是記憶猶新。
蛙、啄木鳥是熟悉不過的。蛙吃昆蟲、農業害蟲;啄木鳥覓食天牛、吉丁蟲、透翅蛾,蝽蟲……
在自然界,我們都容易分辨蛙和啄木鳥的益處;但在社會中,卻很難分辨「蛙」和「啄木鳥」
「蛙」的叫聲太大,吵擾了「農民」的休息;「啄木鳥」啄得太狠,啄傷了「樹幹」。然後,就會有聲音說:「蛙」和「啄木鳥」是有害的?!還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