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於七月四日》的熱血青年,到《碟中諜6》中的超膽特工,湯姆·克魯斯的不老神話仍在延續。
作為好萊塢商業電影最青睞的男演員之一,這幾年,克魯斯主演的電影,品質起伏似乎有點大,既有《明日邊緣》、《碟中諜6》這樣的集娛樂性與視覺體驗的佳作,又有《俠盜傑克:永不回頭》、《新木乃伊》這樣口碑票房雙雙亮紅燈的作品。
相對這些作品,電影《遺落戰境》(Oblivion)似乎是一個「異類」。在國內觀眾比較看重的豆瓣電影中,這部2013年上映的電影,評分從不足6.5分一路上揚到現在的6.9分,短評區不乏「怎麼才這麼點分」、「科幻片的一股清流」、「場面不錯,故事狗血」這樣褒貶不一的評價。
對這部電影,觀眾們的態度很微妙,喜歡風格的愛不釋手,討厭劇情的毫不掩飾。與「三人行」的狗血愛情故事、乾淨空曠的環境比起來,不能兼顧的風格化和商業化,才是《遺落戰境》敗北的內在原因。
一種非主流的觀點認為,克魯斯盡力了,這個鍋還要「風格化」導演約瑟夫·科辛斯基來背。畢竟,此君風格化玩得有點大的《創:戰紀》,也將演過《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加內特·赫德蘭坑得不淺。
因此,當完全蓋過《烈火英雄》的美國主旋律電影《勇往直前》,給人「硬氣十足」的觀影感受時,很多觀眾都不相信這部片子竟是那個科辛斯基執導的,豆瓣毫不吝惜的8.4分,表達了觀眾對這位怪才導演「與時俱進」的肯定。
對科辛斯基來說,2005年就已經寫出故事梗概的《遺落戰境》,是他多年來一直想要實現的「夢想」,不過,從迪士尼放棄到環球影業接手,連換兩任編劇造成的「連貫傷」無法避免,用力過猛與倉促上陣的結果,讓這個夢想只實現了一半。
守護者還是毀滅者,一個故事的A面和B面
2077年,傑克·哈勃(湯姆·克魯斯飾)的世界是分崩離析的。
70年前,神秘外星人的入侵,從毀滅地球的衛星月球開始。人類孤注一擲的使用了最後的殺手鐧——核武器,結果自然不言而喻,地球幾乎被毀掉了,人類再無宜居之處。
為了生存和繁衍,倖存者背井離鄉移民土星最大的衛星泰坦星(木衛六)。在被人類「廢棄」的地球上,哈珀與維卡(安德麗亞·瑞斯波羅格飾)守護著為人類提供能源的水源轉換平臺,接受太空中巨大的三角狀指揮中心「泰特」的指令。
然而,在哈珀無法踏入的輻射區中,依然有殘存一定數量的外星生命體,不斷嘗試破壞由無人機守護的吸水平臺,哈珀除了修復損毀的無人機、保護平臺安全之外,還要面對這些神出鬼沒的「入侵者」。
夢中屢次出現的女子,令哈珀數度被驚醒。那是外星人入侵之前的世界,他與她四目相對,卻永遠也無法靠近。直到他尋著神秘訊號,救下了一名從外太空返回地球的女子茱莉亞(歐嘉·柯瑞蘭寇飾),她的容貌與他夢中一模一樣。
當劇情不緊不慢的推進,男主哈珀心目中曾經熟悉的一切變得越來越模糊,直到他的被俘,謊言逐步被揭穿,真相浮出水面:
2017年,美國太空人哈珀與英國太空人維卡,駕駛「奧德賽」號飛船飛抵土衛六(泰坦星),被一個巨大的三角狀外星物體「泰特」吸了進去。緊急時刻,哈珀將愛人茱莉亞等人的逃生艙推離飛船,駛向地球。
隨後,「泰特」首先炸毀了月球,克隆了成千上萬個哈珀與維卡,通過這些技藝精湛的複製人和殺人不眨眼的無人機消滅人類、佔領地球,一場孤注一擲的核爆消滅了入侵的複製人,卻也毀掉了地球。
殘存的人類在馬爾科姆(摩根·弗裡曼飾)帶領下躲入地下,與外星人的無人機鬥智鬥勇。
49號複製人哈珀與維卡,負責替外星入侵者維修保護巨大抽水平臺的無人機,平臺源源不斷的將地球上的水抽離,最終轉化為強大的能源電池。
49號哈珀被人類反抗者俘獲之後,真相逐漸揭開,他開著飛船進入巨大機器人「泰特」的內部,引爆了能源電池改造的炸彈。
充滿史詩感的的荒蕪末世,人類的自我毀滅與自我救贖
嚴格來說,《遺落戰境》更偏向於軟科幻性質的「廢土電影」。與觀眾們耳熟能詳的《瘋狂的麥克斯》、《末日危途》、《雪國列車》等電影中,自作孽的人類造成了地球大毀滅的末世相比,這部影片看起來完全沒有髒亂差的感覺,反而更像是《銀翼殺手》那樣,用視覺語言描述了具有風格化的末世景象。
雖然本片具有很強的懸疑色彩,但跟很多軟科幻電影一樣,《遺落戰境》是需要腦補的,劇情不連貫是預料之中的,它主需要把環境渲染好、把故事講圓了。
至於劇情中那些似是而非的未解之謎,在藝術家眼裡就都不是事兒。
地球的末日究竟是什麼樣?絕望的感情色彩與隨處可見的殘骸,在影視劇中不止一次出現過,但像《遺落戰境》這樣視線之內杳無人煙、空曠無極的蒼茫感,以及充滿科技感的未來式簡約風格,讓全片看起來充滿冷峻的真實感。
「建模狂魔」科辛斯基眼中毫無生機的環境,與其說「乾淨得有點過分」,不如說更像是毫不掩飾的人類末日。
「泰特」的控制無孔不入,幾乎掌握了絕對的主動權,但它不過是一部絕對理性的機器,這就是它最大的缺陷。
在人類抵抗組織浮出水面之前,哈珀和維卡是地球上唯二的倖存者(雖然後來的複製人劇情打破了局面),這至少比馬特·達蒙主演的《火星救援》中的孤立無援好過一些。
雖然兩人可以用曖昧情感維繫日復一日的生活和工作,但陷入絕望是早晚的事——回到「泰特」是他們唯一的希望。
其實與哈珀一樣,維卡同樣具有殘存的記憶,甚至,作為塔臺指揮官的她,要比他更早的開始懷疑、「知道」的也更多。只是,人類的情感是十分複雜又很簡單的,她只想要一個簡單的「結果」——她和他能夠在「泰特」的監控下活著挺過去,雖然最後看起來,這毫無意義。
維卡是自私的,感情是病態的。她自始至終愛慕著哈珀,希望將這種「亞當與夏娃」式的生活永遠過下去,不過,茱莉亞的出現打破了現有的「平衡」,三人在塔臺吃飯的場景中,維卡主動握著哈珀的手,與其說是「宣示主權」,不如說是為自己的謊言做最後的努力。
就像49號維卡選擇了報告「泰特」,被藏在塔臺中的無人機殺死,49號哈珀選擇了帶著炸彈炸毀「泰特」。雖然他們是被外星機器改造的複製人,但依然保留了人類最大的BUG——人性。
人性讓哈珀不顧一切的尋求真相、違抗命令救了同為人類的茱莉亞,這就註定了逃不出命運的安排:自我犧牲或許毫無意義,但能夠將生機留給其他人類,這種同歸於盡式的自我救贖就有了意義。
半部好戲讓它顯得不完整,卻給足了觀眾想像空間
恢弘悠遠的末世感、充滿史詩意味的視覺與音樂,卻配給了一個關於「三角戀」的小格局故事,《遺落戰境》雖然要素齊全、故事完整,但並不是一部萬眾期待的「水桶片」,為了滿足風格化的畸形配置,成了它最大的硬傷和爭議點。
《遺落戰境》的票房慘敗,與三年後「星爵」與「大表姐」主演的《太空旅客》幾乎如出一轍。兩部片子都篤信愛情的不朽,希望通過生與死的主題去探討人類命運的何去何從,所謂的科幻和太空元素,不過是愛情的漂亮陪襯。
當劇情的主動權被喧賓奪主的愛情戲主導,幾乎一定會將劇情帶入狗血的尷尬境地,不管這段感情被處理得如何高尚、無私、煽情。在這一點上,《星際穿越》「似是而非」的處理要睿智得多。
對於科辛斯基來說,成也風格化,敗也風格化。《遺落戰境》並不是一部偉大的科幻電影,「風格化」讓包括劇情在內的一切其他元素讓路,這種孤注一擲幾乎毀了這部本該更優秀的電影,卻無形中激發觀眾巨大的想像力空間。
不過話又說回來,一部讓人意猶未盡、充滿想像的電影,至少是值得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