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的小夥伴們是不是出門就在看天?經過昨晚的小雨洗禮,申城秋高氣爽,一早的天空變得澄澈,藍天、白雲……白云為何是條狀?
上海市氣象服務中心首席服務官張瑞怡表示,今早出現的叫做「高積雲」 ,主要是透光高積雲 ,呈現出波狀、絮狀、魚鱗狀等。主要在3000至5000米左右的空中有較為穩定而溼潤空氣發生波動所形成。雲有塊狀、片狀等,雲體有時分散孤立,有時聚集成群、成行,好像田壟或波浪。薄的高積雲穩定少變,一般預示天晴;厚的高積雲如繼續增厚,預示可能有弱降雨雪出現。
其實,除了高積雲,還有很多不同形狀的雲。在氣象學裡,雲可以分為三族、十屬、二十九類。其中,三族是指低雲、中雲和高雲,低雲距地面600至2000米,中雲距地面2000至4500米,高雲距地面4500米至1萬米。一般天空中的薄雲,象徵天氣晴朗,而低且厚密的雲層,預示著陰雨風雪。
從外觀上看,雲有「積」「層」「卷」「雨」四種。「積」是指,向棉花一樣堆積起來的雲;「層」,就是像一層灰沙一樣布滿天空;「卷」,意味著像一縷縷捲髮的雲;「雨」是指會帶來降雨的雲。其實,雲的十屬分類都是非常美麗的雲。
比如,積雲就是晴天裡形成的「棉花糖」,上面像西蘭花,雲體亮白。
積雲
層積雲,是指低且蓬鬆肥大的雲層。層積雲的顏色變化多端,從亮白到藍灰都有,在陽光的照射下,還會呈現一點點淡紅色。
層積雲
高積雲,便是我們今天在上海看到的雲了,就好像天空中一層層的麵包卷、麵包條,通常由許多小水滴組成,也可能包含冰晶。
以上的雲,在世界各地都常見。但還有一種看起來頗為壯觀的積雨雲,外表呈現平滑的纖維狀或條紋狀,雲底比較陰暗,而且看起來體積龐大。這類雲,通常形成於熱帶和溫帶地區。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高積雲」自古代以來,就被人誤解成」地震雲「。1624年,明天啟年間,義大利傳教士龍華明和高一志,摘錄西歐古籍,寫成一本《地震解》,呈送給太宰李崧毓。在第八章「震之預兆」裡,其中第五個「預兆」就是「地震雲」:晝中或日落後,天際晴朗,而有雲細如一線甚長,震兆也。
2016年2月17日下午,江西婺源也出現過和上海類似的條狀雲,有人誤傳為「地震雲」,這實際上是波狀層積雲。
江西去年出現的波狀層積雲
2017年7月28日,長春刷爆朋友圈的「地震雲」,其實是透光高積雲。
今年長春也曾出現高積雲
然而,這些「地震雲」始終沒有得到氣象學家和地質學家的論證。慢慢的,人們發現,地震和雲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聯。波狀層積雲、透光高積雲、絮狀高積雲…這些其實都是很普通和常見的雲,每天都在世界各地的天空出現。
所以,小夥伴們大可安心欣賞這一美景吧。今天白天,上海依然為多雲到陰的天氣,夜裡轉陰有短時小雨,氣溫多在17至18℃上下,預計今天最高將在21℃左右。雙休日,申城依舊擺脫不了陰雨的糾纏,氣溫變化不大。下周初開始天氣轉以多雲或陰為主,氣溫會稍有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