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家可能感覺不到,但是在過去的一周中,在溫哥華島發生了1300多個微小地震。
加拿大自然資源部地震學家約翰·卡西迪(John Cassidy)說,15日,溫哥華島發生了161次震動,並在過去的3天裡,發生了總共1360次這樣的震動。目前還很難判斷這是不是早期的間歇性震顫與滑移(ETS)事件。
卡西迪解釋說,該島目前正在大陸之間來回輕微移動。「這幾乎就像是地質構造的舞蹈。溫哥華島正在緩慢地向東方移動,但是在兩到三周的時間內,它又向回移向了海洋。」
「與地震不同,在地震中您會看到原始的能量爆發,隨後將出現不同類型的地震波。這更像是緩慢的隆隆聲,確實很微小。沒有人會感覺到。」
地質學家曾警告,我們的區域早該發生大地震了。
卡西迪說,儘管這並不是即將發生「大地震」的具體跡象,但研究人員認為,這些事件確實給溫哥華島的西海岸的主要斷層帶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間歇性震顫與滑移(ETS)通常每14到15個月發生一次,但是,他指出,這類震顫的發生頻率比原先想像的要頻繁得多。
「這幾乎已經成為了一個連續性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大洋板塊被推到北美大陸下方的俯衝帶。」
他承認,該島的「舞蹈」仍然是一個謎,直到20年前才被發現。卡西迪(Cassidy)解釋說,溫哥華島實際上每年都在向大陸靠攏約一釐米。
「它減少了發生滑移的區域中的一些壓力,該區域通常在溫哥華島中部地區附近。但是它也給不滑移的斷層區域增加了一點壓力。」
卡西迪補充說,相同的事也在世界其他地方進行著。
據仰望星際報導,452座火山從南美洲的南端一直延伸到美洲海岸,穿過白令海峽,穿過日本,進入紐西蘭。從太平洋板塊的邊界到太平洋邊緣的Cocos和Nazca板塊,這一環總共形成了2.5萬英裡長的弧形。
火環是一個巨大的馬蹄形環,環繞太平洋盆地,大約90%的地震發生在火環帶上,地球上75%的活火山散布在火環帶上。而溫哥華正處在熾熱的火環帶上!
簡單來說,身處火環帶,卻在過去50年未發生過大地震,這本身就是一種奇蹟!BC省距今最近的三場大地震分別是:1929年5月26日(7級); 1949年8月22日 (8.1級); 1970年6月24日 (7.4級)。
也許正因如此,媒體近幾年不斷提醒公眾是時候應對「世紀大地震」了!
一旦有9級大地震發生,溫哥華島和美國太平洋沿岸各洲將會是重災區。
此前,華盛頓大學西北太平洋地震網絡中心主任哈羅德·託賓(Harold Tobin)就表示:「我們認為,未來50年內西雅圖有15%-25%的概率會發生高達9級的大地震和巨型海嘯。」,不是會不會有地震的問題,而是大地震何時會降臨的問題。
科學家們預測,由北加州延伸至加拿大BC省的卡斯卡迪亞斷層一旦發生9級大地震,搖晃時間恐持續長達3到5分鐘。
此前,加拿大的地震專家也曾指出,未來50年,溫哥華島有10%的機會出現9級或以上大地震。
地震一旦突然發生,預警自救的黃金時間也許只有短短12秒。
大家都要儘可能多的了解地震知識,要掌握應急自救措施。首先掌握地震口訣:伏地、遮擋、手抓牢。
溫哥華市府提醒每個居民至少準備一個應急包:電池供電的收音機、手電筒、手套、哨子、藥物、每人應該準備12升水,足夠三天的食物……
這個應急包應放在前門或易於接近的區域。瓶裝水應存放在家中陰涼的地方。
另外,溫哥華設有25個避難中心,這些避難中心的目的主要是用作發放食物、飲用水,提供信息和服務。
想了解最新的地震資料,可以在加拿大地震局官網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