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溫哥華島3天發生1360次小地震!大地震前兆?

2020-09-19 安防專家趙大寶

雖然大家可能感覺不到,但是在過去的一周中,在溫哥華島發生了1300多個微小地震。




加拿大自然資源部地震學家約翰·卡西迪(John Cassidy)說,15日,溫哥華島發生了161次震動,並在過去的3天裡,發生了總共1360次這樣的震動。目前還很難判斷這是不是早期的間歇性震顫與滑移(ETS)事件。



卡西迪解釋說,該島目前正在大陸之間來回輕微移動。「這幾乎就像是地質構造的舞蹈。溫哥華島正在緩慢地向東方移動,但是在兩到三周的時間內,它又向回移向了海洋。」


「與地震不同,在地震中您會看到原始的能量爆發,隨後將出現不同類型的地震波。這更像是緩慢的隆隆聲,確實很微小。沒有人會感覺到。」



地質學家曾警告,我們的區域早該發生大地震了。


卡西迪說,儘管這並不是即將發生「大地震」的具體跡象,但研究人員認為,這些事件確實給溫哥華島的西海岸的主要斷層帶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間歇性震顫與滑移(ETS)通常每14到15個月發生一次,但是,他指出,這類震顫的發生頻率比原先想像的要頻繁得多。


「這幾乎已經成為了一個連續性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大洋板塊被推到北美大陸下方的俯衝帶。」



他承認,該島的「舞蹈」仍然是一個謎,直到20年前才被發現。卡西迪(Cassidy)解釋說,溫哥華島實際上每年都在向大陸靠攏約一釐米。


「它減少了發生滑移的區域中的一些壓力,該區域通常在溫哥華島中部地區附近。但是它也給不滑移的斷層區域增加了一點壓力。」


卡西迪補充說,相同的事也在世界其他地方進行著。


據仰望星際報導,452座火山從南美洲的南端一直延伸到美洲海岸,穿過白令海峽,穿過日本,進入紐西蘭。從太平洋板塊的邊界到太平洋邊緣的Cocos和Nazca板塊,這一環總共形成了2.5萬英裡長的弧形。


火環是一個巨大的馬蹄形環,環繞太平洋盆地,大約90%的地震發生在火環帶上,地球上75%的活火山散布在火環帶上。而溫哥華正處在熾熱的火環帶上!



簡單來說,身處火環帶,卻在過去50年未發生過大地震,這本身就是一種奇蹟!BC省距今最近的三場大地震分別是:1929年5月26日(7級); 1949年8月22日 (8.1級); 1970年6月24日 (7.4級)。


也許正因如此,媒體近幾年不斷提醒公眾是時候應對「世紀大地震」了!


一旦有9級大地震發生,溫哥華島和美國太平洋沿岸各洲將會是重災區。


此前,華盛頓大學西北太平洋地震網絡中心主任哈羅德·託賓(Harold Tobin)就表示:「我們認為,未來50年內西雅圖有15%-25%的概率會發生高達9級的大地震和巨型海嘯。」,不是會不會有地震的問題,而是大地震何時會降臨的問題。



科學家們預測,由北加州延伸至加拿大BC省的卡斯卡迪亞斷層一旦發生9級大地震,搖晃時間恐持續長達3到5分鐘。


此前,加拿大的地震專家也曾指出,未來50年,溫哥華島有10%的機會出現9級或以上大地震。


維多利亞地區的地震專家伯德(Alison Bird)表示,如果爆發9級大地震,溫哥華島沿海岸的居民僅有15至20分鐘的逃離時間,兩公尺至四公尺高的海嘯會在75分鐘內到達維多利亞市


大溫地區雖然可以躲過海嘯,但地震帶來的影響也足以摧毀建築。


地震一旦突然發生,預警自救的黃金時間也許只有短短12秒。


大家都要儘可能多的了解地震知識,要掌握應急自救措施。首先掌握地震口訣:伏地、遮擋、手抓牢。



溫哥華市府提醒每個居民至少準備一個應急包:電池供電的收音機、手電筒、手套、哨子、藥物、每人應該準備12升水,足夠三天的食物……



這個應急包應放在前門或易於接近的區域。瓶裝水應存放在家中陰涼的地方。



另外,溫哥華設有25個避難中心,這些避難中心的目的主要是用作發放食物、飲用水,提供信息和服務。



想了解最新的地震資料,可以在加拿大地震局官網查看。




相關焦點

  • [注意]3天9次到底是不是超級大地震前兆 看專家怎麼說
    [溫哥華頭條Vancouverheadline 編輯]【加拿大樂活網lahoo.ca 戴戴綜述】近3日內,溫哥華島海岸附近發生的9次地震讓生活在大溫的朋友們過了一個憂心忡忡的聖誕節;不僅24號平安夜晚距離BC省哈迪港180公裡處發生的6.3級地震讓人有點慌張,次日白石海灘上驚現大量的銀色小魚(詳情請見溫哥華頭條文章[現場]成群海洋動物驚現大溫海灘,是特大地震的前兆嗎?)
  • 俄勒岡海域6.3級地震 加州「火環」帶2天69次明顯地震
    有著 「火環」 (Ring of Fire)之稱的環太平洋地震帶,在短短48小時內發生了69次芮氏規模4.5以上的明顯地震,最新是美國俄勒岡州離岸海域發生芮氏6.3級地震,專家擔憂,如此頻繁的地震頻率,意味著即將有大地震到來
  • 美加州地區發生250餘次小型地震 專家:非大地震前兆
    中新網6月3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加州河濱縣朱魯帕谷市的格倫阿旺(Glen Avon)地區,自5月25日至今發生地震群活動,已發生約250次小型地震。加州理工學院地震分析師尼克• 舍克爾(Nick Scheckel)表示,雖然這個數字引發關注,但這並非罕見情況,也不表示大地震即將發生。
  • 江蘇如東海域10天2次地震 專家稱非大震前兆
    「相隔10天,同一個地點發生兩次地震,而且震級都是3.8級,是巧合還是將有大地震要來?」地震發生後,江蘇省地震局召開了緊急地震趨勢會商會,結論和14日召開的常規地震會商一致:江蘇省近期發生5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 加拿大2020發生3329次地震
    加拿大自然資源部數據顯示,全國在2020年錄得3329次地震,不過沒有發生超過5.3級的地震。地震學家John Cassidy說,只有6級以上的地震才能夠釋放出由地塊互相磨擦所累積的能量,這意味現時地塊之間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 14年最強地震發生!強度達5.8級,該區域百年遇3次7級以上地震
    14年最強地震發生!強度達5.8級,該區域百年遇3次7級以上地震 根據羅馬尼亞國家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預報稱,暫時還沒收到相關的影響,EMSC監測的地震數據是5.6級,與我們預報的相差一點,該地震是羅馬尼亞近14年以來的最強地震,所以說該區域發生大地震的整體概率還是相對較低的,上一次羅馬尼亞大的強震還是在2004年10月27日,當時發生了6級地震。這次雖然小了2級,但是影響很大。
  • 加州「大地震」前兆?3天內發生數起超3.5級的地震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從7月16日周二早上開始,24小時內加州地區有6起超過3.5級的地震,其中一起4.5級地震發生在舊金山灣區附近,到達灣區時振幅為4.3級!圖片來源:Mercury News自從加州裡奇克萊斯特(Ridgecrest)附近地區發生了兩起20年來最強地震後(6.4級和7.1級地震),加州的餘震超過了2000多起,其中500多次餘震超過3級。這麼龐大的數字下,外界就開始就擔心,加州是不是即將迎來罕見的「大地震(The Big One)」?
  • 一分鐘3次地震,美國大斷層俯衝帶發生1300次地震!
    在地球上,地震環帶產生的地震也是越來越多,不少的人都為此感到擔憂。地震的每天發生確實大小都有,幾乎在4級左右的地震十分的頻繁,雖然這看起來確實不大,對人類的威脅並不存在,但是小地震的產生很可能後面就會出現更大的地震。小地震可以讓不少的「能量」匯聚在一起,特別是同一區域的地震。
  • 日本頻現怪魚,被指大地震前兆,專家如此解讀
    來源:海外網圖源:產經新聞海外網3月9日電近日,在日本福井縣越前町的漁港附近,有民眾目擊到數條被傳是大地震前兆的皇帶魚(俗稱「地震魚」),此事隨即在該國網絡上引發熱議。對此,福井縣越前町水族館館長鈴木隆史表示:「兩條皇帶魚並排遊泳的樣子,可以說是世界上罕見的珍貴影像」。此外, 其他目擊者也紛紛在社交媒體上公開了相關視頻。為此,不少日本網友紛紛擔心地表示:「希望不要發生地震或自然災害…」「看來要注意地震」等。那麼,這種魚的出現和地震到底有沒有關聯?
  • 日本地震波及5縣,地震魚與地震有關嗎?真是大地震前兆?
    根據公開的科學數據顯示,日本氣象部門通過從本月22日開始統計,以日本長野縣中部為震源的地震就已經接連發生40次以上,所以是高度頻繁,其實在這之前,日本還出現了兩次強震,發生在日本小笠原群島地區和本州東岸近海,等級大小分別為6.5級和6.2級,所以這個強度非常大。而這些小地震相當於就是在強震之後,特別是上面提到了日本東部地區的地震相對較為活躍。
  • 剛剛,又地震了!2天5次地震!
    據遼寧臺網測定:09月10日09時38分26.3秒在遼寧省營口市(北緯40.47度,東經122.28度)發生M2.5級地震震源深度10Km昨日(9月9日)凌晨遼寧省營口市地區在短短半個小時內連續發生4次有感地震頗不尋常▼
  • 134次地震襲擊美國聖安地列斯大斷層!或是超強地震前兆?
    9天前,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蒙特雷縣發生了一場貌似不起眼的芮氏4.6 級地震。
  • 美國聖安地列斯大斷層突發134次地震,科學家:或是超強地震前兆
    科學的眼光觀世界 富有的思維察明理9天前,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蒙特雷縣發生了一場貌似不起眼的芮氏4.6 級地震。不過,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隨後探測到,在距離震中5km的周邊地區又連續發生了134次餘震。
  • 唐山大地震有前兆,汶川地震時候有沒有前兆呢,看完你就知道了!
    在唐山大震前,京津唐渤張地區不少地震臺站和群測點,觀測到不同程度的前兆異常;5月開始,唐山和天津臺站的地下水位、地電阻率加速下降,此後各種各樣短期突發性異常逐漸增多,臨震前一兩天京津唐渤地區出現大量的明顯的地下水、動物習性異常,以及聲、光、電等宏觀異常現象。
  • 臺漁民釣上地震魚 疑似地震所致或地震前兆
    臺漁民釣上地震魚 疑似地震所致或地震前兆時間:2016-04-21 23:02   來源:9337遊戲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漁民釣上地震魚 疑似地震所致或地震前兆 近日,臺灣花蓮縣新城鄉康樂村海邊捕獲一條地震魚,長度超過3米,幾乎是2名成年男子高度。
  • 日本海岸現多條罕見皇帶魚,民眾憂是地震海嘯前兆
    日本海岸現多條罕見皇帶魚,民眾憂是地震海嘯前兆 進入2019年以來,日本富山縣海岸邊不斷發現罕見的深海皇帶魚,這讓不少人感到不安。
  • 印尼蘇門答臘24小時內三次強震 恐是大地震前兆
    印尼蘇門答臘24小時內三次強震 恐是大地震前兆 2008年02月26日 22: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香港二月二十六日電 雅加達消息:印尼蘇門答臘二十六日凌晨發生兩次六級以上強烈餘震,造成數十幢房屋損毀,一人受傷;相關單位在地震後曾發布海嘯警報。
  • 5.11日本又地震了!本月已3次5級以上地震,會有9.3級大地震嗎?
    而對於日本出現大地震的消息很多,根據《日本經濟新聞》指出,根據日本進行的一個預測說明,位於日本太平洋沿岸的日本海溝附近今後可能發生最大9.1級地震,千島海溝附近可能發生最大9.3級地震,這再次引發了大家的熱議。 提出了很多疑問,是不是日本真的可能有大地震。
  • 青島有132個宏觀地震監測點 今年全市已發生4次地震
    動物成了「地震監測員」  記者從青島市應急管理局了解到,目前我市共有132個宏觀地震觀測點,觀測動物、植物、地下水、地電等宏觀前兆。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是島城骨幹地震宏觀前兆觀測點之一,曹玉則是該園區的地震宏觀前兆觀測員。 2011年獸醫專業畢業的他在園區當動物飼養員,如今他已經與野生動物打了9年交道。
  • 日本科學家稱,深海巨型皇帶魚現身並非大地震「前兆」!
    在日本民間傳說中,深海巨型皇帶魚的出現是大地震來臨的前兆,但最近發表於《美國地震學會公報》的一項研究顯示,事實也許並非如此。日本東海大學的科學家利用統計分析的方法檢查日本深海魚出現與地震之間的關聯,結果發現在336次深海魚目擊事件和221次地震中,只有一次可能是合理相關的。研究作者Yoshiaki Orihara教授認為,研究結果顯示這兩種現象之間不存在必然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