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貴州科學技術協會承辦的2020年「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社會實踐活動在遵義市餘慶縣拉開帷幕,接下來的五天裡,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廈門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全國知名高校的20餘名有參與《名校大師宣傳工程》主題話劇表演經歷的學生,將走進餘慶縣和中國天眼,以社會實踐的形式增強對科學家和科學精神的理解與把握,為講好科學家故事和演繹科學精神積累基層經驗和素材。
據了解,「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以宣傳科學家為主題,通過師生演校友、師弟演學長的方式,廣泛宣傳把自身事業追求和人生價值追求同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緊密聯繫起來,堅持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利益、以報效祖國為最高榮耀、在創造一流科技業績中書寫人生輝煌的科學大師,塑造科技界的民族英雄,展示共和國脊梁的光輝業績、崇高形象,引導廣大青少年和科技工作者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的宏偉事業中來。 今年是「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開展實施的第七個年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貴州省科協結合全省實際,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通過座談分享、觀演交流、實地走訪等活動,為學生們提供豐富的一線素材,幫助他們講好科技工作者的愛國故事和創新故事,引領青年大學生走進科學家崇高的精神世界。 活動期間,參與實踐的學生將深入了解餘慶縣農家家風學風,體會家風治理與學風治理二者間的關係,以及對於做學風傳承人的思考。同時,還將深入相關產業園區,探尋貴州科技助力產業變革的生動實踐。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天眼基地,學生們將與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面對面,了解中國天眼工程建設背後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學習「天眼之父」南仁東等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 據悉,活動期間,學生們將以短視頻的形式,用自己的觀察視角紀錄採風過程,向科學家致敬。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袁航
編輯 徐微微
編審 王璐瑤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