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科學精神,向老一輩科學家致敬。5月14日—15日,由中國科協聯合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共青團中央共同舉辦的「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科學家主題劇目草原行活動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啟動。
本次巡演的劇目《侯德榜》是由天津大學出品的大型舞臺劇,以著名化學家、「侯氏制鹼法」創始人侯德榜為原型,運用先進技術手段、現代傳播技巧和聲光電結合,再現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生活工作場景。
該劇以侯德榜先生的制鹼事業為主線,貫穿親情、友情、愛情等內容,敘述了在得知祖國制鹼業受到外國封鎖和壓迫後,毅然回到祖國的侯德榜帶領北洋學子和永利鹼廠的工人們排除萬難,終於制出中國人自己的純鹼的故事。
「我們曾先後走訪塘沽、南京、大連、北京等侯德榜曾工作過的地方,拜訪侯德榜的家人和後代,得到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在我們研讀的過程中,真正地被侯德榜這位科學大師的事跡所震撼」,話劇《侯德榜》執行導演盛宇說,為了取得最佳演出效果,自2014年6月起,四年間劇本前後共歷經數十次修改。
「侯德榜先生是一個很有人情味的科學家,他嚴謹地科學精神、無私貢獻科研成果,以及一心為國家做貢獻的情懷,很打動我,值得我們後輩去學習。」劇中何技師的扮演者、天津大學思政教師王梓說,「天津大學的同學們也出演了很多角色,他們通過參與話劇的製作與表演,也能更深刻直接地領悟科學家精神。」
據了解,此次活動由內蒙古科協、中共準格爾旗委員會等單位承辦。「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自2012年啟動以來,通過「校友演校友、學弟演學長」的方式先後組織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高校,以鄧稼先、侯德榜、錢學森、陳景潤、羅陽等著名科學家或科技界民族英雄為原型,創作排演科學家主題的舞臺劇,並在全國進行巡演。目前,已在北京、武漢、西安等地和相關高校成功完成270餘場演出,共有35餘萬人現場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