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邊新聞訊(王笑天)五一小長假期間,龍洲丹霞地貌景區迎來各地遊客約8.16萬人,佔全縣總遊客的60%,相比去年增長了35%。
在今年年初召開的靖邊縣委工作會上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靖邊縣以統萬城遺址、龍洲丹霞地貌景區和小河革命舊址為主的旅遊景點,共接待遊客50餘萬人次,同比增加50%,全年旅遊綜合收入突破2億元。
文化旅遊產業,正逐漸成為靖邊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五一期間 龍洲丹霞景區遊人如織(資料圖)
而作為靖邊文化旅遊的重要一極,龍洲丹霞地貌景區則撐起了靖邊旅遊文化產業的半壁江山。用「大秦直道」的話說——「在以革命故居和人文古蹟為主的陝北旅遊產品結構中,龍洲丹霞地貌不僅在陝北具有獨一性,即便在全國景觀中也極具門類代表性。」
如此獨特的地質地貌類景區,對當地生產生活和服務業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靖邊縣委縣政府如何進行規劃建設的?未來的丹霞景區是什麼樣的?
「丹霞是老天爺送給龍洲人的一份兒大禮!」
目前世界第一大產業就是旅遊產業,旅遊要遠遠超出一般消費產業的拉動價值。
旅遊行業專家林峰認為,旅遊在帶動目的地消費、GDP、就業增長的同時,還帶來了農民與居民收入高效提升、文化品牌價值,環境生態價值,和諧社會建設等一些列良性社會經濟效應。
那麼,龍洲丹霞景區對當地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一個鮮明的例子可以從側面說明這一系列的改變。
4月2日,靖邊龍洲丹霞景區。
81歲的龍一村村民劉俊雄頭戴羊肚子手巾,留一把灰白相間的山羊鬍,身穿一件老羊皮襖,手裡還拿著一桿二尺長的旱菸鍋子。站在丹霞地貌的景區中,他瘦骨嶙峋的臉上洋溢著笑容,而且還不時地變換著pose,和不遠處的一大群攝影師交流……
劉俊雄被攝影師們親切地稱為「劉四爺」,他是丹霞地貌景區的一名管理員,同時也是景區唯一的模特。
「我以前就是個普通農民,一輩子靠種地過日子,這二年我們龍洲的丹霞地貌出名了,我的生活也發生了大變化。」劉四爺感慨地說。他說他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手頭的零花錢寬裕了,還交了一大群攝影家朋友。
走進劉俊雄家,一整面牆掛滿大大小小的照片,每張照片的故事,劉四爺都如數家珍:「這張照片是東北的一個攝影家拍的,聽說獲了全國攝影大獎,他特意給我寄來,聽說光這個相框就值一千多(元)!」
「劉四爺現在在全國的攝影圈裡也算是個名人了,也是咱景區一寶!」隨行的景區工作人員介紹說。
「我的一個孫子花200多萬修了個劉家大院,我一年能給他們拉不少客人。」劉四爺充滿成就感地說。
劉四爺每天都要巡視自己管轄的長約2.5公裡的景區柵欄,發現不文明的行為都及時制止。「現在景區剛開始建設,很多遊客不遵守規定,總要翻柵欄跑到丹霞上面拍照、刻畫,我看著就生氣,爭吵也是常有的事。」說起工作,劉四爺頓時認真起來,「丹霞是老天爺送給我們龍洲人的一份兒大禮,要好好保護。」
其實劉四爺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樣本,從他身上可以看出靖邊開發龍洲丹霞景區對周邊普通人生活的改觀。
打造西北精品丹霞地質地貌休閒度假景區
喬木將兩大本《靖邊縣龍洲丹霞景區總體規劃》擺放在筆者面前。
喬木是靖邊縣文旅公司董事長。筆者詢問景區規劃、建設等情況,喬木來了興致:「去年四月,我們邀請陝西省旅遊設計院為景區做了科學詳細的規劃,規劃歷時6個多月,前後經過數次修改,目前已經順利通過評審,一些細節方面還在修訂當中。」
他介紹,這份《規劃》以雄渾粗獷的塞北塬梁溝壑風光為基地,以鬼斧神工的丹霞地質地貌景觀為核心,整合規劃區內豐富的鄉村聚落、田園生態、河湖水系、歷史文化及多樣的民俗文化資源,豐富旅遊產品,完善景區功能,構築以丹霞地質地貌觀光、休閒度假為主題,以科學探險、休閒娛樂、抗體運動為主要功能的綜合性旅遊景區,突出景區品牌優勢和核心吸引力。
據了解,設計院在制定《靖邊縣龍洲丹霞景區總體規劃》過程中,充分研究了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旅遊行業標準、規範,國家及地方相關文件、條例、規劃及基礎資料,與市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划進行了有效銜接。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總體規劃時,設計單位不僅對丹霞景區的地理、交通、旅遊區位進行了細緻分析,對當地文化進行了詳細解析,對丹霞地質地貌遺蹟、周邊遺址遺蹟、鄉村聚落、民俗美食等旅遊資源進行了細緻梳理、分類和評價,對景區居民分布、資源空間、地形地貌、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等現狀進行了綜合考慮,而且對國家旅遊大勢、區域旅遊概況、社會經濟概況等背景作了充分研究,並對國內外相似景區的發展狀況作了詳細的分析對比,也對旅遊市場進行了充分的研究和預測。
喬木認為這份《靖邊龍洲丹霞景區總體規劃》是「立足陝西,面向西北,放眼全國,總的來說是一份科學、詳實、可行性強、專業性強的規劃」。
未來的龍洲丹霞景區將會是什麼樣子?
喬木說:「我們計劃以國家5A級景區為目標,把龍洲丹霞景區打造成為中國西北精品丹霞地質地貌休閒度假景區。」
雖然目前遊人接觸的龍洲丹霞景區主要是丹霞地貌景區,而事實上,依照《規劃》,景區將形成生態景觀帶,旅遊服務區、波浪谷觀光探險區、鄉村生態體驗區、水上丹霞休閒度假區等一帶四區的結構模式。景區將涵蓋龍洲古堡,龍城水上燈光秀,丹霞地質博物館,波浪谷滑翔體驗基地、熱氣球、滑索,水上樂園,攝影寫生基地,糧倉主題酒店等40多個旅遊項目,未來將成為年接待遊客量達到120多萬人的精品休閒度假景區。
帶動當地生產、生活與產業發展
據聯合國統計署的具體測定:旅遊業拉動的相關行業達110個,旅遊業對各行各業的貢獻率可以量化,對住宿業的貢獻率超過90%,對民航和客運的貢獻率超過80%,對文化娛樂產業的貢獻率達50%,對餐飲業和商品零售業的貢獻率超過40%。
這種帶動與影響,在如今的龍洲也是越來越明顯。
遊客在購買龍洲小米
龍二村的種植大戶楊寶元去年種了包括小米、蕎麥、高粱、葵花等特色雜糧在內的100多畝地。「大部分都批發賣出去了,沒賣到好價錢,遊客買的不多。」楊寶元說。
今年,楊寶元打算在自家沿街的宅基地再蓋幾間門面房,開個特產店,專門銷售自家產的農產品。
「龍洲小米、紅蔥、蕎麥都遠近聞名,應該給遊客好好推薦,打造咱們自己的品牌。」楊寶元信心滿滿。
對此,龍洲丹霞農家大院的老闆李志鑫也有同感:「我以前在鄉鎮府對面開飯店,一年也就掙十幾萬。2014年開始,龍洲丹霞景區的遊客開始增多,我的收入達到20多萬。」
李志鑫說,遊客多了,他原來飯店地方小,就重建自家老院子,還可解決住宿。2015年、2016年每年賺了四五十萬。
談到景區建設,李志鑫充滿期待:「聽說景區規劃出來了,希望縣政府能趕快實施。」
目前龍洲丹霞景區遊客雖然多,但大多數來了看看就走,留不住人。遊客逗留時間短,消費自然就少了。李志鑫盼望著景區建設好後,遊客能在這裡住一到兩天,這樣他們的收入將會大幅增加。
龍洲鎮近年來餐飲住宿發展迅速。據統計,像李志鑫這樣的農家樂在龍洲鎮多達74家。
旅遊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就業層次多、涉及面廣、市場廣闊,對整個社會就業具有很大的帶動作用。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旅遊業拉動的相關行業達110個,旅遊業每收入1元,能帶動相關產業收入增加4.3元。
當前國際經濟形勢錯綜複雜,國內經濟在新常態下正加速進入「換擋」期,加之國際油價持續低迷,作為能源大縣的靖邊,現在的能源經濟獨木難支。對靖邊來講,當下正是改變經濟產業結構,提高一三產業在縣域經濟中佔比的絕佳時機,所以可以預見,作為「在陝北具有獨一性,在全國景觀中也極具門類代表性」的龍洲丹霞地貌景區,必將成為靖邊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把龍洲丹霞地貌景區的碧水丹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日子也定然為期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