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梁瑩瑩
12月29日上午,「煙臺範兒」——煙臺文化符號徵集評選活動專家論證會舉行,14位來自煙臺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就煙臺文化符號的徵集認定以及帶來的深遠影響各抒己見、出謀劃策,進行了廣泛交流。
說起北京,人們想到的是天安門、故宮、長城;說起上海,想到的是東方明珠、外灘、陸家嘴;說起重慶,想到的火鍋、朝天門、解放碑…… 這就是城市文化符號的魅力。
煙臺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是一座仙境之城,也是一座幸福之城,哪些文化符號可以代表煙臺?11月5日「煙臺範兒」——煙臺文化符號徵集評選活動啟動後,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參與。經過兩輪社會徵集,共徵得428個煙臺文化符號,總推薦1.33萬條次。11月21日至27日啟動網絡投票,總票數106.77萬次,總點擊量668. 57萬次。
症候群集推薦次數、網絡投票數、網絡點擊量,煙臺文旅局得出煙臺十大文化符號、煙臺十大類文化符號兩個榜單的初選名單。記者注意到,除了蓬萊閣、煙臺山、煙臺蘋果、招遠黃金等煙臺人耳熟能詳的文化符號入選初選名單外,長島漁號、寧海腦飯、萊州藍關戲等不太常見的文化符號也進入名單。14位專家、學者針對名單上的文化符號進行了深入討論。
中共煙臺市委《關於制定煙臺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到,要豐富文化產品供給。加強文藝產品創作生產,不斷推出文藝精品,講好煙臺高質量發展故事。推進紅色文化、海洋文化、葡萄酒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建設。因此,論證會上,專家提到比較多的也是關於紅色文化、海洋文化、非遺等煙臺特色文化。
「我建議煙臺的文化符號評選活動應該突出紅色文化。」煙臺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劉惟洲說,煙臺擁有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市區內有膠東革命紀念館、楊子榮革命紀念館、膠東紅色文化陳列館、牟平雷神廟戰鬥遺址等場館,各縣市區也因地制宜改造提升革命舊址,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紅色文化載體,比如海陽地雷紀念館、萊陽膠東第一縣委革命歷史文化展覽館、龍口紅色文化展覽館、海陽許世友紀念館等,擁有如此豐厚的紅色資源,可在傳承和弘揚膠東紅色文化上持續用力、不斷突破。
「膠東的紅色文化故事很多是無法複製的,比如煙臺山的紀念碑、桃村的烈士陵園都很有意義,建議單獨把紅色文化紀念館列出來。」煙臺膠東革命紀念館館長張勝雲補充道,煙臺紅色文化的名人代表煙臺的文化符號,更具有傳播力,比如楊子榮等。
崑嵛山可以代表煙臺的文化符號嗎?專家稱:能。說起崑嵛山,市民想到最多的可能是自然風光,但專家們談的則是它是道教文化的搖籃,是仙道文化的代表,對煙臺的文化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煙臺的仙道文化源遠流長,全真七子裡的丘處機就曾在崑嵛山的煙霞洞學習。」 原芝罘區副區長、芝罘文化研究會會長郝有林說道。原市史志辦主任劉銘偉,煙臺市委黨史研究院史志科二級主任科員郭恩革,煙臺市博物館考古部主任、研究館員閆勇也提到始皇東巡、八仙過海傳說、漢武帝七次來煙臺的故事,建議給仙道文化一席之地。
煙臺文化符號評選活動的舉辦得到了與會專家、學者的充分肯定。「煙臺文化符號評選活動對煙臺市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都是一次很好的提升,尤其是可以很好地打造城市的品牌力,具有很積極的意義。」 原煙臺市政府副秘書長、煙臺市散文學會會長、膠東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綦國瑞說,煙臺有悠久的歷史,有豐富的資源,有燦爛的文化,需要一些鮮明的文化符號。比如煙臺山很恰當地反映了煙臺的歷史,是煙臺一個標誌性的文化符號。「煙臺地標性建築入選文化符號,應該肯定,建議再增加東炮臺、東海關舊址等地標。」
從紅色文化談到地標建築,專家們在3個小時時間裡,針對名單上入選的文化符號進行了充分討論,感覺還意猶未盡,煙臺市委宣傳部文藝與出版科科長趙聚奎則直言:煙臺文化符號的評選活動對煙臺意義非凡,建議做成連續性的評選活動,每幾年推出一屆,推動煙臺的文化和旅遊產業向更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