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儀的發展史,從異域玩物到「睜眼看世界」

2020-11-29 回聲文史

說起地球儀,大家並不陌生,地球儀是按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而製作的地球模型,是地球真實大小的微縮模型,也是地理老師必備的教學工具。

地球儀的發明,具有裡程碑的意義,是伴隨著地理大發現,有著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

地球儀

人類能夠製造地球儀的前提是地圓說,就是人類認識到地球是圓的,在這個認知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製造地球儀,事實上人類很早就認識到地球是圓的了,儘管當時不可能探測到地球的全部面貌。

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提出了「大地是球體」的說法。同一時期的中國,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說「天道曰圓,地道曰方」,但當時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還是認為地球是平的。

天圓地方

公元前四世紀,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地球是圓的,並總結出可以證明地球是圓形的方法:人越往北走,北極星距地平線越高。海面上過來的船隻,先露出桅杆,然後再露出全身。

公元二世紀,天文學家託勒密提出了地心學說,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的太陽、月亮以及其他星體圍繞著地球而運行。儘管地心說是錯誤的,但地心說是認可地球是球體的說法的,此時大多數歐洲人開始認可地球是球體的說法。

地心說

時間來到公元16世紀,葡萄牙人麥哲倫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第1次環球航行,以實際行動完成了對地球是球體的證明。而人類歷史上具有現代意義的第1個地球儀,也在基於航海的實踐上,在1492年由德國航海家貝海姆發明。

在貝海姆的地球儀上,寫著這樣一句話:世界是圓的,可以航行到任何地方。

貝海姆製作的地球儀,藏於紐倫堡日耳曼

而在地球的另外一端,有著5000文明的中國,也有人開始探索地球儀,早在中國的元朝時期,就有了製作地球儀的記載,《元史·天文志》寫道:

以木為圓球,七分為水,其色綠,三分為土地,其色白。畫江河湖海,脈絡貫穿於其中。畫作小方井,以計幅員之廣袤,道裡之遠近

但這個地球也並沒有留下實物,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上只是驚鴻一瞥。時光飛逝,來到明朝時期,萬曆年間,利瑪竇等傳教士跨越千山萬水來到中國,帶來了數個世紀的地理大發現的知識成果,也帶來了地球儀。《明史·天文志》卷二十五寫道:「萬曆中,西洋人利瑪竇制渾儀、天球、地球等器。」

利瑪竇

到了明朝天啟三年,也就是公元1623年,朝廷命令葡萄牙人陽瑪諾和義大利人龍華民製作了一個地球儀,此地球儀用中文標註了五大洲,現在收藏於英國倫敦博物館,是現存最早在中國製作的中文地球儀。

清朝順治年間,欽天監製作了一臺鐵製鍍金的地球儀,高19釐米,底座直徑34釐米,底座八角形狀每角有一龍首,由西方傳教士設計,底座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鏽蝕嚴重,現如今該物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地球座標儀,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後清朝康熙乾隆年間,朝廷多次主持製作地球儀,現如今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兩件康熙時期的地球儀。

但其實皇帝對地球儀比較淡漠,地球儀只是被視為異域玩物的奇技淫巧來把玩欣賞。在農耕王朝的皇宮裡面,皇上以天朝上國自居,地球儀所描繪的沒有中心的世界,與舊有觀念存在極大衝突。地球儀雖然有零星製作,但對中國人原有的地理觀念沒有改變。

直到鴉片戰爭,在殘酷的槍炮和軍艦的衝擊下,中國人的「地球觀」開始改變。

林則徐

在謝晉導演的影片《鴉片戰爭》中,林則徐將一臺外國人做的地球儀交給了權臣琦善,對他說道:「有朝一日你能看見皇上,請代則徐一定將此物呈獻給皇上。」

一些進步的愛國人士,開始「睜眼看世界」,開始正眼審視這縮小版的地球,「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

曾國藩

1864年,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落下了帷幕,這一年曾國藩來到北京的湖南會館,看到了一臺由方子愷製作的地球儀,曾國藩將它稱之為「大地球」(據曾國藩日記自述)。此後,他將一臺地球儀放置家中,給兒孫們開闊眼界,學習地理知識。

但這時的地球儀,普通老百姓接觸不到,僅限於此官宦階層。

直到1905年,地球儀已經逐漸進入了有見識的老百姓家庭,當時一部名叫《黃繡球》的通俗小說,其中有多處描寫地球儀:

堂中的提調大人,託人到上海買一個中號地球儀,實價不過四五十番,買的人先開了二十三元虛帳送到蘇州。樓上下桌椅書架,都擺好了,旁邊還有兩個天文儀、地球儀的架子。只見黃通理與他小兒子坐在那裡,對著一個地球儀,指手畫腳的說。

此後,隨著印刷技術的成熟與推廣,地圖可以通過印刷從而廉價地大量複製,地球儀終於得以全民普及,測繪技術的成熟也使地球儀的描繪更加精準。現如今地球儀不僅是居家的好擺設,也是學習地理知識的好幫手。

現如今的地球儀已經發展到了有AR技術加持,它可以將廣袤無垠的宇宙星辰拉到眼前和我們對話,將枯燥的天文地理以生動、具體的方式來展現,它可以穿越時空,使遙遠的陌生地區因為獨具特色的動植物、建築,顯得親切,猶如身臨其境!

掃一掃地球儀,太陽系馬上展現在眼前,是不是很生動?

AR鏡頭下,地球上不同地域有代表性的動物都會以4D動畫形式出現,生活地理位置、生存環境、習性盡收眼底。

地殼、地幔、地核……這些怎麼比劃也說不清的知識點,在這裡有最全面形象的演示,太炫酷!

可以了解地球、探秘神奇宇宙、與億萬年前的恐龍親密接觸,也能學習到宇宙行星、火箭發射、天氣現象、世界著名建築等相關知識。

手指再輕輕一點,就能了解到相關知識點的詳細信息,圖文並茂,還有專業的真人配音和各種聲音特效!

這樣的一球在手,就不信孩子會對天文地理無感,對強大自己環遊世界無嚮往!3歲以上的孩子就可邊玩邊學。

點下面的連結購買AR地球儀,優惠價64.9元起。

相關焦點

  • 國貨北鬥「黑科技」,AR智能地球儀,讓孩子從小愛上地理
    AR智能地球儀!北鬥巨獻,一款神奇的AR地球儀,真正獻給孩子們的禮物!在生活中,孩子特別喜歡看電視甚至是一切有畫面的事物,在孩子對外界充滿好奇的階段,我們更應該帶他們看看世界的樣子,幫助孩子開闢更廣闊的視野和眼界。在將來,不論是對學習或是成長,一定大有益處!如何讓孩子足不出戶就認識到外面世界的神奇之處呢?
  • 小小地球儀 環遊大世界——SmartGlobe智能地球儀亮相歐西亞國貿...
    隨著2008年臨近,奧運在駛進中國,奧運在邁入北京,奧運在走進千千萬萬個中國家庭,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將與國人同聚北京,共同體驗這四年一次的全球盛事。  作為中國奧運的主人,每一個中國家庭如何同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自如交流,暢談各地奇聞趣事,甚至用當地語言向各國客人們問候,如何生動形象的向他們介紹中國的名勝古蹟、新鮮事物,這些事情,一向致力於創造及發展高品質生活科技產品的歐西亞都幫我們想到了!  8月25日,美國歐西亞公司經過精心研究開發,將在北京國貿體驗店推出一款智能地球儀。
  • 地球儀的誕生!好用又好看的AR地球儀長什麼樣?地理知識有地球儀
    地球儀的誕生,首先來自「地圓說」建立和傳播,當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地球是圓形時,地球儀才有了誕生基礎。地理大發現前夕,首批地球儀問世,地球儀推動了哥倫布、麥哲倫等人的航海行動,更多的航海實踐推動了地球儀的發展。地球儀的發展經歷了從稀有到普遍,從上層到大眾的過程。
  • 寶清一市民手工製作世界最大地球儀
    東北網雙鴨山2月26日訊(記者 馬淑芬)寶清縣市民王炳龍耗時4年,投資1萬餘元,用鋼筋和水泥製作出高2.5米、直徑2.08米、重約1500斤的世界第一大手工地球儀,已成功申請扛旗世界紀錄。  記者看到,地球儀表面塗滿了不同顏色的油漆,經緯度線、國家地區的劃分都十分精準,並且可以順時針或逆時針自動旋轉,旋轉一周的時間約為4分30秒。
  • 深度測評得力AR地球儀,從小去感知世界
    小朋友在成長的過程中,就像十萬個為什麼一樣,每天對這個世界都有新的認知,為了滿足孩子的疑惑,可以選擇一款地球儀,這樣不僅能讓小寶寶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也能讓大寶寶對地理越來越感興趣。可是給你一個傳統的地球儀,讓你去認識去記上邊的大洲大洋以及國家,我想誰都得頭疼。
  • 浮雕地球儀領域低調的王者——FUN GLOBE地球儀
    環遊世界是很多人的夢想,我們也從未停止過探索世界的腳步。很久以前,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製作了地球的模型用來了解世界。還記得前一陣子大火的親子電影《銀河補習班》裡鄧超飾演的爸爸馬皓文,他能用足球改成地球儀給兒子當禮物,這個地球儀也成了貫穿整部的線索,兒子回到老房子第一個找的不是別的,就是這個已經堆滿灰塵的地球儀,甚至他當了太空人去了太空,只能帶一件東西的情況下,他仍然是帶了那個地球儀,可想而知這個地球儀對於孩子的意義。
  • 收藏:康熙時期的地球儀,了解世界的新窗口
    地球儀是對地球直觀概貌的形象描述,它能幫助人們了解世界地形地貌、政區國界、風土人情,也是對當時人地理認識水準的印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地球儀的國家之一,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回族天文學家扎馬魯丁製造了一隻地球儀。《元史·天文志一》說:「苦來亦阿兒子,漢言地理志也。
  • 【評改特訓營】呂佳憶《小小地球儀,大大的世界》
    小小地球儀,大大的世界在我的書桌上擺放著一個精緻的地球儀,這是期末時老師獎勵的。這個地球儀令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對我學習地理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這個地球儀表面光滑,上面標繪的大陸板塊和字體也十分清晰,在燈光的照射下還能反射出光來。相鄰的不同國域用不同顏色填充,便於察看。
  • 當地球儀不再只是地球儀
    你們家裡有地球儀嗎? 印象中,有孩子的家庭,尤其是孩子已經上初中的家庭,好像都會在家中擺上一個地球儀,樣式多樣,但總體還是地球儀的形狀。 地球儀這種東西真的非常吸引學齡兒童的注意,激發他們的探索欲。
  • 北鬥AR地球儀
    建設單位:北鬥地球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承建單位:北京天域北鬥圖書有限公司  非凡部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創新摘要  北鬥AR地球儀利用AR技術與地球儀相結合,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技術是虛擬實境技術的一個分支,主要是對現實世界的進一步擴充和延伸
  • 高清:十張改變世界的地圖 中國地球儀入選
    這個地球儀是1623年專為當時的明朝皇帝所制,是已知最早的描繪中國領土的地球儀,融合了東西方文化。據說,它出自耶穌會傳教士曼努埃爾-迪亞斯(Manuel Dias)和龍華民(Nicolo Longobardi)之手。他們二人都是令人敬仰的學者,地球儀上對非洲和歐洲海岸的描述與中國傳統地圖形成了鮮明對比。
  • 男人的玩物 世界十大頂級打火機品牌
    世界十大頂級打火機品牌,男人的玩物,男人的品味。Cartire卡地亞Louis-Francois Cartier 在1867年推出他設計的第一個打火機,可能是為巴黎環球展覽而設計的。 卡地亞,這個被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譽為「皇帝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的著名品牌,在150餘年中,創作了許許多多光彩奪目的美妙作品。
  • 學生、家長都需要的一款地球儀——北鬥AR/3D地球儀
    地理不是死記硬背的東西,就是你把世界上所有國家河流山脈全部背下來,腦子中沒有立體的感覺,給你個題該不會還不會。1,多看地圖,在家裡牆上掛上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沒事的時候就看看,看得多了,腦子裡就有輪廓了。
  • 北鬥AR地球儀太酷了,第 一次見這麼高科技的地球儀,還能看星座
    即便是非常無聊的電視購物,他們都能看得津津有味因此,為了讓孩子們看一些有利於他們成長的節目,我們總是有選擇地播放,希望他們在觀看的同時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因此,給孩子們展示動物世界、海底世界和觀察宇宙就成了首選!
  • 地球儀為什麼要斜著轉?
    「爸爸……爸爸,地球儀為什麼是斜著轉的?」當孩子問到這個問題時你該如何回答?多數人可能不曾注意,支撐地球儀的軸心並不是垂直的,也就是說地球儀中的地球模型旋轉時是傾斜23.5度的。動物、天氣、世界人文、浩瀚宇宙等,這些領域的知識足以勾起一個孩子的求知慾,但是相應的書本並不能解決問題,因為還需面對孩子識字多少的問題,為此「AR智能設備」或將成為最佳的解決方案。AR智能地球儀便是其中一種。在桌面上AR智能地球儀與普通地球儀無異,但是結合AR智能APP,AR智能地球儀將會把知識以4D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
  • 童鴿AR地球儀
    童鴿AR地球儀 學習辦公
  • 北鬥AR地球儀,擁有多項黑科技!孩子開心學知識還能走遍世界
    說到地球儀,很多家裡面的父母都會為孩子買一個,因為地球儀可以讓孩子了解一些地理知識,也有助於智力開發,美國物理學家French也說:自己的啟蒙老師,其實是「地球儀」。而像像郭濤兒子石頭、田亮女兒森碟、林志穎家Kimi和李小鵬女兒奧莉,都是人手一個地球儀。
  • 堪比地球儀界的「小米」!新科技AR地球儀,充當你的百度百科
    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它雖然不能像地圖那樣詳細地表示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也不能完全反應地球的實際情況,但是可以幫助我們闡明許多有關的地球概念,獲得地球體的主體概念。世界現存最早的地球儀是由德國航海家、地理學家貝海姆於1492年發明製作的。
  • 一款神奇的地球儀,北鬥AI智能交互地球儀,孩子一邊玩一邊學
    而我們的地球儀可以把世界帶到你家裡。過去的地球儀太簡陋了,只能看個地形和名稱,更加說不上互動性。這款地球儀就不一樣,除了了解世界各國版圖,還能能跟孩子親密互動,幾乎能解答孩子們的所有疑問。,它就會播放一首李白的詩;「背一下圓周率」,它能背到小數點後100位;「蘋果的英文是什麼?」
  • 北鬥AR地球儀,一個可以陪孩子暢聊天文地理的智能地球儀
    為了便於認識世界,後來我們又發明了地球儀。但傳統的地球儀,只有單薄的文字和圖案。能讓我們更加立體地看到這個世界。最新的AR增強現實技術,極大地豐富了一個普通地球儀能承載的知識量。它的功能十分強大,涵蓋星空、宇宙、地球、人文等,共3000多個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