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形式:
讓我們從「情人節」說起……
文 | 于格
引子
某天,家裡大掃除,翻出了一個沉寂已久的巧克力盒子。
兒子拿著空盒子質問我,這明明是給小孩子吃的東西,你為什麼把它吃光了?!
老娘淡定地說,因為,買這盒巧克力的時候,還沒有你……
沒錯,這是當年我和他爹花前月下你儂我儂深情似海的時候,在一個尋常的情人節,他爹送給我的禮物……
當時,還沒有結婚……
後來,結婚了……
後來,再也沒有「後來」了……
先撇開無情無趣無聊的他爹,借著「情人節」這個話題,讓我們聊一聊記憶的不同形式。
各位看官,請先回答兩個直擊靈魂的問題:
為什麼要慶祝情人節?
你最難忘的情人節是哪一次?
第一個問題,引出了你的語義記憶,第二個問題,觸發了你的情景記憶。
1、語義記憶
為什麼要慶祝情人節?
西方一位名為Valentinus的基督徒從悽冷的墳裡跳出來,叫嚷著,為了紀念我的死刑,因為我是愛的化身!
東方的牛郎、織女頂著熱騰騰的仙氣出場,不急不慢地說,為了紀念我們悲戚又絕美的愛情,讓現代人知道異地婚戀也可以如此不朽!
現代女青年緊隨其後,大聲喊出了那句口號,生活要追求儀式感!!!
……
如果去細細追問,這些信息是什麼時候進入你的大腦?
你摸著腦瓜說,記不清了。
你知道七夕節的神話傳說,知道情人節的風俗習慣,知道鮮花和巧克力更配哦,卻不記得自己何時何地知道這些答案的。
時間長河中,我們接受這些信息的時間和地點框架都消失不見了,但那些關於情人節的一般知識,卻像砂石一般,穿過重重時光,停駐在你的掌心。
這些砂石,有個名字——語義記憶。
捧在手心細看,你能看到它們囊括著關於這個大千世界的一般認識,由一個個相關的事實和概念構建而生;它們來自於你的過往生活,但卻又脫離了過往生活的時空背景,成為了一種獨立的、不帶個人色彩的存在。
正是這種語義記憶,存貯了常規的知識和規則,構成了我們認知外部世界的基礎。
2、情景記憶
你最難忘的情人節是哪一次?
這個問題的回答,也許甜蜜,也許憂傷,也許一言難盡。
且不論為何難忘,只要你有答案,浮現在腦海的,一定是一段脈絡清晰的時間線和記憶軸,你記得那個特定的時間和地點,還有那天發生的一切。
丹尼爾·夏克特等人的《心理學》寫道,情景記憶很特別,因為它是唯一的一種可以讓我們在腦海裡進行時間旅行的記憶,帶我們回到過去,重溫我們身上發生過的事件,這種能力讓我們得以連接過去和現在,從而構建生活的完整故事。
如果說語義記憶是過濾之後的砂石,沒有了時間和地點的標註,只是對這個世界的一般性認識;那麼情景記憶更像是一條綿長的軌道,它記載了你從哪裡來,一路停駐了哪些站點,邂逅了哪些人,遇見了哪些景色。
更神奇的是,這條軌道不僅能回溯過去,還能構建未來。
試著想像一下,你期待如何度過下一個情人節……
有人想像的畫面是,一盒精美的巧克力,一束浪漫的玫瑰花,一頓別致溫馨的晚餐……
有人想像的畫面是,寧靜的夜幕下,兩人牽著手漫步江邊,有一場真摯而交心的長談……
還有人想像的畫面是,不可名狀無以言表之羞羞的場景……
這些畫面來自哪兒?大概是,藏著屬於你的過往和見聞,還藏著無數個日夜你追過的劇、看過的小說……
反之,伴隨著生理損傷或者衰老,當一個人的情景記憶逐漸褪色、不再鮮活的時候,想像未來的能力也在逐漸衰退。神經成像研究也表明,回憶過去和想像未來時,一個共同的腦網絡被激活了……
所以,情景記憶不僅能夠直達一個人的過去,還能通過重組過去的種種元素,在頭腦中想像出未來的場景。
也正是這種情景記憶,構建了「我是誰」的自我概念,讓你記得,屬於你的一切歷程和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