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B,即Henri.Cartier.Bresson 亨利.卡蒂爾.布列松,世界上最知名的攝影家之一。圍繞著「HCB」的名詞有:瑪格南、紀實攝影、街頭攝影、決定性瞬間、大師、繪畫…… 他被無數人奉為偶像,其攝影理念與作品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攝影人。但,你對布列松到底了解多少呢?為此,我們轉載了攝影札記中的「HCB」系列文章,作者為臺灣新聞學人Aura,博客(需代理)。在這系列中,你將前所未有地與這位殿堂級的攝影大師「親密接觸」。
[large_button text=」誰是布列松」 href=」http://fotomen.cn/2012/05/hcb/」 color=」red」 target=」_blank」] [large_button text=」為人誤解的「決定性瞬間」」 href=」http://fotomen.cn/2012/05/hcb/2/」 color=」red」 target=」_blank」] [large_button text=」布列松其人」 href=」http://fotomen.cn/2012/05/hcb/3/」 color=」red」 target=」_blank」]攝影師們進去前學ABC,出來後是HCB,他是一道門,一道攝影師無法避免的門。
哪個新聞記者,可以在冷戰時代,第一位進入蘇聯採訪?哪個攝影家,可以天分高到每位攝影家都推崇他?[1]哪位藝術家,可以將自己所屬的領域,從不被承認,到羅浮宮開展?[2]
你可以從新聞記者、攝影家、藝術家去了解他,但他,還是原來的他,那就是Henri.Cartier.Bresson(亨利.卡蒂爾.布列松),他是一個時代中,大師中的大師。但是布列松自1973年後,左眼因積勞成疾,自新聞最前線退休,專心於繪畫,已少有新作,直到2004年逝世,才重燃世人對布列松的討論。
[box_left]布列松被視為新聞攝影之父[3],作品啟發其他攝影者,並被視為法國的國寶。在他去世之後,時任法國總統席哈克哀悼說:「布列松的過世是國家的損失,法國失去了一名真正的攝影家,真正的大師,以及他那一代中最具天賦、備受尊崇的藝術家。」 [4]
哈斯(Ernst Haas)於《抒情的人生觀》[5]曾提到:「攝影師們進去前學ABC,出來後是HCB,他是一道門,一道攝影師無法避免的門。」[6] 同是大師級的報導攝影家如此推崇他,足見其影響力。其實,布列松不止在西方攝影界享有大師級地位,連在臺灣都有眾多跟隨者,如知名攝影家阮義忠先生便被稱為是「臺灣的布列松」[7]。
由以上簡述可知,布列松的確是一位傑出的攝影記者、攝影家、藝術家。但這位大師級的人物,在臺灣卻少有人論及(也許不只是在臺灣如此),不只坊間攝影書籍的專櫃難尋其作品,連學界也少有人論述,以「全國碩博士論文網」為例,以「Cartier.Bresson」為關鍵字搜尋時,沒有找到任何論文。而後將搜尋範圍為擴大為「不限欄位」後,也僅得三篇論文[8],並且只是約略提及,可見研究布列松在臺灣並不是一門顯學。
由此看來,這位舉世知名的攝影師,在臺灣不止學界沒有給予大師般的重視,連一般攝影界的後生晚輩也對大師不甚了了,即便有著些許認識,也多是片面與闕漏,這是很大的遺憾。因此,當大師遠行之時,我在極東的島嶼以這幾篇文章,懷念新聞攝影的宗師。
布列松照片,相片作者為Dennis Stock,亦為Magnum攝影師。
布列松喜歡拍照,卻不喜歡被拍,就算肖像照也多半拿著他的愛機以「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樣貌出現。彩色照見此。
另感謝Magnum,本系列文使用之相片均來自Magnum圖片社,往後將不另做說明,讀者可由相片中的Magnum浮水印了解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