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的四月,一部名叫《大理寺日誌》的古風斷案型新番上線,在泛娛樂化的當下,大多數觀眾都認為它和19年的《漢化日記》應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就是泡麵番,具備短小、精悍的特點。目前《大理寺日誌》已經更新至第5集,眾多網友評價其為「泛娛樂化下的一部國漫神作」,它或將翻開國漫新篇章!
#多多的動漫羈絆團#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多多~
《大理寺日誌》是好傳動畫2014年開始策劃,由漫畫家RC以彩色條格漫畫的形式創作,在線上全平臺連載的古風斷案類型作品。該漫畫講述了唐朝武周時期,大理寺眾人在白貓少卿的帶領下應對奇案、冤案乃至越陷越深的政治鬥爭的故事,其同名動漫在2020年播出。
動畫內容
在我看來,之所以為評價《大理寺日誌》為泛娛樂化下的一部國漫神作,核心的原因就在於它的動畫內容。19年推出的《漢化日記》就是憑藉著自身搞笑而又扎心的無釐頭內容,依靠著泛娛樂的背景,在去年斬獲了一批又一批的粉絲。但是《大理寺日誌》的出發點根本就不是為了迎合觀眾,因為動畫的背景設置在唐朝,也就是和歷史相關。
對於大部分的觀眾來說,課堂上背歷史算得上很折磨人了,要是動畫還是這麼無聊的內容,大家基本都會選擇丟棄一旁,這也側面反映了像《漢化日記》這樣的泛娛樂化作品是大勢所趨。雖說這一些年國漫已有很多崛起代表之作,比如《鬥羅大陸》、《刺客伍六七》、《魁拔》等等,但是關於古代歷史的動漫卻少之又少。而此次的《大理寺日誌》不僅定位清晰,更重要的是它在嘗試去重拾古代歷史這塊被大家遺忘的記憶。
乾貨
就我個人而已,《大理寺日誌》算是到今天為止,我看過的乾貨最多的一部動漫。從op到ep,甚至一秒鐘都不能放過。我把它們簡要地歸納為四個方面。
1.唐朝習俗和官場制度。因為《大理寺日誌》講述了大理寺眾人,在白貓少卿李餅的帶領下,展開各種驚心動魄的破案冒險,向命運反抗,堅守自己內心正義的故事。主要的故事基本都圍繞著大理寺展開,大理寺的建築非常的亮眼,因為是根據古代的原型復刻的,所以房屋的一磚一瓦其實都體現了唐朝的建築風格,以及官員們的居住環境。
再者,唐朝時官員制度是很嚴格,從他們的服裝和配飾就可以明顯看出。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主角之一的陳拾、王七的服飾區別,因為陳拾剛進入大理寺所以還是小官員,所以他的衣服偏藍黑色,但是有一定地位的王七衣服的顏色卻是紫色,可見這部動漫在策劃的時候導演就有仔細地研究過唐朝的禮儀制度。
2.片頭曲、片尾曲,以及插曲中的中國樂器元素。中國風的歌曲是它的第二大特色,在片頭和片尾曲中都有中國樂曲橫琴、笛子、鼓的出現。
3.配音大咖陣容。《大理寺日誌》的配音陣容簡直可以用豪華來形容,李餅:郭盛,陳拾:昱霖,崔倍:皇貞季,孫豹:圖特哈蒙,王七:曹雲圖,阿里巴巴:豆糕送你走,一枝花:叮噹,武明空:山新,朗百靈:佟心竹,丘神紀:藤新,盧納:笑談。
4.結尾的原畫展示和玩偶小劇場。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大理寺日誌》片尾,那麼你肯定會驚訝,原來動漫是這樣製作的呀!在它的片尾穿插了幾分鐘的製作花絮和原畫展示,這些在別的動漫裡都是奢望。還有玩偶小劇場以及古代常識的科普,這些它獨有的乾貨值得大家去關注。
本期話題:你看過《大理寺日誌》嗎?你覺得《大理寺日誌》這部動漫稱不稱得上「泛娛樂化下的一部國漫神作」?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