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成語源遠流長,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社會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語言文字也不斷更新演變。其中作為文化精髓的成語,在人們使用過程中,也不斷被賦予新的意義。雖然在改變,但大多數都是意義的引申和延展,然而也有一些意義卻完全改變,由原來的褒義詞變成了貶義詞。比如:眉來眼去、大放厥詞、閉門造車……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這些發生巨大改變的成語。
眉來眼去
1、眉來眼去,出自辛棄疾的《滿江紅•贛州席上呈陳季陵太守》:落日蒼茫,風才定、片帆無力。還記得、眉來眼去,水光山色。而辛棄疾化用的是王觀《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詞中的「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一句,所以,這裡眉來眼去指的是景色不斷變幻,這也是它的本義。但是到了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中再出現這個詞的時候,已經變成了眉目傳情了。今天它形容男女間的眉目傳情或壞人之間不正當的勾搭。
大放厥詞
2、大放厥詞:出自韓愈的《祭柳子厚文》:子之中棄,天脫馽羈;玉佩瓊琚,大放厥詞。這個句子意思是:你宦途中被斥逐,上天除去你的羈絆,你的文章如同美玉製成的玉佩,晶瑩剔透,文辭精美,極力鋪陳。厥:其,他的;詞:文辭,言辭。大放厥詞本義指鋪張詞藻或暢所欲言。今天用來指大發議論。
閉門造車
3、閉門造車:出自朱熹《或問》第五卷::"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本義是指只要按照同一規格,關起門來造成的車子,用起來也能合轍。而現在,它已成為「故步自封」的代名詞了,意思是關起門來造車。比喻固步自封,不與外界交流,關起門來搞建設,求發展;或者做事不考慮客觀情況,脫離實際,只憑主觀辦事;或比喻一項工作中規中矩,了無新意。
四平八穩
4、四平八穩:出自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四回:「戴宗、楊林看裴宣時,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穩,心中暗喜。」本義是形容身體各部位勻稱、結實。現在人們用這個詞來形容說話做事穩當。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錯,缺乏積極創新精神。
5、沆瀣一氣:出自宋代錢易《南部新書》:"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談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本義是指志趣相投的人互相親近,現在我們在使用這個成語的時候,已經是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狼狽為奸、勾結在一起了。
沆瀣一氣
6、大而化之:出自孟子•盡心下》:「大而化之之謂聖。」 化,改變,轉變。本義是使美德發揚光大,進入化境。現在用來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謹慎,粗枝大葉。
7、按部就班:出自晉代陸機《文賦》:「然後選義案部,考辭就班。」 部、班:門類,次序;就:歸於。本義是按照一定的步驟、順序進行。現在多指按老規矩辦事,缺乏創新精神。
衣冠禽獸
8、衣冠禽獸:來源於明代官員的服飾。據史料記載,明朝規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繪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所以,"衣冠禽獸"本義是贊語,頗有令人羨慕的味道。發展到現在,這個成語已經成為德敗壞的人的代名詞,謂這種人虛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禽獸。
9、勾心鬥角:出自杜牧《阿房宮賦》:"各抱地勢,鈎心鬥角。"本義是指宮室建築結構的交錯和精巧。現在用來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鬥。
勾心鬥角
10、呆若木雞:出自《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本義是形容人鎮靜自若、端莊穩重。今天的意思是形容一個人有些痴傻發愣的樣子,或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11、愚不可及:出自《論語•公冶長》,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本義是指大智若愚,非常人所能及,現在指愚蠢得別人比不上,形容愚蠢無比。
彈冠相慶
12、彈冠相慶:出自班固《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捨也。"彈冠:撣去帽子上的灰塵,準備做官。指官場中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同夥就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現在用來形容壞人得意或壞人一起慶幸。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