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太多了嗎?》:中國人可以多生孩子嗎

2020-11-26 鳳凰網

《中國人太多了嗎?》,梁建章、李建新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4月版,35.00元。

1980年,中共中央在《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中倡導「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要求全體黨團員「模範帶頭實行計劃生育」。在這些耳熟能詳的文句中,還有這麼一段少被宣傳的話:「到三十年以後,目前特別緊張的人口增長問題就可以緩和,也就可以採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中國每年的新生人口數量從2000萬降到了1500萬,許多地區的生育率已遠低於保證人口規模穩定的正常更替水平,上海和北京戶籍人口的生育率更是降到了世界最低的0.7,也就是說下一代人的人數只有上一代人的1/3!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男女性別比失衡、非勞動人口撫養比急劇上升等《公開信》中曾認為「完全可以提前採取措施」予以解決的問題,在政策推行三十年後卻一一浮現、盤根錯節。對原有人口政策進行討論、檢討、反思與重新規劃,無疑已成為關係到國家前途與民族命運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

攜程旅行網董事長、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博士梁建章與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李建新教授合著的新書《中國人太多了嗎?》,以最新理論成果、翔實客觀的證據和國際經驗、歷史資料為基礎,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中國人口政策到了徹底開放、鼓勵生育的時候了,中國人不是生得太多了,而是生得太少了。中國人可以多生!需要多生!」

兩位作者認為,國家的軟實力與發展最終由其人口的數量、結構和素質決定,資本、技術、政策、資源等經濟發展的各種要素根本上也都由人所創造。從長遠的、開放的時空看,「人口是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種文明最基本的、最持久的、最永恆的承載體」。像中國這樣如此劇烈地改變自己的人口結構、如此迅速地減少自己的人口規模,「是世界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理應引起警惕與省察。

在市場經濟、知識經濟、全球化經濟、效率型和創新型經濟的全新時代,當富有活力的、高素質的年輕人口增加了勞動力供給、需求和消費,當經濟全球化和人力資源全球化不可逆轉的浪潮為中國人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平臺,當利用年輕人才優勢發展起來的高科技清潔能源產業能突破能源消費與環境治理的瓶頸時,馬爾薩斯在《人口論》中抱持的「人口增長導致人類貧困和苦難」的觀點值得推敲,而建基在此種論調基礎上的人口政策無疑也亟待修正。

兩位作者指出,中國人口政策的目標應該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維持人口結構的基本穩定,尤其是維持未來年輕人口數量的基本穩定」,以保證社會經濟的長期繁榮和健康發展。相反,如果不儘快逆轉現行生育政策,雖然短期內某些經濟指標會頗為養眼,但長遠來說,「年輕工作人口的減少將嚴重削弱中國經濟的競爭力和綜合國力,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最終影響中華文明在世界歷史舞臺上應有的地位」。

李建新教授通過分析十九世紀的英法角逐、二十世紀的美蘇爭霸以及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所著眼的二十一世紀的「文明衝突論」,揭示出大國更替和文明興衰背後的人口結構轉變與人口規模浮沉。以企業家才能、人力資源與勞動經濟學為研究方向的梁建章博士,結合自己的創業經歷和企業經驗,則更為強調「一個國家經濟的競爭力,就像一個企業,最終取決於人才的數量和質量」,而「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和一個國家的年輕人口的比例密切相關」。

「人才競爭」歸根結底體現在「人口競爭」,這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美日較量的攻守易位和二十一世紀中印「龍象之爭」中表現得更為殘酷。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口老化的結構極大地限制了最適合創業和創新的年輕人的數量、能力、向上流動機會以及人脈關係;相較之下,美國二戰以後的嬰兒潮和大規模的高等教育投入,讓培育出的龐大的高素質的年輕人口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反超日本,重新成為世界科技創新的先鋒。

類似地,用人口學的角度來看,中國無論是人口總量的變化趨勢抑或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過程都不佔優勢,「從這個意義上講,二十一世紀誰能笑到最後,恐怕不是騰空一躍、輝煌一時的東方巨龍;而是看似動作遲緩,甚至有些笨拙,但卻有耐力、能夠持久的亞洲大象」,以及有著年輕的人口結構和開放的移民政策的美國。因此,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貝克爾教授的當頭棒喝更應被視為逆耳忠言:「只要有能力培養人才,就不應該刻意減少人口。」

兩位作者提醒我們,必須警惕「以數為本」、盲目減少人口、遏制人口發展的政策潛藏的短視性與功利性,必須對中國人可以養活自己、中國這塊土地可以承受中國人抱有信心,同時必須以實事求是作風與科學精神,防止對生育水平的過分高估直接影響到我國人口政策的導向。三十年再回首,關鍵在於要強調和尊重一個家庭內部的身體處分權、規劃權、生育權等諸般私權,節制和規限外力、體制、公權對私權領域的參與、介入、幹涉和控制,更要避免某些部門將關係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重要問題劃為自留地乃至禁區,在制定政策和執行程序時拒斥立場、利益、訴求不同的各種群體的監督與制約。

人,不僅僅是「人口」,還是「人手」,不僅僅是一個數字、一件工具、一個手段,還有意願、有能力、有可能去管理自己、決定自己、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兩位作者呼籲,讓我國人口計劃生育這項公共政策徹底回到「以人為本」的本源上來,回到人口自身和諧發展的軌道上來。中國人太多了?還是太少了?這個問題以及目前我們面臨的許多問題,都是一念之間的一體兩面,值得深思。

相關焦點

  • 北京人是中國人的祖先嗎
    北京人作為現代中國人的直系祖先之一,被寫入中國歷史教科書。可以說北京人被國家承認了,就是中華民族的直系祖先50萬年前的北京人是中國人的祖先,那麼1.8萬年前的山頂洞人又是誰的祖先呢?考古學家認為,山頂洞人代表原始蒙古人種。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山頂洞人是蒙古人的祖先。
  • 中國人登陸過月球嗎?
    中國人登陸過月球嗎?課堂上,我感嘆了一句:可惜中國人至今還沒有登上月球。同學們紛紛質疑:中國人不是早就登陸了月球嗎?有誰登陸過,我讓大家舉個例子,有同學脫口而出:「楊利偉。」我大吃一驚。當眾多同學都有疑問的時候,我也禁不住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中國人已經有了登月的創舉,而我個人忽略了呢?所以在網上又查了一下,事實證明我沒有記錯。無獨有偶,在網上看到了一則消息,大概說的是一對新婚夫婦到民政局去登記結婚,看到牆上掛的牌子寫著結婚的習俗,其中有一項是「允許納妾」,就去投訴民政局宣傳封建糟粕思想。
  • 這個城市禁止有人出生也禁止有人死亡,中國人卻可隨意出入!
    難道那裡的人都不會死亡,也都不會生孩子嗎?斯瓦爾巴群島一個坐落於歐洲大陸北方,挪威大陸與北極點兩者之間的群島。是全球最純淨的居住地,處於地球最頂端,終年白雪皚皚,天寒地凍。他們定下了一個最奇葩的律法。「這裡的人禁止死亡,也禁止生孩子。」原因是什麼?這有什麼偶然或者必然的因果關係嗎?因為天冷所以不許生孩子,也不許死了?這什麼缺德規定?要都照這樣東北人豈不是有點慌?
  • 中國人,真的很聰明嗎?
    原標題:中國人,真的很聰明嗎?「中國人聰明」這個概念,不論是國內國外都可以說是深入人心了。這篇新聞雖然聽起來特別像地攤科學,但它的確基於劍橋大學畢業的英國學者Richard Lynn的實驗報告,可以說是正兒八經的科學研究了。實驗報告稱:東亞人(包括中國人、日本人、朝鮮人)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平均智商,平均值為105。
  • 中國人的智商真的是世界上最高的嗎?
    在全世界發展中,有兩個新興國家備受矚目,一個是印度,另一個就是我們中國,這兩個國家擁有很多相似點,比如都擁有超過10億人口的勞動力、都是礦產資源豐富、國土遼闊的大國、經濟發展速度都很快、發展潛力都非常廣闊,未來都擁有可能成為超級大國,不過面對這樣兩個很有潛力的大國,西方國家的態度卻截然相反,對於印度要什麼賣什麼,即使是非常敏感的軍事技術都可以賣給印度
  • 男人可以選擇不生孩子,那么女人可以選擇不生孩子嗎?
    可是現實生活中可沒有那麼溫柔以待,女人不生孩子總是顯得格格不入,就像看待怪物一樣,女人不生孩子有錯嗎?說好了一起做丁克,你去逼著我生孩子身邊有一個朋友小西就是丁克一族,她從上學那會兒,就告訴我們以後不會生孩子。我們還調侃她:你以後就孤獨終老吧。
  • 元謀人真的是中國人的老祖宗嗎?
    小狼故事會3:誰是中國人的老祖宗?古人類交流微信群內。北京人:大家覺得我的新頭像怎麼樣?我這用了可是最新版歷史教科書上的。山頂洞人:不咋樣?還是沒有我帥。元謀人:長了帥有什麼?有我出現了時間長嗎?我可是中國人的老祖宗。
  • 美洲是中國人發現的嗎
    美洲是中國人發現的嗎?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這些殖民地有任何物證嗎?嗯,沒有。在美洲和澳大利亞沒有發現中國人定居的遺蹟,而且幾乎沒有理由相信中國人會有這樣的海外殖民野心,卻沒有征服離本土更近的土地,比如日本。他的基因「證據」來自一家後來被證明造假的公司。門齊斯還聲稱,世界各地都有以一些建築是由中國殖民者建造的,但沒有證據表明這些建築與中國人有關。
  • 中國人究竟起源於哪裡?中國人的祖先真的是非洲人嗎?
    而作為中國人,我們肯定也會思考中國人的起源。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從「人」自身的起源說起。而說起人類的起源,這背後的主要科學理論是生物學,人類學,分子生物學,博物學。 從古希臘時代,學者們就開始嘗試著給各種生物進行命名。
  • 外國人採訪中國人:你還能寫出一些常見漢字嗎?路人的表現尷尬了
    ——中國人能寫得出自己的語言漢字嗎?問題一:很多外國人覺得中文漢字很難學,你們同意嗎?「同意,因為咱們的漢字很多,就像我們學英文單詞一樣,很難記憶,更何況咱們的詞彙比英文豐富多了。老外沒有三年五載也休想學好。」
  • 世界上最接近北極的居住地:女人生孩子要離開,中國人能自由入內
    不過在世界上有一個最接近北極的居住地,它屬於挪威大陸與北極點兩者之間,位於北冰洋上,在這裡有著非常奇怪的事情,比如說女人生孩子必須要離開這裡。而且這裡雖然屬於挪威,但是我們中國人是可以自由入內的。那麼這的地方在哪裡呢?其中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中國人在國外受歧視嗎?
    所以人(白人)是不可以被大猩猩搞的——在西方各國,之前的法律明確規定其他人種不可以和白人通婚(自己 baidu)。中國人的腦容量不是比日耳曼人大嗎?是比他們大,但是他們還是把中國人歸為有色人種,認為中國人是猴子。說實話吧,其實中國人在西方比黑人更受歧視,白人不敢明的歧視黑人,因為黑人會反抗,但是白人敢明的歧視華人,因為華人不知道什麼是種族歧視也同時不反抗。
  • 中國人的誠信度真的世界倒數第一嗎?
    6月20日,國際頂級科學期刊的美國《Science(科學)》在網站上公布了一篇歷時三年、耗資60多萬美元的實驗報告《Civic honesty around the globe(世界市民誠信概況)》。
  • 為什麼中國人不怎麼愛喝咖啡?這些原因你知道嗎?
    有人說咖啡是一個非常格調的飲品,可是茶不也是嗎?有人說喝咖啡是非常有藝術文化的,可是品茶也是同樣的道理,好茶關鍵就是在泡茶時的過程。中國人平均每個人一年喝的咖啡還不到五杯,可是在歐美國家的量卻高達二百多,可以看到中國人對咖啡是真的不怎麼「感冒」,可是為什麼呢?如果給你一杯咖啡和茶,你會選擇什麼呢?
  • 中國人管外國人叫老外,那麼你知道外國人管中國人叫什麼嗎?
    中國人管外國人叫老外,那麼你知道外國人管中國人叫什麼嗎?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大家的生活可以說越來越好,尤其是在最近這幾年,因為交通便利,所以說出國旅遊非常的簡單當然了,在咱們國家也能夠看到很多的外國人,咱們都喜歡叫外國人為「老外」,不管是哪個國家的人,都是如此。但是大家知道外國人是怎麼稱呼我們的嗎?
  • 玻里尼西亞人真的是中國人的後代嗎?
    為什麼南島語系可以佔領如此廣大的區域?這一切都要從南島人的擴張開始說起。玻里尼西亞的範圍。所以現在回到標題的問題,玻里尼西亞人真的是中國人的後代嗎?這樣說也對也不對,對的一面在於,玻里尼西亞人是廣泛意義上的南島人,而南島人最開始就是源自中國華南東部地區;而不對的一面在於,南島人最開始的擴張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中國人的人種也發生了融合和變化,今天所認為的中國人的祖先主要還是早期起源於中原地區的中國農民,而如果非要把南島人也歸為中國人的話,我們自然不能忘了另外一支進入東南亞中南半島說南亞語系的華南人,也就是說越南人柬埔寨人也是中國人的後代了
  • 「中國人真的吃了豬的大腦嗎?」一個讓外國網民驚訝的提問
    而中國菜之所以能有這麼多食材,離不開中餐烹飪方式多變性以及我們飲食文化的影響。中餐烹飪方式的多變性,決定了食材的烹飪,飲食文化決定了我們對食材的認識。像我們吃的很多讓外國感覺驚訝的食物,都離不開中餐區別於西餐的烹飪和飲食文化。
  • 鯨魚可以吃嗎?為什麼中國人不吃鯨魚?
    說到吃貨其實大家都知道的這些人啊幾乎就是看到吃的就走不動路了,給人的感覺就是只要能吃的吃貨們都愛吃,最近小編有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日本人吃鯨魚是比較常見的,但是中國人好像不怎麼吃鯨魚,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具體是什麼情況吧!
  • 中國人多喝熱水的迷信,早該斷了
    慢著,事情真的有這麼想當然嗎? 中國人喝熱水, 外國人喝冰水都天經地義?「先生,冰咖啡還要多加一歐元呢。」 中國人也不是生下來就喝熱水 如果真要追溯這種冷熱水之爭的差異從何而來,別動不動就扯體質,中國人並非自古以來就喝熱水,19世紀的英國人,還曾視冷水如猛虎野獸。 法國歷史學家布羅代爾曾經推算過,中國人喝熱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
  • 中國人種樹到底有多牛?
    一句話——全得力於愛種樹的中國人2020年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今年我國的宣傳主題是「攜手防沙止漠,共護綠水青山」面對治理荒漠化中國人做的最多的——植樹造林年時間都獻給了治沙連治沙連第14任連長席彩娥是第一代治沙隊員席永翠的侄孫女她因為童年時的家鄉漫天黃沙主動提出要來治沙連一幹就是10年幾十年來陝西綠色版圖向北延伸了400公裡這綠色版圖中就包括治沙連一代代女民兵累計治理的14000多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