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人達教授研學團隊召開RC和SCC結構基本理論學術研討會

2021-02-24 西南交大橋梁

2016年11月8日上午10:00,趙人達教授研學團隊學術研討會在西南交通大學九裡校區逸夫館4404A教室舉行。與會人員包括橋梁系徐騰飛副教授及團隊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研討會由趙人達教授主持。趙人達教授介紹了此次研討會的主題是RC結構剛度及SCC結構界面行為,由徐騰飛副教授和博士生宋瑞年分別對以上兩個研究內容進行講解。


徐騰飛副教授於2015年2月赴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訪問,在UNSW訪問期間主要開展了開裂RC梁靜力與動力剛度預測方面的研究,發表了數篇高水平的SCI(A++)論文。徐老師結合訪學期間及目前開展的研究內容,為大家帶來了題為「開裂鋼筋混凝土梁的剛度預測與評估及其對可靠度的影響」的學術報告。報告包括:已發表的開裂RC梁的靜力與動力剛度模型,正在與研究生朱立烽合作並開展的利用殘餘裂縫寬度與形態評估開裂損失後RC梁的剛度研究,與研究生王茜合作並開展的開裂損傷對正常使用可靠度的影響。徐老師首先介紹了從氣候變化,收縮徐變效應與環境劣化到車輛橋梁動力響應的研究框架,並以《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的基礎理論知識為開端,由淺入深,詳細講解了RC梁帶裂縫工作狀態下的靜力與動力剛度的預測與評估問題及其對正常使用可靠度的影響,並詳細介紹了理論計算模型的推導過程和方法的實際應用。

博士生宋瑞年結合博士論文的研究工作,以「鋼-混凝土組合梁的界面傳力與徐變效應研究」為題,為大家介紹了選題背景、研究過程中試驗構件的設計與製作、理論分析及非線性有限元模擬方法,研究了不同參數對界面傳力性能的影響,詳述了鋼混組合梁在不同界麵條件下的傳力性能、收縮徐變效應,以及作者提出的鋼—混凝土組合梁長期變形的實用預測方法等。


結合目前RC梁剛度問題及鋼-混凝土組合梁界面傳力及徐變問題的研究現狀,趙人達教授對本次研討會主題在橋梁及結構工程領域的重要意義進行了補充,對主講人的研究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趙人達教授希望與會研究生紮實掌握基礎理論知識,以便開展後期的深入研究,同時鼓勵低年級的研究生同學主動參與到主講人的行列,與大家分享學習心得和研究成果。

中午12:20,研討會圓滿結束。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關注「西南交大橋梁」。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理論與計算化學高級學術研討會召開
    8月16日,由中國科學院人事教育局主辦、大連化物所承辦的中國科學院理論與計算化學高級學術研討會在大連召開。會議主席由大連化物所韓克利研究員和美國紐約大學張增輝教授共同擔任。來自海內外的理論與計算化學界科學家及研究生代表150餘人參加了會議,其中香港和臺灣地區及海外華人代表15人,非華人代表1人, 40餘人將在會上做邀請報告。    代表們圍繞量子化學、波包動力學、經典軌線計算及其在化學動力學、催化化學、材料化學、大氣化學、生物化學和藥物設計等領域的應用開展了廣泛交流。
  • 第一原理電子結構計算的方法與理論研討會在我院召開
    2018年11月23日至24日,由中科院國家數學與交叉科學中心、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科學與工程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主辦的2018年第一原理電子結構計算的方法與理論研討會在數學院召開
  • 湖北省孤立子學術研討會在武漢東湖學院召開
    9月26日至27日,第一屆湖北省孤立子學術研討會在武漢東湖學院學術交流中心召開,全國16所高校孤立子研究領域的近30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研討會期間,中科院物理所魏志義研究員、中科院授時中心張曉斐研究員、北京郵電大學劉文軍教授、陝西科技大學董亮偉教授、浙江農林大學戴朝卿教授、太原理工大學郭睿教授、內江師範學院吳國成教授、內蒙古農業大學尹曉軍副教授、武漢理工大學王徵平教授、武漢大學周國全副教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鄭安壽副教授、湖北科技學院徐四六教授、湖北科技學院何俊榮副教授、武漢東湖學院周勤教授等14位專家分別作了主題報告
  • 「第五期全國疲勞學術專題研討會—材料與結構疲勞壽命預測」召開
    10月9—11日,由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疲勞分會主辦,東北大學、瀋陽航空航天大學、瀋陽建築大學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聯合承辦的「第五期全國疲勞學術專題研討會(2020)—材料與結構疲勞壽命預測」 在遼寧省瀋陽市友誼賓館召開。
  • 李政道教授從事物理研究六十年學術思想研討會召開(圖)
    據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記者李斌)李政道教授從事物理研究六十年學術思想研討會  李政道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主任,1964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他從事物理學研究六十年,在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核物理、統計力學、流體力學、天體物理等諸多領域做出一系列具有開創性和裡程碑意義的工作。
  • 2018年全國通信理論與技術學術會議在大連召開
    2018年全國通信理論與技術學術會議在大連召開 2018-09-14 19: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潘維教授新著《比較政治學理論與方法》研討會在北大召開
    《比較政治學理論與方法》研討會現場 3月30日,由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法治研究中心主辦的「制度文明,中國視角」研討會在北京大學法學院凱原樓順利召開。來自首都政治學、法學等社會科學界的約30位中青年學者和部分黨政政策研究機構的嘉賓參加了研討會,會議圍繞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潘維教授新近出版的新著《比較政治學理論與方法》,就如何理解世界政治文明發展脈絡、構建具有中國學派特點的政治理論,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討。
  • 2016年全國苔蘚植物學學術研討會在沈召開
    7月25日至27日,全國苔蘚植物學學術研討會在瀋陽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植物學會苔蘚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承辦,來自全國38家科研院所的近140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會議開幕式由瀋陽生態所高級工程師李微主持,中國植物學會苔蘚專業委員會主任、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朱瑞良致開幕詞,瀋陽生態所所長姬蘭柱出席會議並致歡迎辭;我國著名苔蘚植物學家、瀋陽生態所研究員、八十八歲高齡的高謙也出席了會議。
  • 第三屆「智能科學與廣告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原標題:第三屆「智能科學與廣告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由上海外國語大學主辦的第三屆「智能科學與廣告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日前在上海召開。
  • 第十一屆亞太雷射學術研討會(APLS2018)在西安召開
    2018年5月28日至31日,第十一屆亞太雷射學術研討會(APLS 2018)在西安召開。
  • 第一屆煤礦瓦斯國際青年學術研討會成功召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12月19日,由《煤炭學報》編輯部和中國礦業大學共同主辦的第一屆煤礦瓦斯國際青年學術研討會在江蘇徐州成功召開會議由學術報告和座談環節組成,此次會議聚焦煤礦瓦斯學科,就煤層瓦斯流動基礎理論、瓦斯爆炸防治新技術、煤與瓦斯突出機理及防治、煤與瓦斯共採理論與技術、難抽煤層瓦斯增產新技術、廢棄礦井瓦斯資源開發、低濃度瓦斯利用與減排等研究方向開展了深入的學術交流與熱烈的討論。共150餘位專業同行參加了此次會議。
  • 自旋Hall效應及相關輸運現象學術研討會召開
    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主辦,山東大學協辦的「Spin-Hall Effect and Spin-transport-related Phenomena」研討會於8月6至8日在山東大學威海國際學術中心召開。來自國內外自旋電子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共計53人參加了此次研討會。有22名專家學者作了專題性邀請報告。會議代表分別來自美國、香港、中國科學院各研究所及國內各大專院校。
  • 第一屆國際海洋工程地質學術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第一屆國際海洋工程地質學術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http://www.huaue.com  2016年10月27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 第四屆全國生物力學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
    第四屆全國生物力學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在杭州召開 2020-11-30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首屆中美女化學家學術研討會在化學所召開
    為特別紀念2011年國際化學年和女科學家居裡夫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00周年,「第一屆中美女化學家學術研討會」於10月24日至27日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召開。會議由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聯合資助,由俄勒岡大學的Geraldine Richmond、UC Davis大學的劉剛玉教授、北卡州立大學的何琳教授組成的美方組委會和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的方曉紅研究員、舒春英研究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高飛雪教授組成的中方組委會聯合組織策劃,由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院重點實驗室承辦。
  • 第一屆新型太陽能電池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學術研討會
    5月24日至25日,第一屆新型太陽能電池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順利召開。本次會議受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化學專業委員會的委託,由中國科學院清潔能源前沿研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光化學重點實驗室、北京市新能源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物理所清潔能源中心和清潔能源實驗室共同承辦。
  • 2006擬南芥研究學術研討會召開
    由中科院植生生態所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國植物生理學會主辦的「2006擬南芥研究學術研討會」於12月3日在上海召開。組委會主席許智宏院士致開幕詞。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科院遺傳發育所、中科院植物所、中科院微生物所、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中國水稻所、中國農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河北師範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河南大學、黑龍江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和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等單位的二百多名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參加了研討會,36位專家就其最新研究成果作了大會報告
  • 第四屆「人工智慧與未來法治」學術研討會在貴州大學召開
    2020年11月27日-28日,「人工智慧與未來法治」學術研討會在貴州省貴陽市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山東大學法學院、西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和貴州大學聯合主辦,貴州大學法學院承辦,並獲得了《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支持。
  • 第十一屆國際混沌分形理論與應用研討會在合召開
    第十一屆國際混沌分形理論與應用研討會在合召開發展混沌分形科學 賦能信息安全產業研討會現場10月12日至13日,第十一屆國際混沌、分形理論與應用研討會在合召開。香港城市大學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陳關榮,市教委副主任劉宴兵,西南大學校長張衛國,區委書記李應蘭,區長徐萬忠,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程衛以及來自匈牙利、波蘭、南非、中國等70餘所高校的專家和學生代表,中興網信、中國鐵塔、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企業代表等參加研討會。
  • 紀念懷特海《自然的概念》出版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高瑩 通訊員楊富斌)1月9日,紀念懷特海《自然的概念》出版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珠海舉行。會議由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榮譽學院和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全人教育辦公室共同主辦,通過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來自國內外的6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