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8日上午10:00,趙人達教授研學團隊學術研討會在西南交通大學九裡校區逸夫館4404A教室舉行。與會人員包括橋梁系徐騰飛副教授及團隊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研討會由趙人達教授主持。趙人達教授介紹了此次研討會的主題是RC結構剛度及SCC結構界面行為,由徐騰飛副教授和博士生宋瑞年分別對以上兩個研究內容進行講解。
徐騰飛副教授於2015年2月赴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訪問,在UNSW訪問期間主要開展了開裂RC梁靜力與動力剛度預測方面的研究,發表了數篇高水平的SCI(A++)論文。徐老師結合訪學期間及目前開展的研究內容,為大家帶來了題為「開裂鋼筋混凝土梁的剛度預測與評估及其對可靠度的影響」的學術報告。報告包括:已發表的開裂RC梁的靜力與動力剛度模型,正在與研究生朱立烽合作並開展的利用殘餘裂縫寬度與形態評估開裂損失後RC梁的剛度研究,與研究生王茜合作並開展的開裂損傷對正常使用可靠度的影響。徐老師首先介紹了從氣候變化,收縮徐變效應與環境劣化到車輛橋梁動力響應的研究框架,並以《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的基礎理論知識為開端,由淺入深,詳細講解了RC梁帶裂縫工作狀態下的靜力與動力剛度的預測與評估問題及其對正常使用可靠度的影響,並詳細介紹了理論計算模型的推導過程和方法的實際應用。
博士生宋瑞年結合博士論文的研究工作,以「鋼-混凝土組合梁的界面傳力與徐變效應研究」為題,為大家介紹了選題背景、研究過程中試驗構件的設計與製作、理論分析及非線性有限元模擬方法,研究了不同參數對界面傳力性能的影響,詳述了鋼混組合梁在不同界麵條件下的傳力性能、收縮徐變效應,以及作者提出的鋼—混凝土組合梁長期變形的實用預測方法等。
結合目前RC梁剛度問題及鋼-混凝土組合梁界面傳力及徐變問題的研究現狀,趙人達教授對本次研討會主題在橋梁及結構工程領域的重要意義進行了補充,對主講人的研究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趙人達教授希望與會研究生紮實掌握基礎理論知識,以便開展後期的深入研究,同時鼓勵低年級的研究生同學主動參與到主講人的行列,與大家分享學習心得和研究成果。
中午12:20,研討會圓滿結束。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關注「西南交大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