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Carbontech 2020 8個分論壇紛紛迎來首日議程,位於上海跨國採購會展中心一樓會議室2的石墨烯論壇人潮湧動,好不熱鬧。
高質量石墨烯的製備,決定了石墨烯產業的未來,而且石墨烯產品的檢測和評價標準,則指導了石墨烯熱管理、生物醫藥、傳感器件等應用產品的開發,帶著以上話題,我們開啟了石墨烯論壇的首日議程。
01
報告目錄
1
石墨烯基礎上的呼氣檢測傳感器的研製及轉化
崔大祥,長江學者、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2
大面積石墨烯薄膜可控制備
李雪松,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3
石墨烯導熱增強複合材料與熱界面材料
林正得,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
4
石墨烯的綠色製備與應用
楊旺,中國石油大學副教授
5
石墨烯產品檢測及評價方法介紹
劉崢,國家石墨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6
後石墨烯時代的新型單原子層材料
林君浩,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副系主任
7
石墨烯量子點在腫瘤快速診斷中的應用探索
楊思維,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助理研究員
8
半導體結電催化材料的構築與性能研究
宰建陶,上海交通大學化學系副主任
9
化學氣相沉積法生長石墨烯晶圓與粉體
於慶凱,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
10
石墨烯在環保與傳感器中的應用
畢恆昌,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02
報告內容
崔大祥
長江學者、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崔大祥教授是納米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報告題目是《石墨烯基礎上的呼氣檢測傳感器的研製及轉化》。他談到
李雪松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線上錄播】
李雪松教授是用化學氣相沉積甲烷在銅箔上合成大面積石墨烯薄膜的方法的發明者,他在大面積石墨烯薄膜可控制備方面做了大量突出工作,包括了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在高指數銅晶面外延生長大面積石墨烯單晶,其次是兩種不同的方法製備大面積全單層石墨烯以及一種新的石墨烯多層生長機制,最後介紹了一種面向工業化的大面積、低成本石墨烯薄膜製備方法。
林正得
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
近年來,隨著高功率與高速電子元器件的迅猛發展,對於電子元器件與裝備進行有效熱管理,以避免器件因過熱導致熱失效有了迫切的需求。林正得研究員在高分子基底中引入了石墨烯的立體互連結構,能夠在低石墨烯含量下實現複合材料熱導率的大幅提高,可望在熱管理與電子封裝等領域形成廣泛應用。
楊旺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副教授
楊旺副教授長期從事石墨烯等二維材料的製備與應用研究。本報告中他採用新的物理法實現了石墨烯粉體的綠色製備,和其它方法相比,本方法生產過程具有環保及轉化率高的特點,獲得的石墨烯產品具有導電性好,價格低廉等特點。目前利用石墨烯納米粉體成功開發了新型鋰電池用導電漿料,已經廣泛應用於提高鋰電池的正極材料。
劉崢
國家石墨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劉崢參與了大量石墨烯 ISO/IEC 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及團體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報告針對現有石墨烯原材料及產品發展,介紹了石墨烯相關標準情況和檢測方法,分享了典型產品的檢測結果,探討了石墨烯產品檢測認證存在的問題。
林君浩
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副系主任
林君浩教授以高分辨掃描透射電鏡和第一性原理計算為主要研究工具,致力於以實驗與理論相結合的手段研究二維材料中原子結構與材料性能之間的關聯。林教授在報告中分享了二維材料裡取得的部分最新成果,包括二維非晶碳單層材料的開發與表徵,二硒化鉬(MoSe2)中硒空穴引起的反轉晶疇的演變過程,二硒化鈀(PdSe2)中層間融合的機理,以及在單層過渡金屬硫族素化合物中精確雕刻只有三個原子寬度的金屬納米線的原位過程等。同時,分享了課題組在二維磁性材料中取得的一些初步成果,包括層狀拓撲反鐵磁絕緣MnBi2Te4的自發表面重構現象,少層鐵磁材料FeBr2與NiI2的直接CVD製備與無損表徵等。
楊思維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助理研究員
楊思維博士於2017年首次製備了新的2D碳基半導體C3N。他與大家介紹了基於N-GQDs的細胞內有氧糖酵解過程的螢光檢測策略,目前N-GQD已成功用於監測50多個臨床樣品中腫瘤細胞向鄰近組織和體液中的侵襲(靈敏度高達98%)。其中包括3個玻璃體樣本(來自成視網膜細胞瘤患者),52個尿液樣本(32個臨床診斷為尿路上皮癌的患者和20個健康人)和4個胸腔積水樣本(來自具有轉移性病變的患者)。
宰建陶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系副主任
宰建陶教授針對I3−的電催化還原反應,設計的Ag-Ag8SnS6和Cu2ZnGeS4-PtCo肖特基結4, 5可以有效提高電催化活性和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為了避免金屬的腐蝕,設計合成了n-n型CoS2-CoS異質結,提高了材料的電催化活性和穩定性。進一步在柔性碳布上設計並構築了由p型CoP陣列和n型FeNi-LDH納米片組成的半導體p-n結,顯著提高了FeNi-LDH的電催化析氧性能。
於慶凱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研究員
於慶凱研究員發明了人工種子方法生長石墨烯單晶整列,並於2016年第一次實現可控石墨烯晶圓尺寸大單晶生長。他與大家分享了化學氣相沉積法生長石墨烯晶圓與粉體的報告。
畢恆昌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畢恆昌教授長期從事納米材料可控自組裝及其在傳感器、執行器及能源環境領域的應用研究。
在環境淨化上,我們首次將石墨烯海綿用於各類有機溶劑的高效吸附材料,經過優化製備工藝,石墨烯海綿可以吸附自重800倍的汙染物;開發了兩種基於石墨烯的不同潤溼性(疏水親油和親水疏油)的油水分離網膜,基於該兩種網膜,設計完成了油/水/固 三相分離設備;將石墨烯與傳統纖維濾材結合,開發了長時高效石墨烯基空氣淨化濾材,解決了傳統濾材靜電易消失問題。在傳感器上,首次報導了氧化石墨烯基溼度傳感器,其靈敏度是傳統溼度傳感器的10倍,響應和恢復時間,分別只有傳統的1/4和1/2;開發了完全共型且可降解的石墨烯應變傳感器,並將其用於人體健康信號的監測。
03
牛墨科技石墨烯電熱膜世界紀錄現場認證儀式
認證儀式
在認證儀式上,牛墨石墨烯電熱膜以99%的電熱轉化率和97885小時的連續使用壽命,順利創造世界紀錄。測試得到了世界紀錄協會的權威認證,並獲得了由世界紀錄協會高級認證官張健頒發的世界紀錄認證證書,牛墨科技以實力問鼎石墨烯智能採暖領域。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徐海波與數十名新材料領域的專家、教授以及企業CEO在現場見證了這一盛大的時刻,新浪網、浙江財經、浙江新聞、網易新聞、澎湃新聞等多家新聞媒體現場進行了報導。
04
石墨烯展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