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神奇的存在,被科學家稱是外星生物,智商相當高

2020-12-06 俗夫論科學

自地球誕生至今,其已孕育出各式各樣的生命體,且成千上萬的生物憑藉自己的本領在惡劣的環境下存活下來。甚至,它們在不斷進化,已經達到一種極限的狀態。今天,我們要講到的主角是章魚。沒錯,現在的它是我們餐桌上美味可口的佳餚,一天只知道吃的你對它有多少了解呢?

生物學家曾研究過章魚的神經元,發現有5億個神經元。我們知道,神經元的數量往往是決定智商高低的重要因素,可想而知,章魚的智商得的有多高。通過與其它動物的比較,很明顯可以見到被公認智商高的哺乳動物都比不過章魚。

更何況,章魚還是無脊椎動物,因而章魚可以說是所向披靡。不僅如此,科學家們還發現章魚具有很強的邏輯思維,很多複雜的問題在它的眼裡也許就是小兒科,在日常的逃脫中就可以表現得淋漓盡致。

曾經有個猴子吃香蕉的實驗,這次研究人員換成了章魚,讓章魚嘗試將瓶子裡面的食物取出。經過兩次實驗,旁邊的小白章魚看到老章魚這樣做,也果斷照著有模有樣的做起來。這說明了,章魚的探索與學習能力是很強的。

更有趣的是,章魚除了擅於思考問題外,還會使用工具去捕食,這就是與其它動物的區別。相信大家都未見過章魚跑起來的樣子,因為只有當它們遇到危險時才會有這種本能反應,大概的場景就是它們將另外6隻腕足收起,只用兩隻來奔跑,這主要也是為了能夠快速地躲過危機。

不僅如此,章魚還有幾個令人匪夷所思的點,那就是擁有3顆心臟、9個大腦以及血液是藍色的。同時,章魚的每隻腕足都具備獨立的行動能力,有60%的神經元控制著。也就是說,章魚的主大腦壓力就沒有這麼大,如此高的配置不得不讓人佩服。還有一個很神奇的說法,那就是章魚可以記住捕捉它那個人的樣子,展示了其很強的記憶力。

實際上,這主要是跟它們的大腦有關,沒有用到大腦可以休息,然後再輪迴工作。這是人類比不了的,人類的任何行為都需要經過大腦的認真思考,所以就會很疲憊,而章魚是相互獨立的,現在你還覺得5億個神經元還多嗎?據數據顯示,章魚的神經元還在逐漸增加,那增多後會有多麼恐怖的力量呢?

正因為這些特點,很多科學家都認為章魚不是地球的生物,很可能來自很遙遠的星球。近幾年,科幻影片中的素材少不了章魚的身影。章魚只擁有5億個神經元就如此可怕,那在未來又會變得怎麼樣?小編覺得人類還得要跟它們兇狠地幹上一架,畢竟人類的文明可不是吃素的。

相關焦點

  • 章魚是外星生物?章魚的智商有多高,能夠可怕到這種程度?
    熟悉海洋生物的朋友們都知道,章魚是有一定智商的,會開鎖,會偽裝,甚至像章魚保羅一樣會預測。現代科學家人們在無脊椎動物中,章魚是智商最高的生物。章魚的智商到底有多高?隱藏伏擊、擰瓶蓋、走迷宮,所有與章魚有關的事件當中都離不開一個關鍵詞,智慧。
  • 地球第一次發現「外星有機物」痕跡!2毫米巖層存在兩個異常信號
    根據科學報告顯示,近日,科學家們在南非的Makhonjwa山脈之中,發現了地球上一些最古老的巖石的所在地,而在這些古老的巖石之中,科學家們第一次找到了「外星碳」的實際證據,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外星有機物」的痕跡,我們來看看。科學家表示,這是33億年前,埋藏在火山沉積物中的外星有機物的痕跡證據。
  • 6種酷似「外星生物」,但卻存在地球已久的神奇物種
    小妖精鯊魚是一種生活在4000英尺海底,行蹤十分神秘,該物種數量非常稀少,而且它們保留著遠古鯊魚的血統,被科學家們稱為「活化石」行走的「活體印章」提到蜘蛛俠,大家都比較羨慕他擁有的超能力。但在生活中並不是所有蜘蛛都會從天而降咬你一口。
  • 科學家稱紅雨含外星生物
    科學家稱紅雨含外星生物 2006-03-07 eNet&
  • 章魚並非地球原住民?科學家發現不簡單,疑似是外星生物!
    雖然人類並沒有找到它們的痕跡,但不代表它們不存在。地球上存在數以萬計的生物,其中有一種生物極為特殊,那就是大家熟知的章魚,章魚屬於一種軟體動物。曾經有生物學家對寒武紀爆炸的起因研究過,提出一個震撼人心的觀點,那就是章魚並非一種普通的生物,它可能來自於外太空。在5億7000萬年前,跟隨著一顆彗星同時抵達地球。
  • 為何說地球生命起源外星?科學家稱隕石現生物痕跡
    近日,美國航空航天局一位科學家表示他已經解開了這個千古謎題,而且擁有直接的證據證實地球生命起源於外星。這個驚人結論發表在今年3月的《宇宙學學報》上。  隕石裡現微生物痕跡  理察·胡佛博士是美國航空航天局馬歇爾飛行中心的宇宙生物學家。他主要負責研究小行星在撞擊地球之後所引起的一系列變化。
  • 專家堅信:金星上的生命跡象,證明在整個宇宙中存在著外星生物
    UFO調查專家Nick Pope認為如果能在太陽系中找到其他生命的存在,那將是歷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一外星專家確信,只要能發現金星上的生命跡象,那麼就可以證明在整個宇宙中存在其他生命。這周,科學家們證實在金星外部的大氣層中可能漂浮著有機體或者生物,這一發現讓人類有望發現在整個太陽系中的生命物質。
  • 地球上的外星生物,不一樣的神經系統,追溯遠古生物的起源
    外星生物一直是科學家研究的重點,科學家通過很多的探索外星球來尋找有機生命體的存在,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並沒有這樣任何的星球之上找到這種可以有明顯生命跡象存在的生命體,很多人又將探索的目光放到了地球之上,認為在地球之上可能會存在著一些外星生物。
  • 如何能證明外星生物真的存在?科學家:拍張照片
    外星生命是科學界一個充滿謎團和誘惑力的話題,如果存在比地球人類更先進的外星種族,它們或許是親近友好的,像科幻電影中描述的發生「第一次接觸」,但也有可能它們是宇宙中遊蕩的侵略者,登陸地球之後將帶給人類滅頂之災……如果我們看到外星生物,如何識別它們?
  • 創新|科學家可能發現首個外星生命存在證據,地球也許並不孤獨
    創新|科學家可能發現首個外星生命存在證據,地球也許並不孤獨 2020-09-17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什麼很多科學家都認為章魚是寒武紀時期降臨地球的外星生物?
    其實關於章魚做出驚人行為的新聞實在是太多了,它甚至能夠使用工具並且有一定的邏輯能力,所以很多科學家都認為章魚不像是地球生物。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章魚很可能是外星生物?1、獨特的生理結構章魚、魷魚、墨魚的區別首先章魚的八條腿就顯得很特別,而每條腿上布滿吸盤更讓它的腿顯得獨一無二。它的腿不僅有獨特的外形,還有豐富的「內涵」。
  • 已知地球生物中,最像外星物種的是哪一種?
    這就要看你心目中的外星生物是什麼樣子了?若是《異形》電影中,異形這樣長相怪異的,那應該是同樣怪異的角蟬;若是《ET》這樣具有高等智慧的生物,那在地球上,最像的應該是章魚。長相奇特的角蟬角蟬是一種小型至中型的昆蟲,如果全世界舉行最怪異的昆蟲選拔,那麼角蟬絕對是第一名。每一種角蟬幾乎都有一個怪異的「頭盔」,有的像樹枝,像樹上突出的棘刺,像羊角,像螞蟻,像……五花八門,各種形狀。
  • 第二地球奧裡裡亞,證明外星生物存在的模擬星球
    日前,人類尋找到了一個極為類似地球的行星克卜勒452b,是人類發現最接近地球的星球。
  • 霍金再次勸告科學家停止尋找外星生物, 稱只要到達這個地方, 便明白一切
    但在科學家的眼裡,宇宙就是一個大家庭,除了人類之外,某處行星應該還存活著智慧生命。由于堅信此理,數十年以來,世界某些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執行外星生命尋找計劃,甚至有些國家對外宣稱:保證要在十年內尋找到真正的外星生物。
  • NASA稱深海熱泉生物或最接近外星生命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宇航局近日表示,在地球上的一些深海熱泉附近,生活著地球上與外星生物最為接近的生命類型。
  • 德國科學家稱發現3顆"超級地球" 或存外星生命
    原標題:德國科學家稱發現3顆"超級地球" 或存外星生命   原標題[發現更多宜居的「超級地球」]格利澤667C比太陽體積小、光線暗、溫度低,重量僅為太陽的三分之一  歐洲南方天文臺上個月發布消息稱,德國的科學家最新研究稱,太陽系附近又發現有三顆適宜生命繁衍的「超級地球」,而且極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
  • 火星也存在金字塔?外星文明是否存在?科學家:不能否認!
    火星也存在金字塔?外星文明是否存在?科學家:不能否認!當然我們這麼大的地球,不可能只有我們發覺不對勁,肯定還會有很多人沒有發覺的唄,已經遺忘在百萬年的歷史中。當然現在我們一些,歷史的象徵,就比如說我們的萬裡長城復活以及金字塔等等這些文明。
  • 外星生物肯定是有的,可能早就造訪過地球
    相信大家都看過電影《黑衣人》,裡面就有很多關於外星生物的描述,外星生物的形態也是多種多樣的,其實在地球上,有很多關於外星生物的傳說,甚至有人說地球上已經已經有外星生物的存在,並且政府在刻意掩蓋這個事實,那麼外星生物是否存在?外星生物是否造訪過地球?
  • ...最快的動物,同時也是地球上最像「外星生物」的動物,鼻子像星星
    從外表看,它們就像在地球上定居的「外星生物」,其最大特點是頭部的鼻子:在鼻子周圍環繞著11對粉紅色的肉質「觸手」,就像一朵盛開的花。 難怪人們會把它們和「外星生物」聯繫在一起。還有人覺得這種動物的鼻子更像一顆星星,因此又形象地稱它們為「星鼻鼴」。
  • 章魚真的是「外星移民」?科學家表示:它們擁有9個大腦
    不過,對於科學家來說,章魚真正神奇的地方來自於它們自身。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動物們都是擁有1個大腦、1顆心臟,可是,你能想像嗎?章魚竟然可以擁有9個大腦和3顆心臟,這讓它們非常的靈活,而且此前通過實驗檢測的時候,科學家還發現章魚竟然還可以進行很多娛樂活動,這意味著,它們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