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提到大海,很多人會感到神秘,因為地球上最高的高山,人們都曾登頂過,但人們對於深海的認識,還停留在電影的想像裡,尤其是巨烏賊,在大多數電影中,它巨大的體型可以吞噬掉一整座船。
挪威海怪
在人們還不了解巨烏賊時,人們還想像過它的觸手可以吐出黑色毒液,將經過的船隻拉入海底,在海岸漁民區,巨烏賊還以挪威海怪的身份存在很長一段時間,在《海底兩萬裡》裡,挪威海怪就是指巨烏賊。
18世紀到19世紀初,博物學家夢福爾根據漁民的描述,以及在抹香鯨胃裡發現長約8米的不明生物觸手,繪製了一張挪威海怪畫像,在這張畫像中,一張巨大的,有著長長觸手的巨型章魚纏住了船隻。後來,這張圖也成為人們討論海怪時著名的參考畫像。
工業革命之後,人們提高了科學水平認識,開始意識到海怪並不存在,或許它是一種未知生物,因此關於海怪的傳說逐漸消失。
但越是不了解,人們對它越是好奇,直到後來人們捕獲了一隻完整的巨烏賊標本。在1878年,紐芬蘭曾經發現過一具長6.1米,重達1噸的巨型烏賊。
很多人認為巨烏賊時體型最大的無脊椎動物,但其實在南極附近發現的大王酸漿魷才是體型最大的無脊椎動物。
大王酸漿魷雖然名字帶「魷」,但它也是烏賊,但它們兩個身體卻有很大不同。
首先,巨烏賊的觸手上是吸盤,當面對天敵時,它會利用觸手上的吸盤,給對方造成傷害。因此巨烏賊身體上會有很多圓形的吸盤形狀,像是做了拔火罐。
而大王酸漿魷則不同,它的觸手中帶有可以360度旋轉的鉤子,因此它的天敵身上會留下很多劃痕痕跡。
但它們共同的一點是:天敵都是抹香鯨。
巨烏賊生活特徵
巨烏賊雖然神秘,但它生活的海域並不是深海,而是生活在200-400米的海域。它們的食物來源各種小型魚類,以及其他頭足類。
巨烏賊單次產卵可以超過5000枚,這些卵並不會同時孵化出,而是分批孵化,發育成熟後的雄性體型要大於雌性體型,這種在生物學裡叫做性二態性。
一般來說,擁有性二態性特徵的生物都是一夫多妻制,但由於巨烏賊研究案例較少,因此人類目前還沒研究清楚它們的社會結構和繁衍方式。
目前人類猜測,巨烏賊是獨居生物,這是因為漁民在捕撈時,偶然打撈上來的都是單獨的個體。
巨烏賊的色素很發達,在內臟出都有色素沉澱,體表的色素細胞可以膨脹和收縮,使得體表顏色可以在短時間內改變,這一特徵有些類似於變色龍。
幼年巨烏賊由於體型較小,因此領航鯨、睡鯊以及抹香鯨等都會捕獵它,但當巨烏賊個體發育成熟時,唯有抹香鯨能夠利用聲吶定位,並精準捕殺,而睡鯊以及領航鯨等,可能無法捕殺巨烏賊,但它們會吃死掉的巨烏賊。
西班牙海洋物種研究所曾經對一具巨烏賊的屍體進行了解剖,研究發現這隻烏賊體表上有被同類傷害的痕跡,因此人們也懷疑,巨烏賊內部存在著同類相殘。
雖然人們對它生活習性以及繁衍方式很好奇,但不得不說關於它們的記錄實在是太少了,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完全解開它的面紗,具體研究還需要科學家們持續不斷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