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毫米波相控陣晶片入選「2020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

2021-01-08 新華報業網

  交匯點訊 近日,由《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與科學網聯合發起的2020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評選結果公布,我省紫金山實驗室自主研發的商用毫米波相控陣晶片上榜。

  紫金山實驗室自主研發的此款毫米波相控陣晶片,在世界上首次較為徹底地解決了阻礙CMOS毫米波通信問題,關鍵性能指標與國際水準相當,發射機效率和接收機功耗等指標遠超國際,每個通道成本僅為傳統常用技術路線的幾十分之一,研製水平首次進入世界前列,實現了從晶片到天線陣的全面自主可控,為我國5G優勢延續5-10年打下重要基礎。目前,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寬帶衛星通信、與中星十六號互通中得到示範應用,有望在2022年實現規模商用。

  交匯點記者 張宣

  附:2020 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

  入圍榜單

  1、我國自主研發成功商用毫米波相控陣晶片

  如何讓消費者享受價格低、速度快的通信解決方案?1月,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宣布:我國自主可控、成本超低的毫米波相控陣晶片問世,它速度快、覆蓋廣,一腳踢開了毫米波通信技術商用的「絆腳石」。

  2、北大:拓撲保護下實現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電子學系、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彭超課題組與其合作者,從拓撲光子學視角提出一種在單層矽基板上不依靠反射鏡而實現定向輻射的新方法。該技術有望顯著降低片上光埠的插入損耗,大幅推動高密度光互連和光子晶片技術的發展。

  3、中國科學家攻克地月雷射測距技術

  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山大學「天琴計劃」雷射測距臺站成功測得了月球表面上五組反射鏡的回波信號,測出國內最準的地月距離,且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攻克了地月雷射測距技術,至此,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測得全部五個反射鏡的國家。

  4、高維量子糾纏光源製備又闢蹊徑

  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在高維量子糾纏光源研究中取得的重大突破。研究人員使用超構透鏡陣列與非線性晶體結合,成功的製備出高維路徑糾纏和多光子光源,突破了現有量子光源的技術瓶頸和信息編碼維度限制,對於發展具有更高信息容量和更高安全性的量子信息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5、新研究揭示黑磷光免疫療法可增強抗腫瘤療效

  深圳大學教育部二維材料重點實驗室教授張晗團隊與其合作者提出了基於黑磷材料的光免疫療法,該療法結合CD47抗體增強了抗腫瘤免疫反應。張晗表示,鑑於黑磷具有出色的生物降解性和光免疫性能,將在生物醫學應用和臨床轉化中展現巨大潛力。

  6、我國科學家把微波測量靈敏度提高1000倍

  山西大學雷射光譜研究所賈鎖堂教授和肖連團教授帶領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裡德堡原子微波超外差接收機樣機,極大提升了微波電場場強的探測靈敏度,微波測量靈敏度優於之前國際最好水平1000倍,最小可探測微波場強優於之前國際最好水平10000倍。該項研究成果極大地推動了微波電場精密測量領域的發展,在國防安全、微波通信、量子計量、電子信息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7、中科院物理所等提出狄拉克渦旋拓撲光腔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光物理重點實驗室L01組陸凌研究員等人的團隊與合作者,理論提出並且實驗證實了一種全新的拓撲光子晶體微腔——狄拉克渦旋腔,不但可以支持任意簡併度的腔模,而且是目前已知光腔中, 大面積單模性最好的。這個拓撲光腔填補了半導體雷射器在選模腔體設計上的空白,為下一代高亮度單模面發射器件提供了符合商用雷射器歷史規律的新發展方向,對雷射雷達和雷射加工等技術有潛在的積極意義。

  8、我國研發出24億年不差一秒的車載光頻標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成功研發24億年不差一秒的車載光頻標。據團隊專家介紹,光頻標是一套超高精度儀器設備,用於實現超高精度的時間測量。時間的超高精度測量是科技創新和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技術支撐,也是國際上競爭激烈的關鍵科技領域。作為超高精度儀器設備,實現光頻標的應用首要是做到「可搬運」,因此研發車載光頻標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9、最快!我國量子計算機實現算力全球領先

  200秒只是短短一瞬,6億年早已是滄海桑田。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10、編號「1217」:嫦娥五號回家,我來記錄和直播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返回時,它一切的舉動,都在我的掌握中。我是光電跟蹤測量設備,編號「1217」,離開我的媽媽——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發中心團隊後,已經在四子王旗著陸場住了五年,主要任務是仰望星空,觀察太空飛行器,將它們發射和返回時的每個動作記錄下來,供科學家掌控太空飛行器性能及做好全程調度工作。嫦娥五號返回器回來了,我成功完成了對它的觀測。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2020 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Light10)
    2020 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Light10)評選活動的推出就是為了追尋中國光學領域的那些高「光」時刻,那些讓我們感動、自豪、永遠銘記的時刻。 Light10評選活動自2019年推出以來,已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和大力支持,在學術界和期刊出版界引發了熱烈的反響。
  • 2020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Light10)—新聞...
    2020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Light10) 2020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Light10)評選活動的推出就是為了追尋中國光學領域的那些高「光」時刻,那些讓我們感動、自豪、永遠銘記的時刻。 Light10評選活動自2019年推出以來,已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和大力支持,在學術界和期刊出版界引發了熱烈的反響。
  • 深圳大學黑磷光免疫抗腫瘤成果入選2020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
    近日,2020 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Light10)評選結果出爐。經過三輪評選,深圳大學黑磷光免疫抗腫瘤成果成功入入圍榜單,成為2020 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之一。據悉,該研究成果將在生物醫學應用和臨床轉化中展現巨大潛力。黑磷光免疫抗腫瘤機制。
  • 深大黑磷光免疫抗腫瘤成果入選2020中國光學領域十大事件
    深大 供圖中新網深圳1月6日電 (記者 鄭小紅)記者6日從深圳大學獲悉,深圳大學黑磷光免疫抗腫瘤成果近日獲評2020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鑑於黑磷具有出色的生物降解性和光免疫性能,該研究成果將在生物醫學應用和臨床轉化中展現巨大潛力。據介紹,光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始於19世紀,經過兩個世紀的發展,光對現代醫學產生了更重要的影響,並由此誕生了生物光子學。
  • 2020年江蘇十大科技事件揭曉,看看有哪些上榜?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文 顧煒/攝)2020年已經步入尾聲,回顧這一年,江蘇人眼中的重大科學事件是什麼?哪些人默默地在為科學傳播付出努力?……12月25日,「典贊·2020科技江蘇」年度項目評選揭曉典禮在南京舉行。現場發布了2020科技江蘇年度科技事件、年度創新創業人物、年度科學傳播事件、年度科普作品、年度科普人物。
  • 南京網絡通訊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研製出CMOS毫米波5G晶片
    關於5G網絡的研發主要分為SUB 6G和毫米波兩大方案。美國在5G技術上的方案上選擇壓住毫米波,而中國最終選擇了在全球更為主流的SUB 6G。華為掌門人任正非就在前不久對外公開說道,美國在5G研發方案的選擇上是失誤的,也是其5G技術遲滯不前的重要原因。雖然毫米波並不適合5G網絡的發展,但其在通信領域的地位是不可忽視的。
  • 東南大學毫米波CMOS晶片研發取得重大突破!
    8月13日,由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尤肖虎教授、趙滌燹教授牽頭,聯合成都天銳星通科技有限公司、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等單位完成的「Ka頻段CMOS相控陣晶片與大規模集成陣列天線技術」項目成果通過了中國電子學會組織的現場鑑定。
  • 毫米波頻段是5G發展的重要方向 附5G毫米波晶片概念股名單
    據科技日報,6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表示,南京網絡通訊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已研製出CMOS毫米波全集成4通道相控陣晶片,並完成了晶片封裝和測試,每通道成本由1000元降至20元。同時,他們封裝集成1024通道天線單元的毫米波大規模有源天線陣列。晶片與天線陣列力爭2022年規模商用於5G系統。
  • 東南大學毫米波CMOS晶片研發取得重大突破
    」項目成果通過了中國電子學會組織的現場鑑定。>,一致認為:該項目解決了矽基CMOS毫米波Ka頻段相控陣晶片和天線走向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核心技術瓶頸問題,成功研製了Ka頻段CMOS相控陣晶片,並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毫米波大規模集成陣列天線低成本解決方案,多項關鍵技術屬首創;在矽基CMOS毫米波技術路線取得重大突破,在大規模相控陣天線集成度方面國際領先
  • 哈工大(深圳)科研成果光子晶片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基於「二維碼」結構的片上彎曲波導和交叉器件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3月20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金洪竹 通訊員 劉英傑)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公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量子秘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獲得殊榮(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
  • 東南大學毫米波CMOS晶片研發取得重大突破!
    >,一致認為:該項目解決了矽基CMOS毫米波Ka頻段相控陣晶片和天線走向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核心技術瓶頸問題,成功研製了Ka頻段CMOS相控陣晶片,並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毫米波大規模集成陣列天線低成本解決方案,多項關鍵技術屬首創;在矽基CMOS毫米波技術路線取得重大突破,在大規模相控陣天線集成度方面國際領先
  • 量子密鑰分發、智能雷射器等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今天,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第十五屆)。量子密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
  • 洛微科技自主研發的純固態LiDAR矽光子相控陣晶片獲獎
    洛微科技(LuminWave)自主研發的純固態LiDAR矽光子相控陣晶片榮獲「2020年度最具潛力IC設計企業」獎。 11月3日,2020年度硬核中國芯領袖峰會暨評選頒獎盛典在深圳隆重舉辦,作為半導體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年度盛會,有40萬電子工程師和位業內專家參與評分。洛微科技(LuminWave)自主研發的純固態LiDAR矽光子相控陣晶片LW-OPA-600A榮獲「2020年度最具潛力IC設計企業」獎。
  • 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兩項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打開APP 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兩項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發表於 2020-05-12 17:45:30
  • 深晚報導|深大一項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近日,中國雷射雜誌社公布了 "2019 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 名單,量子秘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 20 項重大光學成果獲此殊榮 ( 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 10 項 ) 。其中,深圳大學納米光子學研究中心杜路平、袁小聰教授的研究成果 " 近場光學旋渦中的光學斯格明子結構 " 入選十大基礎研究類成果。據悉,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由光的自旋 - 軌道耦合產生的 " 光學斯格明子 " 結構,為微納尺度的光場調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 2020年度中國光學十大新聞出爐 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入選
    2020年,對中國科技領域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兩件事:「新冠」和「卡脖子技術」。在雙重陰影下,光學人的工作和個人生活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雖然通往科研的殿堂一波三折,但向著光的步伐一直堅定:有一群深入疫區「為大氣做CT」的光科學家,「九章」問世使我國成功達到「量子優越性」裡程碑,嫦娥奔月挖土離不開光學載荷的支撐……光學領域有許多值得銘記的突破和進展。
  • 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發布 量子密鑰分發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
    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量子密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據悉,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由中國雷射雜誌社發起,經過首輪推薦、初評、終評三個環節,最終20項優秀的光學成果從110項研究進展中脫穎而出,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
  • 現在5G毫米波晶片研發成功,究竟有何意義
    曾在1999年,時任我國科技部部長徐冠華就指出我國信息產業「缺芯少魂」, 其中「芯」是指晶片,「魂」則是指作業系統。而造成「缺芯少魂」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國尚未擁有一項其他國家無法替代的技術。不過這個情況,近年來正在逐步改變,尤其是華為的5G已經全球領先,這次的5G毫米波晶片研發成功,助力「中國芯」建設再進一大步!
  • 臍帶血臨床研究獲可喜進展,入選「梅斯2020中國十大醫療事件」
    近日,梅斯醫學發布了「2020中國十大醫療事件」,「臍帶血幹細胞臨床研究獲可喜進展」與「國內首個5G醫療新基建項目落地」、「國產新冠疫苗進入全球疫苗頭部方陣」、「中國成為全球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研究主要貢獻者之一」、「中國擬建立藥品真實世界數據研究體系」等9大著名醫療事件入選。
  • 《光學精密工程》入選「2012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近日,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評價報告」。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主辦的《光學精密工程》入選「2012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主辦的《發光學報》入選「2012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會上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科技部、教育部等有關領導為入選期刊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