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宇宙 ,陰陽相生,物極必反。
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視界內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那麼黑洞的極端應該存在,黑洞作為一個發展終極,必然引致另一個終極,就是白洞。
白洞是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一種性質正好與黑洞相反的特殊天體。雖然目前還僅是一種理論模型,未被觀測所證實。按照白洞理論,白洞和黑洞相似,也有一個封閉的邊界。聚集在白洞內的物質,只可以經邊界向外運動,而不能反向運動。因此這種天體外面的物質不能進入。
白洞是宇宙中的噴射源,可以向外部區域提供物質和能量,但不能吸收外部區域的任何物質和輻射,所以白洞是一個只發射、不吸收的特殊宇宙天體,與黑洞正好相反。白洞是一個強引力源,其外部引力性質均與黑洞相同,白洞可以把它周圍的物質吸積到邊界上形成物質層。白洞理論主要可用來解釋一些高能天體現象。
根據白洞理論,有人認為類星體的核心可能是一個白洞。當白洞內超密態物質向外噴射時,就會同它周圍的物質發生猛烈的碰撞,從而釋放出巨大能量。由此推斷,有些X射線、宇宙線、射電爆發、射電雙源等現象,可能會與白洞的這種效應有關。白洞的力是排斥力與黑洞的吸引力相反的力。天文學界將白洞定義為一種超高度緻密物體,其性質與黑洞完全相反。白洞並不是吸收外部物質,而是不斷地向外圍噴射各種星際物質與宇宙能量,是一種宇宙中的噴射源。簡單來說,白洞可以說是時間呈現反轉的黑洞,進入黑洞的物質,最後應會從白洞出來,出現在另外一個宇宙。由於具有和「黑」洞完全相反的性質,所以叫做「白」洞;又因為黑洞的引力使得光也無法逃脫,而白洞和黑洞是完全相反的(連光也會被排斥掉),所以呈現為白色,叫做白洞。它有一個封閉的邊界,聚集在白洞內部的物質,只可以向外運動,而不能向內部運動。因此,白洞可以向外部區域提供物質和能量,但不能吸收外部區域的任何物質和輻射。白洞是一個強引力源,其外部引力性質與黑洞相同。
白洞和黑洞一樣,有一個封閉的「視界」。不過和黑洞不一樣,時空曲率在這裡是負無窮大,也就是說,在這裡,白洞對外界的斥力達到無窮大,即使是光筆直向白洞的奇點衝去,會被其彈回,所以它不可能進入白洞一步。
有科學家猜測白洞與黑洞相撞會形成蟲洞。蟲洞連接黑洞和白洞,在黑洞與白洞之間傳送物質。在這裡,蟲洞成為一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羅森橋,物質在黑洞的奇點處被完全瓦解為基本粒子,然後通過這個蟲洞(即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羅森橋)被傳送到白洞並且被輻射出去。
最後,白洞目前人類雖然尚未有眉目,但是我想,黑洞的存在必然預示與它相反的一種存在,才能保證這個宇宙的平衡,期待科學的偉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