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族中的獨居者——巴巴裡雄獅

2021-01-20 萌寵大樂鬥

看過趙忠祥老師的動物世界嗎?我們都是知道有這樣一個畫面:在遼闊的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群頂級的狩獵者,他們站在這片大陸的頂端,他們擁有著自己的群體和等級,或幾隻,或十幾隻成群結隊,這便是獅群,但是,有並非所有的獅子都喜歡成群結隊,除了它。它便是今天的主角-巴巴裡雄獅。


我的前世,比起現在,我更加強壯

先說它的生活環境,曾經廣泛分布於阿特拉斯山脈的周圍,巴巴裏海岸、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馬格里布。在這生活的環境中,由於氣候嚴寒,尤其在冬天,這裡的氣溫比其他地方來的更加低,絕大多數動物無法存活,滿身鬃毛的巴巴裡獅子依舊居住在這裡。從外觀上看,巴巴裡獅子要比現在的非洲獅子整體都大上50公分左右,體長平均在2.5米左右,體重在240公斤上下。區別於其他獅子,巴巴裡獅子的鬃毛一直從肩部延伸到後背中部,而在肘部,腹部,和大腿內側也是被鬃毛覆蓋,面部更加寬闊,眼睛呈灰色,而眼珠則是透明的。體態上,就像全身披著鎧甲的美男子,加上獨特的撕吼聲,說是世界上最優美的貓科動物也不為過。


長得好看,是福也是禍!

無論從體態上還是叫聲上,巴巴裡獅子都相當符合人類審美要求。長得好看,容易引起"嫉妒"。漂亮的妹子要當心,漂亮的獅子一樣要擔心。因為已經被人盯上了!每當站在羅馬鬥獸場四周環顧,感慨王朝興衰的同時,不禁想起在場內那些貴族的高傲和在場面添著傷口的獅子,這便是它們最大的悲哀。在古羅馬時代,曾經大量捕捉巴巴裡獅子,讓其成為鬥獸場中的"主角",進行廝殺,而這種廝殺,滿足了人類的鬥爭欲望和殺戮心。


據統計,因為鬥獸場上死亡的獅子,超過了400隻。根據歷史記載,在羅馬帝國統治的時期專門建立了一座鬥獸場。在落成之日為了顯示其規模盛大,專門從野外抓捕了一群獅子,先是將其關在黑暗牢籠中,然後等到落成日釋放到鬥獸場,與專門的鬥獸人進行搏鬥廝殺,這群黑暗中出現的猛獸,在刺激下獸性大發,瘋狂撕咬。成群的士兵拿著兵器與獅子進行搏鬥,場面相當血腥,而場上觀眾的歡呼聲則滿足了統治者的虛榮心和徵服感。據統計,在比賽結束後,400多隻雄獅死亡。一場盛大的落成禮,就死了400多隻獅子。更不用說其他祭祀和節假日,都會"出動"獅子來互相搏殺,真是聳人聽聞!


馬戲團的獅子,不是巴巴裡獅嗎?

也許你們會好奇,現在的巴巴裡獅子不是還有嗎?雖說不多,但沒有滅絕!但是野外的巴巴裡獅子已經不復存在,現在的巴巴裡獅子早就是"混血兒"了。曾經生物研究會在全球發布懸賞,目的是為了尋找為數不多的巴巴裡獅,但是都空手而歸。他們踏遍全球,有人聲稱在馬戲團見過巴巴裡獅,但是生物學家們鑑定後都敗興而歸。生物學家解釋道:這些巴巴裡獅子從血統上看,屬於,但是並非我們所認知的那種,都是通過多次雜交而形成的非純種的巴巴裡獅子。體態上,缺乏純種巴巴裡獅子的美態,即金色的鬃毛,窄而長的臉,修長的四肢,整體比例上缺乏一種草原王者的氣質。


眾裡尋他,生機不滅?

在19世紀,生活中阿特拉斯山區的人,為了能夠向國王上繳賦稅,就用捕獲的巴巴裡雄獅來替代獻給國王。而國王並沒有將其作為殺戮工具,而是把它們當成寵物一樣養殖。這樣一來,巴巴裡獅子就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在外界生存環境縮小,人為捕殺的情況下,它們幸運的活了下來。而它們一直被飼養在一個叫做拉巴特動物園中。為了能夠更好對其研究和保護,動物園決定將園區的獅子分別送到世界各地,讓更多的人知道和保護的同時,利用生物技術,正在逐步提取DNA,以再現純種巴巴裡獅子的雄風。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其實,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物種都有其自然的生存規律,都有一個上升到滅亡的時期,可是,最可怕的是由於人類的幹擾,導致其數量蛻減甚至滅亡。貪婪,殺戮成為了主旋律,小到一株植物,大到食物鏈頂層的捕食者,都逃不過最大的天敵-人類。與其費盡心思想著如何恢復物種,讓生物重新復活。不如從現在開始,讓保護成為主旋律。走在北非的大沙漠中,那片無人區裡,靜下心冥想,曾經的巴巴裡獅吼環繞在耳旁,滿眼望去,看到的不是他們的奔跑,而是躲避捕獵者而上躥下跳,王者丟了王冠而任人魚肉時,我們於心何忍。

相關焦點

  • 【我知道】巴巴裡獅子
    巴巴裡獅子,也叫北非獅、阿特拉斯獅,是獅子的第三大亞種和指名亞種,僅次於開普獅,希臘獅。
  • 而老虎是獨居的?
    這些都是對獅子的誤解,實際上,獅子作為頂級的貓科動物,它的群居不過只是環境所致,而老虎的獨居,同樣也是為了適應環境才有的習性。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說明一點,群居和獨居的習性並不是判斷物種科屬劃分的標準。比如犬科動物大都是群居的,但是狐狸則更喜歡獨居一些,而獅子也是如此。
  • 成年雄獅熟睡時,「掏肛者」鬣狗能偷襲成功嗎?
    鬣狗為什麼不敢招惹熟睡的雄獅 在考慮動物問題時,我們經常會將人類的情況帶入到動物身上,比如:人類睡覺通常會進入深度睡眠,但是動物不會,它們很警惕,稍微有些風吹草動就會從睡眠狀態中切換到清醒狀態。 而且,獅子屬於群居動物,即使有一隻睡得比較熟,也會有其他獅子相互提醒。
  • 美國一動物園獅籠門未關嚴 雄獅溜出咬死女子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弗雷斯諾縣法醫8日說,「貓科動物天堂」野生動物園雄獅咬死志願者,原因在於獅籠門未關嚴,致雄獅「開門」溜出。  出籠  死者黛安娜?漢森現年24歲,1月到弗雷斯諾縣東部「貓科動物天堂」野生動物園開始為期6個月實習,6日遭4歲成年雄獅「古斯古斯」襲擊致死。
  • 從獅虎獸和虎獅獸就可以看出來,雄獅的基因比老虎的基因強大?
    老虎所表現出來的各個方面就基本上是貓科共有的特徵了,比如說獨居、捕獵方式等等,基本上絕大多數的貓科動物都是這樣子的。老虎應該是貓科裡面的集大成者,無論是跳躍、爬樹還是遊泳,都十分擅長,可能在爬樹本領上面不及花豹,但是也沒有傳聞的那樣差,實際上老虎如果願意,3米多高的大樹,幾秒鐘就能夠上去了。
  • 研究發現獨居者更容易摔倒
    【研究發現獨居者更容易摔倒】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研究人員通過對2002年至2017年間大量摔倒者樣本數據的分析發現,相對於與他人合住或者與孩子、親戚或朋友頻繁交往的人,缺乏社交的獨居者們發生摔倒的風險要高出近20%。 研究者認為,這一風險的升高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
  • 流浪雄獅聯盟也有「豬隊友」,這頭雄獅被「坑」慘了
    老虎更喜歡獨居的生活,由於沒有團隊的協作,為了增加自己捕獵的成功率,老虎習慣在山林之地棲息,而獅子則不同,它們更喜歡廣闊的草原,而且它們更擅長團隊合作。有許多人認為,獅子是群居動物,它的個體戰鬥力不算強,其實這是錯誤的。獅子群居是因為習性問題還有就是它生活的環境裡的獵物大都體型較大,比如非洲野牛,動不動就上噸的體重,獅子們必須團隊合作才能更高效的拿下獵物,同時降低自己受傷的概率。
  • 獅子中的「啃老族」:8隻雄獅體型比媽媽還大了,卻混吃混喝不走
    獅子中的「啃老族」:8隻雄獅體型比媽媽還大了,卻混吃混喝不走在非洲南部,生活著一個龐大的獅子家族,獅群中共有18隻獅子。這樣的獅群規模比大多數獅群都大,是當地當之無愧的霸主,鬣狗、野狗等食肉動物絲毫不敢挑釁它們。
  • 巴巴裡獅子——世界上最強大的獅子種群,為何如今僅剩10隻?
    但是很可惜的是現在很多獅子都瀕臨著滅絕,我之前在看故事的時候,看到了關於柳瓦最後的獅子這樣一個視頻,主要的就是描寫一個叫做一個年老的母獅在草原中的生活。而除了柳瓦的獅子呢,其中的巴巴裡獅子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獅子種類,它們早在100年前就已經不復存在,如今尚存在的人工飼養的巴巴裡獅子也僅剩數十隻,所以說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整個世界只有數十隻,要知道世界的國家有200多個國家,可想而知獅子的種類多麼少,它們的數量多麼稀有。
  • 流浪雄獅多年以後,還能認出自己的母親嗎?
    獅子雖然是非洲大草原上頂級的獵食者,但跟其他兇猛野獸存在很大區別的就是,雄獅在2年後就會被趕出獅群。如果不出意外,雄獅的一生將再也見不到生它養它的母親,因為雄獅的道路太過艱辛,要麼成為新任獅王,到了晚年再被其他獅王殺死,要麼就是在挑戰過程中被咬死,亦或者成為流浪獅群中的一員。
  • 是威武的雄獅,還是兇猛的老虎?
    是威武的雄獅,還是兇猛的老虎?文/濤聲依舊哪種動物可被稱為「百獸之王」?是威武的雄獅,還是兇猛的老虎?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生物種類非常的繁雜,而迄今為止,唯一可以被認為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自然就是我們人類了,畢竟人類掌握著最先進的科技以及最強大的武器,其它的生物是無法反抗的,不過除去人類之外,能夠被稱為百獸之王的,動物都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