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路邊開放式停車場停車,往往會遇到停車費時間算不精準、又或者沒有及時繳費的情況。如今,在靜安區馬路邊的開放式停車場停車,有了最新的「地磁」科技,車子什麼時候停進來、什麼時候離開,管理人員手機上顯示得一清二楚,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手段和電子化收費。
這背後,其實蘊含著「地磁」科技,先在路面上停車位上挖一個小孔,放入地磁,再澆上黃沙、膠水封頂,30分鐘就可以改造完畢!車子停在帶有地磁的停車位上、或者離開,地磁場會產生變化,通過地磁就能傳輸到停車管理員的手機上,結算停車時間更可以精確到分鐘!
目前,靜安區共有93個開放式停車路段、2396個泊位,已全部納入智慧化平臺管理,超過1700個泊位已安裝地磁。其中,還有11個高位視頻試點泊位。
在延平路的馬路停車場裡,管理人員拿著手機,哪個車位空閒、哪個車位停了哪輛車一目了然,「感覺特別方便,原本都要在馬路上來回走,有時自己在馬路這一頭,另外一頭的司機沒付停車費就走了。」對於管理人員而言,現在一輛車子駛入停車位,手機就會發出提醒,管理人員便會讓司機預付一小時停車費,車牌號碼便記錄在系統內,車主要把車子開走時,管理人員手機也會發出提醒,「有些司機也很驚訝,怎麼他一發動車子,我們就來了!」如果遇上有些車輛沒有付停車費,下一次再來停車時,系統就會顯示上一次停車沒有繳費的信息,車主必須補繳。
對於司機而言,這樣智能化的停車管理方式也很方便,李先生經常來昌平路附近辦事,就會車子停在了延平路上,「原本我感覺自己停了55分鐘,但管理員可能覺得停車時間超過1小時,大家偶爾會有爭議。現在都是用系統時間說了算,對雙方而言都很方便。」
通過智能終端和智慧化管理平臺,實時記錄泊位使用、停車繳費等情況,還可以根據大數據匯總情況,了解車位佔用率、周轉次數、佔用高峰時刻等數據信息。「哪裡堵?哪裡停車多?什麼時候是停車高峰......」靜安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旦掌握這些信息,就有可能有效降低因停車導致的交通擁堵問題;也可以平衡市民對短時停放、夜間停放、長時停放等切實需求。
目前,靜安還有11個高位視頻試點泊位。「我們系統是通過捕捉車輛動作,通過攝像頭自動判定車輛駛入、駛離狀態,攝像頭擁有400萬的超高清畫面,可以實時記錄車子什麼時候停好、什麼時候離開。」作為技術開發方,中科國智科技服務(上海)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智能化平臺還有望實現自助停車付費。
【來源:周到】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