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工作的時候,舅媽突然給我們打電話,距離預產期還有十來天的表妹寧寧出現了臨產預兆,等我們手忙腳亂地趕到醫院時,寧寧已經在病床上安靜地躺著,旁邊是順產出生,正好六斤六兩的小外甥。
寧寧精神狀態還好,連忙招呼我們過去看寶寶,就在我們一家人圍著孩子忙活的時候,病房裡又推進來一位剛剛升級當媽的產婦,一位老人抱著孩子緊隨其後,看那緊張勁兒,估計是孩子的奶奶。
整個病房裡只有我們兩家人,熟絡以後聊起來的話題自然都是圍繞著孩子。
新生兒越重發育越好?別再相信老說法了
那位奶奶不無得意地抱著小孫子向我們炫耀∶「看我這大孫子,整八斤,感覺吃奶都有勁兒似的,白白胖胖這麼壯,長大肯定更聰明。要我說懷孕的時候就得多吃,現在的小年輕,為了保持體型連懷孕都不敢放開吃。」
床上的寧寧聽了這話,臉一下就紅了,雖說這位老人不是針對誰,但是寧寧恰好就是想要控制體重不敢多吃的那類人,倒不是為了愛美,而是想著體型適中,能讓寶寶發育正常就可以了。
雖然我們都是受過現代科學洗禮的人,但聽到老人這麼說,心裡難免有點虛,好像孩子有點瘦真的是歸咎於當媽的吃得少似的。
眼看著寧寧面露愁緒,我有心想要糾正一下老人的說法,故意問她∶「孩子這麼胖,媽媽生他沒少受罪吧?」老人把嘴一撇∶「本來還是想讓她順產的,最後還是剖的,不過幸虧我家娃娃壯,也耽誤不了聰明才智。」
來查房的護士早就在旁邊把我們的對話全聽去了,立馬不客氣地指出∶「都什麼年代了,還覺得孩子越大越好,真要是生個巨大兒,全家哭都來不及。」
體重與智力息息相關,5斤、8斤都不如這一重量
新生兒體重暗示大腦發育情況,聽起來好像有些不靠譜,實際上二者之間的關係確實是經過大量科學研究驗證的。新生兒出生時的體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發育情況,其中自然也也包括大腦的發育完成度。
通常我們認為出生時體重在2.5~4公斤之內的新生兒屬於發育正常的體重標準值。體重是五斤還是八斤,對胎兒智力的影響當然不同,孩子的體重分屬哪個階段有著詳細的講究。
1. 接近5斤屬於未充分發育
除去遺傳因素影響,體重接近5斤通常意味著孩子在母體內還未得到充分發育就出生了,雖然勉強達到及格線,但其實嬰兒屬於偏瘦類型,這樣的孩子通常體質較弱,大腦發育成熟度也趕不上體重較重的孩子。
不過嬰兒體重偏輕,家長也不必過於恐慌,只要身體其他方面沒有出現異常情況,在月子裡餵養及時,護理精心,通常能夠很快趕上。
2. 超過8斤屬於「巨大兒」
但是體重達到八斤,甚至超過八斤,並不是什麼好事,超過八斤的新生兒,通常被稱為「巨大兒」,外表看著圓圓胖胖的孩子實際上是一種異常發育狀態,身體器官容易出現各種發育不良情況,其中也包括大腦神經系統。
3. 接近6.5斤大腦發育處於峰值
研究表明,新生兒體重接近3.25公斤,也就是6.5斤時,大腦發育情況通常處於峰值狀態。
在5至8斤的合理體重範圍內,6.5斤的體重是最完美的標準。眾所周知人體各器官發育都有一定比例,當體重接近6.5斤時,意味著大腦發育也處於最佳狀態
這樣的孩子通常在進行各項生命活動時都會更加順利,在生命的開端,有一個良好的開始,對於孩子智力開發來說尤為重要。
想要寶寶體重適宜,準媽媽要合理增重
有些人可能會說,寶寶在肚子裡發育,我們怎麼能提前預知他的體重呢?在孕檢時結合其他各項數據,醫生通常都能得出較為精確的結論,判斷每一階段孩子的體重發育情況。而胎兒體重又與孕婦體重息息相關。
想要讓孩子體重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內,準媽媽就要在孕期所以自身的體重做好監測。
BMI是判斷體重狀態的的一個公式,孕前的BMI不同(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整個孕期體重增長的控制範圍也有不同標準:
孕前BMI在18.5-24.9的孕媽屬於標準體重範圍,孕期建議增重:11.5-16kg;
孕前BMI<18.5的孕媽屬於低體重範圍,孕期建議增重12.5-18kg;
孕前BMI在25.0-29.9的孕媽屬於超重範圍,孕期建議增重7-11.5kg;
孕前BMI≥30.0的孕媽屬於肥胖體重範圍,孕期建議增長5-9kg。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