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義大利研究中心研究員 成沫
編者按:對眾多「95後」「00後」青年學子來說,出國留學已成為個人求學生涯中的一個可勾選項。而在留學目的地的選擇上,如今的學子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除了北美,歐洲一些熱門國家也開始迎來越來越多中國留學生。即日起,本周刊推出「留學新攻略」系列,分享更多和留學有關的信息和需要注意的事項。
相較於英國、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義大利留學起步較晚。中意兩國於2005年籤訂關於互相承認高等教育學位的協議,而在這之前,在意中國留學生總數不足500人。2006年,義大利政府針對中國留學生設立了馬可波羅計劃,三年後又啟動了專門針對藝術類留學生的圖蘭朵計劃,經過十年的發展,留學義大利人數從最初的幾百人,到今天超過2萬人。
根據義大利教育中心的數據,2017年,中國留學生佔義大利大學非歐盟學生比例的24%,是主要的留學生群體。米蘭理工大學、都靈理工大學均有超過1000名中國學生,其次為米蘭大學、熱那亞大學、都靈大學等;專業分布方面,註冊人數比例最高的學科依次為工程、經濟金融、建築、文學語言、藝術與旅遊、自然科學等。
根據英國QS世界大學排名,2018年度進入世界前200的義大利大學分別為米蘭理工大學、博洛尼亞大學、比薩高師、比薩聖安娜大學、羅馬一大等五所大學,而帕多瓦大學、都靈理工大學、米蘭大學、比薩大學、特蘭託大學、佛羅倫斯大學、羅馬二大、米蘭天主教聖心大學以及那不勒斯費德裡克二世大學等排名在全球前500之內。
部分義大利傳統人文學科在世界範圍內仍有極強的競爭力,如在QS排名中,羅馬大學的古典學研究排名世界第一,考古學排名世界第九,但因語言及學科背景等因素,這些專業的中國學生人數較少。米蘭理工大學在藝術與設計專業排名世界第五,建築學方面排名世界第九,說明在理工類學科中義大利大學也佔有一定優勢。
留學義大利優劣勢分析
義大利教育歷史悠久,在歐洲和世界教育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歐洲大學之母」博洛尼亞大學創建於1088年,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
進入義大利留學的三條不同途徑,分別為普通國際生通道,馬可波羅計劃與圖蘭朵計劃,後兩者分別針對進入義大利大學和藝術類院校 (AFAM) 學習的中國學生而設立。
兩個計劃最大的特色是學生可以在沒有義大利語基礎的情況下,通過參與計劃,預註冊義大利大學,從而獲得學習籤證,赴義大利先進行10-11個月的語言學習,完成課程學習並達到語言要求,通過考核後,進入預註冊的大學或藝術類院校學習。
根據計劃,在義大利語言學習時間的要求最早是6個月,後來逐漸提升到8個月,直到目前的10-11個月,而對於註冊本科的中國學生高考成績的要求也在提高,反映出義大利對於學生的質量和語言能力的要求在不斷提升。
除部分大學開設全英文課程外,絕大多數的中國學生在意上課所用的語言還是義大利語,而通常在赴意之前他們對這門語言接觸並不多。學生的義大利語能力與他們之後在大學中的學業表現密切相關,而實際生活中,義大利普通民眾英文水平也很一般,熟練掌握義大利語是在意學習生活的必要條件,這也反過來體現在語言預科時間要求的延長上。
從另一方面,義大利語是人文藝術領域的重要語言,在美術、音樂等領域中,大量英文詞彙都直接來自義大利語。隨著中意商貿往來的不斷增加與深化,掌握這門語言對於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也有著很大的幫助。
對比美、英等國家,義大利的留學成本相對較低,各大學學費政策不同,且根據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可以相應減免,通常在每年數百歐至兩千多歐的區間內。優秀學生可以申請大區獎學金或助學金,獲得進一步補助。
但需要提醒中國留學生的是,義大利的部分高校,其鬆散的管理體制對自我管理能力不強的學生來說是個挑戰,如果處理不好,會嚴重影響學業進展。
針對日益增多的中國留學生數量,米蘭理工大學、都靈理工大學、博洛尼亞大學、都靈大學、羅馬大學、馬切拉塔大學、羅馬美術學院等多所高校均設有中文網站或專門的中文服務窗口,為中國學生事務處理提供便利。
藝術類學科是赴意留學亮點
義大利學校在藝術方面的優勢,是吸引中國學子赴意留學的一大亮點。自2009年義大利政府針對中國藝術類學生的圖蘭朵計劃實施以來,藝術類留學生赴意人數呈增長趨勢。自2012年起,圖蘭朵計劃的藝術類學生註冊人數,已超過了馬可波羅計劃的大學生註冊人數,而近兩年來赴意留學的藝術類學生與大學生的新註冊人數比例約為2:1。
根據義大利教育中心數據,2017年在義大利美術學院的中國留學生,佔外國留學生總數的75%,音樂學院中中國學生佔留學生比例也高達48%。米蘭布雷拉美術學院擁有超過1000名中國留學生,羅馬美院中國學生數位居第二,近800人。都靈、庫內奧、佛羅倫斯、卡拉拉、佩魯賈、威尼斯美術學院等均有數百名中國留學生。
義大利擁有全世界最多的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古羅馬帝國的首都、永恆之城羅馬,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佛羅倫斯,現代設計與時尚之都米蘭,匯聚東西方文化的水城威尼斯,這些城市本身就被譽為露天博物館,文化和藝術遺產吸引著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
在這些城市中學習藝術與設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獲得第一手資料,近距離接觸西方文化的根源。
昔日吉本站在古羅馬的遺蹟前,決心將學術生涯獻給羅馬,寫就宏篇巨著《羅馬帝國衰亡史》;司湯達在佛羅倫斯聖十字教堂中受到藝術洗禮,目不暇接繼而心悸暈眩,人們因此用「司湯達症候群」來形容遊人在義大利感受藝術時,因太過激動而身體不適的狀況。
對於中國學子,在義大利學習是直觀感受西方文明起源與歐洲文化藝術的一條絕佳途徑。
在義大利大學就讀藝術史、旅遊管理、建築等專業的學生,以及美術學院的註冊學生,均可以獲得義大利文化遺產部的證明,免費參觀絕大部分的公立博物館與美術館,部分課堂講解會直接在博物館中的實物前進行,學生能最大程度利用在義大利的優勢,實地接觸從古羅馬到文藝復興、巴洛克以及現當代等各個歷史時期的藝術作品。而諸如米蘭家具展、佛羅倫斯皮提男裝展、威尼斯雙年展、威尼斯電影節等國際性展覽活動,則為學生提供了絕佳的舞臺,在課堂學習的同時,即時更新信息,掌握國際前沿動態。
[責任編輯: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