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航天取得新突破,洛陽為何能發揮重要作用?軍工底蘊深厚

2020-11-16 神都網

中國商業航天取得新突破,洛陽為何能發揮重要作用?軍工底蘊深厚

商業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未來發展目標之一,對於國民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縱觀世界航天強國,在商業運載火箭上都是頗有建樹的。美國商業運載火箭技術極為成熟,並且能夠獨立實現載人航天。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SpaceX主持研發的獵鷹-9號火箭,順利地將載人龍飛船成功發射至太空,與國際空間站實現對接。事實證明,美國的商業航天路子不僅能夠帶動經濟發展,而且也能夠培養航天人才。最為關鍵的是,這也是軍民的融合的典範。

我國商業航天也是奮起直追,並且取得了顯著成就。由星河動力主持研發的「穀神星一號」商業固體運載火箭,將天啟11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星河動力成立於2018年,核心團隊主要是由航天系統研製一線的專家組成,人均擁有10至20年航天的從業經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星河動力是中國航天播下的一顆「種子」,對我國商業航天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從星河動力創始人劉百奇的履歷,就能看出來中國商業航天與中國航天的密切聯繫。劉百奇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曾先後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央軍委科技委創新特區作為火箭技術高級專家和項目負責人,工作經驗極為豐富。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商業運載火箭能夠取得突破,洛陽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麼,洛陽為何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洛陽城投集團是星河動力天使投資人,為星河動力注入了大量的資本。據悉,洛陽城投集團是國有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國資監管機構正是洛陽市國資委。洛陽城投集團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商業航天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並且能夠精準的看好星河動力背後深厚的航天科技實力,歸根到底與洛陽的軍工底蘊密不可分。洛陽雖然是一個主打旅遊業的城市,可在建國之初就是首批重工業城市之一。

最為關鍵的是,洛陽軍工見證了中國軍工的發展。建國七十一年以來,洛陽軍工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小到子彈外殼,大到軍艦發動機,甚至中國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的關鍵軸承,都是有著軍工背景的洛陽軸承負責研發製造。因而,洛陽城投集團入資星河動力就不難理解了,深厚的軍工底蘊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文由神都網原創,謝絕轉載。圖源網絡,如有侵權,敬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取得重大突破
    日前,中國一項令人矚目的航天技術在國外航天圈裡炸開了鍋。引發這一軒然大波的就是中國於近日發射了「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報導稱,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一枚長徵2F運載火箭將該太空飛行器送入了軌道。在軌飛行2天後,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這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 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獲重要突破,「這是未來航天事業的一個方向」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為何要發展「可重複使用」航天技術?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採訪了上海市宇航學會資深航天科普專家、上海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技術顧問陶建中研究員。
  • 航天軍工接連迎密集消息催化
    據央視新聞11月17日報導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17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此外,此前發射的「天問一號」探測器也突破了新的飛行裡程,飛行裡程突破3億千米。
  • 2021年中國商業航天如何「殺出重圍」?
    原標題:2021年,中國商業航天如何「殺出重圍」?   2021伊始,中國航天正在步入「商用時代」第二個五年的新徵程。
  • 2021年,中國商業航天如何「殺出重圍」?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2021伊始,中國航天正在步入「商用時代」第二個五年的新徵程。對於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什麼是最重要的一環?2020年,中國商業航天在火箭領域中有哪些技術取得關鍵性的突破?2021年,商業航天領域有哪些機遇和挑戰?
  • 航天科工: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推動航天事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袁潔在給廣大職工講五中全會精神黨課時字字鏗鏘。自主創新始終是中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的精神稟賦。近年來,航天科工保持每年投入科技創新經費佔營業收入比重10%以上的強度,依靠自主創新,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並將在「十四五」時期不斷增加創新投入比重,推進實現在改變技術領域競爭態勢的顛覆性技術上取得「從0到1」的重大突破。
  • 航天製造材料取得新突破,中復神鷹助飛,中國縮短領域差距
    近日,航天軍工製造材料研製傳來一個好消息,我國目前碳纖維生產製造的龍頭企業中復神鷹碳公司宣布即日起正式推出M40級碳纖維產品,這一喜訊使國人精神一振。據悉,還在數年前的時候,西方幾個先進國家在該軍工材料的研發生產製造上就走在了中國前面,大大領先於我們。
  • 軍工行業:改革專題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新一屆政府和軍委履新以來,軍工行業迎來較大的變革。這一變革不僅體現在以海軍裝備為代表的武器裝備投入上,同時也體現為軍工企業類資產注入(整體上市)的持續推進,以及軍隊體制編制、軍品定價機制、軍民結合、管理層持股、軍工科研院所改制等一系列變革中。綜合來看,我們認為軍工行業的變革將為板塊帶來中短期業績改善及中長期成長的驅動力,驅動板塊估值中樞上行。
  • 中國版「馬斯克」?成都商業航天飛出「新高度」
    本次發射順利將國電高科天啟11星精確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星河動力公司實施的首次發射任務,也是中國民營商業火箭首次進入500公裡太陽同步軌道,是中國商業航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簡陽市委宣傳部供圖) 星河動力新一代商業運載火箭創新研發生產基地項目位於簡陽市的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發射成功後,外界期待,這裡是否會走出中國「馬斯克」?而根據知名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史坦利的預計,到2040年全球太空經濟的價值將會達到1萬億美金,這也意味著成都的航天產業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
  • 王洋:中國商業航天的拓荒者,這次要把視角調向更遠
    一個是2014年,國務院首個支持商業航天發展的政策出臺,標誌著中國商業航天的起步;一個是2020年,發改委首次就「新基建」概念和內涵做出正式解釋,「衛星網際網路」首次被納入「新基建」範圍,再一次將中國商業航天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 運載火箭會學習 航天運輸航班化 中國航天大會展示未來願景
    此後,神舟飛天,嫦娥探月,天宮對接,北鬥組網……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國航天大會期間,「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介紹了我國航天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展示了一系列航天實物和模型。
  • 中原內配:公司參股的軍工企業航天和興取得營業收入12,650.46萬元...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月8日訊,有投資者向中原內配(002448)提問, 公司參股的軍工企業,經營情況如何?有投資收益嗎?公司回答表示,2020年3月,公司總投資人民幣10,560萬元參股北京航天和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和興」),持有其19.82%的股權,不納入上市公司合併報表範圍。航天和興是一家能夠向航天軍工客戶及民用商業客戶提供科研設計、總裝集成和發射服務一整套全流程服務的軍工民營企業。
  • 中國航天新突破!最強固體火箭發動機熱試車成功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消息,7月2日,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固體助推發動機與伺服系統首次地面聯合熱試車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研製工作又邁出關鍵一步。該型發動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研製,直徑2米,採用分段對接技術,是我國目前裝藥量最大、推力最大、工作時間最長的固體火箭發動機。
  • 中國商業航天發展迅速 商業航天離我們有多近?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總工藝師符志民在近日召開的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透露,由該公司投資的火箭產業園、衛星產業園的產線建成後,將向廣大商業航天企業開放使用。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是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產業基地。其建設速度與規模,反映了我國商業航天的發展情況。在此次論壇上,大批產業項目籤約入駐該基地。
  • 新飛船+新火箭 中國航天邁向「四月突破」
    來源:海外網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按比例縮小模型亮相珠海航展。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雄姿。本文配圖均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提供最美人間四月天,春光不負趕路人。在充滿無限希望的明媚春天裡,一路風雨兼程的中國航天人正奮力實現新的突破。
  • 2020年中國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2020年,國際航天界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發展成績仍然可圈可點,「隼鳥2號」任務使人類首次獲得小行星地下物質樣本,載人龍飛船成功發射正式開啟商業載人航天,「星鏈」低軌網際網路星座大規模部署等航天事件廣受關注。同時,中國的嫦娥五號任務、北鬥全球組網工程和火星探測器發射均入選年度世界航天十大新聞,顯示出中國航天在世界航天領域已佔據重要地位。
  • 回望「十三五」 | 中國航天科工成績單!
    習近平總書記在賀電中指出,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建設航天強國」的戰略部署,作為中國航天事業的主力軍之一,中國航天科工積極參與並圓滿完成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北鬥導航等國家重大航天任務,並率先擎起了中國商業航天發展的大旗。
  • 星辰大海,中國航天的高光時刻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十三五」期間,我國火箭技術攻關取得多項階段性成果。重型運載火箭開展關鍵技術深化研製,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可重複使用天地往返飛行器、組合動力飛行器等新技術領域研發取得突破,相繼完成了演示驗證等工作。
  • 340裡再續王者傳奇 天能電池的洛陽之行
    河南洛陽,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主要發源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稱。洛陽因牡丹聞名,故享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譽。
  • 航天軍工先後迎來密集的新聞催化
    航天軍工先後迎來密集的新聞催化 據央視11月17日新聞報導,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17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試驗後,垂直轉移至發射區,計劃11月下旬適時發射。此外,此前發射的「田文一號」探測器也突破了新的飛行裡程,超過3億公裡。中國首個深空天線陣系統也已正式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