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製造材料取得新突破,中復神鷹助飛,中國縮短領域差距

2021-01-10 科技新時期

近日,航天軍工製造材料研製傳來一個好消息,我國目前碳纖維生產製造的龍頭企業中復神鷹碳公司宣布即日起正式推出M40級碳纖維產品,這一喜訊使國人精神一振。據悉,還在數年前的時候,西方幾個先進國家在該軍工材料的研發生產製造上就走在了中國前面,大大領先於我們。而好的材料對航天軍工等相關行業至關重要,制約著我國這些領域的發展。

中復神鷹公司按照我國發展戰略,堅持走自主開發,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不再按以前「以買代研」方法來辦科研的事情,抓住制約我國發展的重難點技術問題實施攻關,沉心靜氣終於在一年之後有了突破,推出自主研發生產的M40級碳纖維產品,不僅結束西方國家在此技術上的長期壟斷形勢,縮小了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還提振了國內相關技術自主創新企業的信心,也有利於形成新的產業格局。除此之外,中復神鷹還具備向國際市場供應T800級碳纖維的資質,這在我國目前也是唯一的一家。公司在今年還自主研發了T1000碳纖維生產線,已經實現投產,運行平穩。

碳纖維含碳量在90%以上,是一種高強高模的無機高分子纖維,具有相當獨特和出眾的多種性能,對高溫、腐蝕、磨擦均有抗力,擁有導電導熱等多種優異的性能,重量比鋁輕,強度超過鋼鐵,被稱作材料工業的「明珠」。

它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和軍事領域,在民間的其它產品製造中也一展身手。雖然碳纖維材料有許多的優點,但它的生產卻極其不易,生產工藝流程長,需要突破技術方面的困難多。因此,一直以來世界上掌握核心技術的製造企業不多,長期被美國和日本等技術先進的國家壟斷,而且對中國在該技術上的發展設置了禁運等限制,使我國始終處於低端領域。在該材料的生產環節,據說作為行業佼佼者的日本東麗公司也曾無法保證原絲質量,在開發研製上遇到過攔路虎。

中復神鷹此次推出的碳纖維產品拉升強度高達4500MPa,模量達到380Gpa。這一材料的研發生產將提高戰機和太空飛行器的各項能力,使我國的軍事航天裝備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對我國的國防安全和相關領域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從中,我們看到了中國高速的發展現狀,以及堅持技術自主創新的決心,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新技術研製成功,期待越來越多的像中復神鷹一樣的企業能夠給我們帶來驚喜。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取得突破,但與美國還有10年差距?老院士說了一句實話
    隨著我國在航天領域不斷取得突破,不少人對此提出疑問,既然如今我國在航天領域發展的如此快速,那麼與美國相比又何如呢?但相比之下,美國在航天領域方面的發展要比我們更加快速。此前有人表示,中美兩國在航天領域的差距也就十年時間,但一位航天局的老院士卻對此有不一樣的看法,認為雙方的真實差距要比我們想像的更大。
  • 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發布會舉行,安徽華茂、中復神鷹榮獲工業界...
    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發布會舉行,安徽華茂、中復神鷹榮獲工業界「奧斯卡」獎 2020-12-29 15:32:27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12月27日,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發布會
  • 新材料產業的發展趨勢及熱點領域
    其中,美國處於新材料產業發展全面領先的位置,日本在納米科技、電子信息材料,歐洲在複合結構材料、化工材料、納米材料,具有明顯優勢。中國在半導體照明、稀土永磁材料、人工晶體材料,韓國在顯示材料、存儲材料,俄羅斯在航空航天材料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
  • 開創航空航天領域大尺寸增材製造技術新時代
    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製造領域的典型代表技術,3D列印的發展時刻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而金屬高性能增材製造技術(金屬3D列印技術)被業內專家視為3D列印領域高難度、高標準的發展分支,在工業製造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更是體現出顯著的技術優勢。5月5日,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將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 中國航天取得重大突破
    日前,中國一項令人矚目的航天技術在國外航天圈裡炸開了鍋。引發這一軒然大波的就是中國於近日發射了「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報導稱,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一枚長徵2F運載火箭將該太空飛行器送入了軌道。在軌飛行2天後,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這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 航天領域取得新突破,中國版「旅行者」號將誕生?徵途是星辰大海
    但想要進行長時間、遠距離的太空探索,目前還面臨著諸多限制,其中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太空飛行器的動力推進裝置的問題,如何確保太空飛行器穩定運行數年時間成重中之重。最近,中國航天在一關鍵技術上取得了新突破,為長時間、遠距離的太空探索提供了可能性。
  • 創新攻堅 獻禮國慶——中國建材展廳再添新材料!
    >中國建材作為一家具有改革和創新精神的中央企業,砥礪奮進,創新發展,推進水泥產業升級優化,解決材料領域「卡脖子」技術,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形成基礎建材、新材料、工程技術服務三足鼎立的業務格局在今年的國慶節,再將我們的最新材料成果整理分享。我們正在用科技、用材料,改變和影響著世界,相信你會看到一個孕育著新機和活力的中國建材!水泥基材料水工大壩用特種水泥(中國建材總院)水工大壩用特種水泥為低熱矽酸鹽水泥,是中國建材總院歷時數年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為解決水工大壩「溫度裂縫」世界性難題開闢了新技術途徑。
  • 我國勢如破竹,航天領域再獲新突破,美俄感嘆:實力不容小覷
    > 大家有所不知,後泵擺技術是航空航天領域中最重要的技術之一,無論是火箭的發射還是空間飛行器的推進都需要這項技術。 近幾年來,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例如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以及中國北鬥全球組網等等激動人心的好消息,讓我國的航天事業一步步走上新臺階。
  • 中國擁有這款太空飛行器,將在航天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航空航天領域是當今人類最前沿的領域。在這一領域,最先進的科研人員和最強大的人類經濟知識匯集在一起。前進到更遙遠的空間是人類堅定不移的目標。特別是近年來,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發展很快。長徵7月7日是目前中國最重要的運載火箭,它將在我國承擔新一代載人太空飛行器的發射。但是,這種運載火箭與世界先進水平之間仍有很大差距。
  • 科技創新讓中國紡織業跨入世界先進之列
    談到自主創新不能不提中復神鷹,該公司牽頭完成的「百噸級超高強度碳纖維工程化關鍵技術」項目獲「紡織之光」2020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碳纖維是武器裝備和戰略新興產業亟需的關鍵物資,是國外長期實施技術封鎖和產品壟斷的新材料。國內已經突破千噸T700、T800級高性能碳纖維製備技術,但幹噴溼紡T1000G級超高性能碳纖維工程化技術仍處於空白。
  • 巨大突破!中科院研發的納米新材料即將面世,航天領域也將受益
    隨著時代的發展,工業時代到來,各種各樣的新興行業隨之出現,在工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對於工業材料這一方面的技術也在不斷精進著,在金屬材料之外,人們還在開採的石油中提煉塑料,而這些塑料在如今的生活中更是運用廣泛。
  • 科技創新讓中國紡織業跨入世界先進之列
    談到自主創新不能不提中復神鷹,該公司牽頭完成的「百噸級超高強度碳纖維工程化關鍵技術」項目獲「紡織之光」2020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碳纖維是武器裝備和戰略新興產業亟需的關鍵物資,是國外長期實施技術封鎖和產品壟斷的新材料。
  • 我國航天科技取得新突破,金屬3D列印已應用於運載火箭產品中
    今天的我們中國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世界級航天大國,新一代中國航天人正用技術創新、不畏艱難、勇於探索承擔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助推我們中國從世界級航天大國向世界級航天強國奮力前行、闊步邁進!近日,我國航天領域又傳來好消息,就是我國已實現金屬3D列印技術在運載火箭上的工程應用!
  • 我國一高端的新材料取得重大突破,這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家人們在科學技術領域,中國早已脫胎換骨,經過中國科學家的不斷努力,石墨烯材料的研究終於取得了進展。那很多人會問了石墨烯材料的作用是什麼?很多人覺得,石墨烯是碳的替代材料,但並非如此,它是一種二維碳納米材料,可以廣泛用於生物學,材料科學,能源等領域。此外,它還具有光伏發電的特性,是一種非常高端的新材料。此外,還能夠在飛彈上傳導熱量,石墨烯也非常堅韌。很多國家都非常的喜愛這種材料,也很重視,石墨烯材料可用於製造超導材料,這對武器裝備的開發至關重要。中國終於實現了追趕。
  • 中國商業航天取得新突破,洛陽為何能發揮重要作用?軍工底蘊深厚
    中國商業航天取得新突破,洛陽為何能發揮重要作用?軍工底蘊深厚商業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未來發展目標之一,對於國民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縱觀世界航天強國,在商業運載火箭上都是頗有建樹的。美國商業運載火箭技術極為成熟,並且能夠獨立實現載人航天。
  • 中國突破航天推進關鍵技術,霍爾推力器取得傲人成績
    中國的科技發展雖然在近幾年十分迅速,但是整體技術還是落後於歐美。在航天領域也一直都是美國和俄羅斯稱霸,直到中國2000年之後,中國加入了太空鬥爭之中,這個局勢有所改變。而如今中國完全有後來居上的架勢,航空領域的科技發展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 中國航空發動機材料重大突破:強度質量超美國
    昨天,南京理工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該校陳光教授團隊研製的新型鈦鋁合金承溫能力能夠達到900℃以上,比現有發動機核心部件材料的耐高溫能力提高150℃-250℃以上。6月20日,國際頂級期刊《自然材料》在線發表了其相關成果。發布會上專家介紹,目前製成我國航空發動機核心部件葉片的材料是鎳基合金,其耐高溫能力在650℃-750℃,溫度一旦更高,材料就會「蠕變」即慢慢發生變形。
  • 中國航天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升空
    也許是昔日的輝煌讓世界惶恐不安,也許是曾經的落後讓世界食髓知味,如今越來越強大的中國,是很多西方國家不願意看到的。猶記得新中國成立之初,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各種封鎖孤立,沉沉地打擊著這個如新生兒似的國家。俗話說,沒有傘的孩子就要學會奔跑。
  • 機械工程學科「機械製造」領域發展研究 ——《2018-2019機械工程...
    《報告》主要概述了近幾年我國在機械製造科學研究以及在不同工業領域應用中取得的創新性和標誌性研究進展,通過對國內外研究進展進行對比,對今後機械製造理論和應用技術的研究趨勢進行了展望。在高效高質加工領域,大連理工大學賈振元等建立了碳纖維複合材料(復材)新切削理論體系,發明的鑽、銑削等九個系列新型復材切削刀具、加工技術及工藝,相比於國外及傳統刀具,加工損傷由毫米量級降至0.1mm以內,刀具壽命提升2-7倍,加工效率提升3-4倍,加工精度提升50%。成果已應用於航天一院、三院、中航工業和中國商飛等企業復材構件的加工製造中。
  • 碳纖維行業深度報告:下遊應用領域廣闊,國內增長空間巨大
    碳纖維具有目前其他任何材料無可比擬的高比強度(強度比密度)和高比剛度(模量比密度),還具有低比重、耐腐蝕、耐疲勞、耐高溫、膨脹係數小等特性,被譽為「新材料之王」,廣泛應用於國防工業以及高性能民用領域,主要包括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能源裝備、工程機械、交通設施等,是一種國家亟需、應用前景廣闊的戰略性新材料.碳纖維可按多維度進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