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領域取得新突破,中國版「旅行者」號將誕生?徵途是星辰大海

2020-12-06 騰訊網

廣闊又美麗的太空

探索太空一直是經久不衰的話題,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人們也越來越熱衷於太空探索。但想要進行長時間、遠距離的太空探索,目前還面臨著諸多限制,其中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太空飛行器的動力推進裝置的問題,如何確保太空飛行器穩定運行數年時間成重中之重。最近,中國航天在一關鍵技術上取得了新突破,為長時間、遠距離的太空探索提供了可能性。

據報導,近日,航天科技集團六院801所研製的中國首款20千瓦大功率霍爾推力器成功完成點火試驗,點火時間累計達8小時,點火次數超過30次。該推力器的成功研發,實現了中國霍爾電推力器推力從毫牛級向牛級的跨越。在試驗過程中,推力器點火可靠,運行平穩,工作參數穩定,實測推力1牛,比衝3068秒,效率大於70%,性能指標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那什麼是霍爾推力器?

中國研製的幾款霍爾推進器資料圖

霍爾推力器是一種先進的電推進裝置,通常被用於執行長時間任務的太空飛行器,在衛星位置保持和姿態控制領域被廣泛應用,具有結構簡單、高比衝、高效率等優點,是未來空間飛行器的首選推進裝置之一。而中國這次研製的霍爾推力器在設計中採用了空心陰極中置、磁屏蔽長壽命等新技術,大大提高了該推力器的性能。並且在研製中先後攻克了多個關鍵技術,使其具有推力大、比衝高、工作壽命長、可靠性高等特點,可為大型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中型與重型全電推平臺、深空探測器、地球軌道空間運輸平臺、太空擺渡車等太空飛行器的軌道機動轉移,在軌位保和姿態控制等任務提供高效動力支撐。霍爾推力器對探索太空有什麼意義?

太空飛行器

眾所周知,目前全世界的航天計劃基本是圍繞著近地外太空以及月球開展,只有極少數太空飛行器會進行月球以外的太空探索。這是因為,幾乎任何超越月球的任務,無論是載人的還是無人的,都將要求太空飛行器至少在數年內保持安全運行。太空中星體之間的距離以光年記,太空飛行器如果做不到保持數年的安全運行,對於深空探索將毫無意義。不過,這種情況正在逐漸的被改變,近些年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到探測火星這樣的更遠距離的太空探索上。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霍爾推進器這樣的先進推進裝置,讓太空探索有了更多的可能。而中國這次在霍爾推力器上取得的新突破,也讓中國距離實現深空探測更近一步,或許會開啟中國太空探索的新篇章。

在霍爾推進器的發展上,中國只是個後起之秀,早在上世紀50、60年代,美國和前蘇聯就開展了關於霍爾推進器的研究,而中國直到2015年才突破這個技術壁壘,追趕上來。經過幾年時間的發展沉澱,中國在霍爾推進器上走到世界先進水平,說不定未來不久,中國版的「旅行者」號也會出現,助力中國的太空探索事業。

「旅行者」號

不光是霍爾推進器,其實中國航天扮演的也是一個後起之秀的角色。相比於美俄等航天大國,中國的航天事業起步是比較晚的,但中國航天卻克服了重重困難,迎頭趕上,後來居上,實現彎道超車,畢竟,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餘果)

相關焦點

  • 旅行者一號衝出太陽系: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旅行者一號衝出太陽系: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衝鋒耗 • 2014-09-15 16:46:31
  • ​致敬中國航天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致敬中國航天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2020-12-04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國徵途 | 星辰大海
    從『嫦娥奔月』,到『嫦娥四號』探測器從『玉兔搗藥』,到『玉兔二號』月球車中國航天人,一步步把『飛天夢』變成現實>2020年4月24日第5個『中國航天日』國家航天局宣布我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 中國航天傳出好消息,太空動力裝置點火成功,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
    國內網站報導,中國航天傳出好消息,航天科技集團六院801所研製的我國首款牛級推力霍爾推力器點火成功,標誌著我國實現了霍爾電推力器推力從毫牛級向牛級的重大突破。霍爾推力器屬於龐大的電推力器家族中的一員,本質原理就是將太陽能帆板獲取的電能轉變成動能的一種發動機,這套理論在上世紀60年被科學家所提出,美蘇歐三方率先在該領域下大力研究。應用領域方面,霍爾助力器未來將用於參與長期太空探測任務的飛船,包括為深空探測器提供續航動力和空間站轉向,俄羅斯物理專家就曾表示,若這種推力器真的能研發成功,絕對是太空遠航探測的一次全新革命。
  • 「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出圈史:從日漫名句到中國航天夢
    2010年,知名作家今何在出版了一本講述陸遜的複製人在宇宙時代的命運的小說,標題叫《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這個時候還是「我的」,不是「我們」 2014年,花千芳出版了一部講述中國近代史的作品《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 星辰大海,徵途在前,中國航天令人驕傲
    ​50年前,一曲東方紅響徹茫茫宇宙,中國向著星空邁出了第一步,開啟了太空時代。在這50年裡,中國航天事業飛速發展,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傲人成就。神舟飛天、嫦娥奔月、北鬥組網、天問升空,中國的航天事業在穩步發展,然而隨著spacex橫空出世,刷新了一個又一個成就,越來越多的人會想,中國的航天技術到底行不行?
  • 《中國航天系列「星辰大海」紀念票》票面設計有獎徵集活動開始啦
    追尋星空的腳步從未停止,現在,出發去更遠的徵途!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在迎接第五個&34;之際,中國航天文創(CASCI)將與京港地鐵聯合推出《中國航天系列「星辰大海」紀念票》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現面向大眾公開徵集「地鐵單程紀念票」票面設計。
  • 「央視快評」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7月31日上午,人民大會堂,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布:「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標誌著歷經數十年拼搏,北鬥終於圓夢蒼穹,從「中國北鬥」成為「世界北鬥」。這一偉大成就,必將為我們再攀世界航天科技高峰注入強大信心和動力。
  • 航天人打贏「翻身仗」,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一時間,國內外關於「『長五遙二』發射失利」的輿論席捲而來,「中國航天進入至暗時刻」的聲音不絕於耳。「枕戈飲膽九百天,萬般磨礪難盡言。」如今,總師李東寫詩一首紀念「胖五」發射成功,這又何嘗不是所有航天工作人員打贏這場「翻身仗」的心路歷程。為了排查發射失利原因,研製團隊迎難而上,實施技術和管理「雙歸零」。
  • 赴星辰大海徵途,為中國航天加油
    這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羅弗巧樂卡帶你解讀下,「中國可重複使用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著陸」的意義:此次天地往返測試完全成功,中國在可復用航天運載器
  • 中國航天自主創新的重大突破
    本報特約評論員今日社評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從「北鬥」造福人類到空間站開門納客,中國航天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在一些前沿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甚至「領跑」的跨越。嫦娥五號一次次精準入微的操作,創造了我國深空探測任務領域新的技術高度,標誌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並在一些尖端科學領域取得了領先優勢。
  • 性能世界領先,中國航天神器終獲突破,星辰大海已不再遙遠
    圖為啟動後的霍爾推進器 最近中國再次傳出好消息,中國一款最新的航天神器終獲突破,試驗完美成功,它就是新型大推力霍爾推進器,這款裝置研發成功的消息讓航天專家們很是激動,有專家表示這款發動機不用火箭就能推動衛星,在它投入使用後中國就將開啟大航海時代,星辰大海已不再遙遠。
  • 星辰大海,中國航天的高光時刻
    5年來,中國航天在重大工程推進、技術創新迭代、運營模式探索等多方面取得顯著進展,成績斐然。「一箭雙星」方式將北鬥三號首批組網衛星送上太空,開啟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的新時代。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十三五」期間,我國火箭技術攻關取得多項階段性成果。重型運載火箭開展關鍵技術深化研製,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可重複使用天地往返飛行器、組合動力飛行器等新技術領域研發取得突破,相繼完成了演示驗證等工作。
  • 浩瀚宇宙,星辰大海,中國航天火星登陸是個起點,好奇號不再孤單
    2020年是火星探測的周期,全球有四大火星任務,中國也將在今年7月份發射火星探測器進軍火星。4月24日「中國航天日」的上午10時,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將公布。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類的序幕。
  • 中國不光要造核動力航母,還將建造核能太空穿梭機進軍星辰大海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前段時間中國將建造核動力航母的新聞讓網友激動萬分。而最近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院長劉志讓向記者介紹,正聯合國內核動力相關研究設計單位,開展空間核動力方案論證和關鍵技術研究工作,後續將形成核熱、核電等多種方案,拓展空間任務的適應性。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當1961年加加林踏入東方1號飛船座艙那歷史的一刻,人類向無盡太空探索的腳步便展開了徵程。猶如16世紀開始的大航海時代一般,各個國家爭先恐後的開始了對未知宇宙的探索,不過這次我們中國並沒有像大航海時代那時落於人後。
  • 中國擁有這款太空飛行器,將在航天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航空航天領域是當今人類最前沿的領域。在這一領域,最先進的科研人員和最強大的人類經濟知識匯集在一起。前進到更遙遠的空間是人類堅定不移的目標。特別是近年來,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發展很快。該太空飛行器主要依靠火箭作為助推設備,將其送入指定軌道以使其能夠正常運行。長徵7月7日是目前中國最重要的運載火箭,它將在我國承擔新一代載人太空飛行器的發射。但是,這種運載火箭與世界先進水平之間仍有很大差距。
  • 執著「天問」,擁抱星辰大海 ——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側記
    >  4月23日,中國航天513所科技人員通過網絡直播向觀眾講解嫦娥衛星飛行軌道圖。……」  兩千多年前,中國偉大詩人屈原在長詩《天問》中,從宇宙之本源到陰陽之俱化,從天地之構造到星辰之往亙,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進行想像與發問。兩千多年後,中國人將帶著「天問」的精神飛向火星,甚至更遠的行星,擁抱星辰大海。  4月24日,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在線上舉行,中國行星探測任務的名稱揭曉——「天問」,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
  • 土衛九逆向公轉,解開土衛行星的共軌之謎,旅行者號踏上新徵途
    土衛九逆向公轉,解開土衛行星的共軌之謎,旅行者號踏上新徵途嗨嘍大家好,歡迎來到夏目的宇宙探索,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的就是土星家族。1979年先驅者11號又拍下其中一顆衛星照片。後來旅行者1號飛船把這兩顆衛星都拍了下來,並測得它們的軌道參數。
  • 中美航天領域大比對,中國航天是否已經讓美國不夠格、高攀不起?
    今天上網搜索了一下中國空間站「天宮號」的相關消息,結果搜索了一大堆「印度如獲至寶,成功加入中國空間站項目」、「中國空間站美國已經高攀不起」、「中國拒絕美國加入空間站,是因為不夠格」。難道中國航天已經強大到如此地步,連航天頭號玩家美國都不夠資格,高攀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