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國航天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2020-12-10 澎湃新聞

​致敬中國航天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2020-12-04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萬眾矚目的「嫦娥五號」終於亮相了!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嫦娥五號」是探月工程三步走

收官之作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計劃,在國務院正式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後,工程領導小組便將其命名為「嫦娥工程」,中國探月工程用「嫦娥奔月」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來命名,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中國人「奔月」的決心。

「嫦娥工程」按計劃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以及「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目前已經發射的「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探測器,還有即將發射的「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探測器,都屬於無人月球探測階段,又分為「繞」「落」「回」三步走。

2007年,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13天後進入月球環繞軌道展開科學探測,並成功獲取了全月球影像圖。第一步「繞月」順利完成。

2013年12月,嫦娥三號的成功落月,實現了中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地外天體的軟著陸。

2019年1月,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首次實現了月球背面的軟著陸。

嫦娥五號任務,就是承擔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中的「回」,也就是首次進行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

嫦娥五號有望創造探月工程

5個「中國首次」

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集土壤樣本;首次從月球表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實現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首次實現對月壤的存儲、分析和研究。可以說本次嫦娥五號探月工程將會是中國對月球探測的一個裡程碑,在得到完整月球土壤樣本後,通過分析比對,我們可以獲得對於月球更多的認知,在未來可以在建設月球空間站,並向更深遠的太空進行探索。

人類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人類的探索精神是偉大的。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中國人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太空探索在給我們帶來全新的技術,全新的挑戰和進取精神的同時,也讓我們學會面對嚴峻現實問題時依然保持樂觀自信的心態。武威市圖書館讀聯體特別推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數字資源閱讀推薦專題。

好書推薦

《李鳴生航天七部曲》

推薦理由:

「航天七部曲」是著名作家李鳴生二十年的心血之作,李鳴生曾在發射場度過十五個春秋,先後採訪過錢學森等上百名專家,是中國航天的創業者、見證者和記錄者。本套書開創性地打造了中國唯一一部文學化的航天通史,不僅打破了中國幾十年來寫科技題材的思維模式,還將文學從一貫書寫陸地文明的歷史轉向書寫空間文明的歷史,為中國文學開闢了一片新的風景,堪稱從陸地到太空的一次文學遠徵!

《三體》

推薦理由:

《三體》是我國最負盛名的科幻小說,其作者是我國作家劉慈欣,他憑藉該作品獲得第七十三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該作品是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2•黑暗林》、《三體3•死神永生》三部組成。《三體》以氣勢宏大的故事架構、瑰麗新奇的科學想像、濃郁樸素的人文反思,抒寫了一部帶有崇高意蘊的太空史詩。他是一部純粹的「硬科幻」作品,是一個與科學理論、邏輯推演都自洽的世界。

《流浪地球》

推薦理由:

提起《流浪地球》大家都不陌生,它榮獲2000年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曾經口碑票房雙高的電影《流浪地球》改編自本作。小說講述了太陽即將變成紅巨星,毀滅全太陽系裡的行星,人類啟動龐大的地球逃脫計劃,在地球的一側安裝上巨大的地球發動機,將整個巨大地球環境圈化為的移民方舟,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相比於電影,小說更側重跨越時代的悲壯和對人性的思考,值得一讀。

以上數字資源均可在

武威市圖書館讀聯體小程序

免費暢享

原標題:《​致敬中國航天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大國徵途 | 星辰大海
    從『嫦娥奔月』,到『嫦娥四號』探測器從『玉兔搗藥』,到『玉兔二號』月球車中國航天人飛天夢』變成現實2020年4月24日第5個『中國航天日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圖片來源:@人民日報)中國正在開啟宇宙
  • 航天人打贏「翻身仗」,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這些日子裡,有人犧牲了和家人的團聚時光,告別平靜生活;有人夜以繼日工作,導致身體「和老人一樣差」;而更令人崩潰的是,第二次歸零後,「大改」的發動機在距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的試車時刻,氧渦輪泵再次出現裂紋……然而,苦痛與壓抑打不倒中國航天人,兩年間,400多個重大關鍵環節的梳理、600多次各類技術研討會、1000多項計算仿真和地面試驗後,終見箭起海之南。
  • 「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出圈史:從日漫名句到中國航天夢
    前幾天嫦娥五號發射,你又看到所有人刷這句話了對不對? 這句話仿佛已經成了我國航天事業與科幻作品的代名詞,卻不是每個人都知道, 它來自一個日本人寫的科幻小說中的「外星德國人*」。
  • 星辰大海,徵途在前,中國航天令人驕傲
    ​50年前,一曲東方紅響徹茫茫宇宙,中國向著星空邁出了第一步,開啟了太空時代。在這50年裡,中國航天事業飛速發展,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傲人成就。神舟飛天、嫦娥奔月、北鬥組網、天問升空,中國的航天事業在穩步發展,然而隨著spacex橫空出世,刷新了一個又一個成就,越來越多的人會想,中國的航天技術到底行不行?
  • 旅行者一號衝出太陽系: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旅行者一號衝出太陽系: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衝鋒耗 • 2014-09-15 16:46:31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猶如16世紀開始的大航海時代一般,各個國家爭先恐後的開始了對未知宇宙的探索,不過這次我們中國並沒有像大航海時代那時落於人後。看著火箭伴隨著巨大的轟鳴以第一宇宙速度帶著自豪與榮耀飛向太空,我們終於可以仰著頭大聲喊出——我們也能探索太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 「央視快評」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這標誌著歷經數十年拼搏,北鬥終於圓夢蒼穹,從「中國北鬥」成為「世界北鬥」。這一偉大成就,必將為我們再攀世界航天科技高峰注入強大信心和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今年6月23日,伴隨著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成為世界上第四個全球導航系統。
  • 《中國航天系列「星辰大海」紀念票》票面設計有獎徵集活動開始啦
    追尋星空的腳步從未停止,現在,出發去更遠的徵途!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在迎接第五個&34;之際,中國航天文創(CASCI)將與京港地鐵聯合推出《中國航天系列「星辰大海」紀念票》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現面向大眾公開徵集「地鐵單程紀念票」票面設計。
  • 中國航天日|目標星辰大海,出發!
    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悠揚的曲調第一次在寂靜的宇宙中響起,拉開了中國人進入太空、探索宇宙奧秘的序幕,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第一個裡程碑。因此,中國航天日被定在4月24日。回首過去幾十年的航天曆程,從「兩彈一星」到神舟飛船,從東方紅一號到嫦娥飛天,從無人飛行到太空行走……風雲、神舟、天宮、長徵、北鬥,每一個名稱背後都是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的奮鬥史。正如航天人入隊誓詞所說的那樣:「我自願從事載人航天事業……英勇無畏,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甘願為載人航天事業奮鬥終身!」
  • 中國航天日,青島智騰向航天人致敬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自主研發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的紀念日。1970年4月24日,夜,隨著酒泉衛星發射場「發射」口令的下達,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升空了。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天問一號」飛天記
    火星,中國人來了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備受關注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在當日正式公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該名稱源於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讓人激動不已的科幻電影《星際探索》
    儘管在登月工程結束之後世界各國在航天事業上就再也沒有重大突破,但是人類對茫茫宇宙的探索卻從未停止過。2019年剛剛上映的科幻電影《星際探索》就為我們展現了地球人對宇宙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以及讓人激動不已的前景。
  •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對星辰大海的嚮往
    7月23日,隨著火星探測器進入太空,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拉開帷幕,中國航天正式開啟「攬星九天」的行星探測計劃,踏上探索星辰大海的雄偉徵程。中華民族對浩瀚星空的嚮往貫穿歷史長河。邁向星辰大海,必要克服風浪。深空探測難度大、成功率低。「天問一號」將在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需要解決太空飛行器長期自主管理、火星制動捕獲著陸、火星表面巡視、火星科學探測等一系列技術難題。風高浪急,是考驗更是鍛鍊。
  • 執著「天問」,擁抱星辰大海 ——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側記
    ……」  兩千多年前,中國偉大詩人屈原在長詩《天問》中,從宇宙之本源到陰陽之俱化,從天地之構造到星辰之往亙,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進行想像與發問。兩千多年後,中國人將帶著「天問」的精神飛向火星,甚至更遠的行星,擁抱星辰大海。  4月24日,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在線上舉行,中國行星探測任務的名稱揭曉——「天問」,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
  • 芳華·榮光|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今年光榮退休的108名警察在現場觀看了儀式活動,全省各監獄單位通過視頻形式收看了直播,場外13000多人通過南方+在線直播平臺同步收看了圖文直播。,每一位都是廣東監獄的財富,值得我們珍惜;每一位都是廣東監獄的榜樣,值得我們致敬。
  • 網絡流行語科普 少女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少女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4-16 16:34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少女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什麼意思什麼梗? 意思是:少女應追尋的是燦爛、美好的未來。
  •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對星辰大海的嚮往
    本報評論員7月23日,隨著火星探測器進入太空,我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拉開帷幕,中國航天正式開啟「攬星九天」的行星探測計劃,踏上探索星辰大海的雄偉徵程。中華民族對浩瀚星空的嚮往貫穿歷史長河。早在春秋時期,火星就因形似熒熒之火、行蹤捉摸不定而被稱之為「熒惑」;戰國時代,屈原更是向天發出「日月安屬,列星安陳」的疑問。
  •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一篇關於《星際穿越》的非典型影評
    我想像諾蘭一樣大聲疾呼:為了子孫後代,為了人類的未來和福祉,請不要沉湎於眼前的安樂吧,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上面最後的這句豪邁宣言,據說出自普希金的《致大海》,被田中芳樹的《銀河英雄傳說》引用過,被《海賊王》引用過,被今何在在同名科幻作品中引用過,也被《三體》的作者劉慈欣引用過。幾乎可以說,在所有「太空奧德賽」主題的科幻作品中,這是永恆的主題。
  • 科幻詩歌:遠航.星辰大海的徵途
    中子星點亮宇宙的心燈引力波召喚著勇者揚帆起航星光燦爛的深處有無窮的秘密那在量子潮水中捲曲著的弦等著誰去將它彈起今後宇宙中將充滿了人類的歌聲傳遍每一個未知的角落引起不同時空不同智慧的共鳴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 赴星辰大海徵途,為中國航天加油
    羅弗巧樂卡帶你解讀下,「中國可重複使用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著陸」的意義:此次天地往返測試完全成功,中國在可復用航天運載器(RLV)領域走出關鍵性的一步,和米國波音的X-37B、歐洲航天局的「太空騎士」槓上了,未來說走就走、可去可回的「太空巴士」應該有中國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