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4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萬眾矚目的「嫦娥五號」終於亮相了!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嫦娥五號」是探月工程三步走
收官之作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計劃,在國務院正式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後,工程領導小組便將其命名為「嫦娥工程」,中國探月工程用「嫦娥奔月」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來命名,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中國人「奔月」的決心。
「嫦娥工程」按計劃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以及「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目前已經發射的「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探測器,還有即將發射的「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探測器,都屬於無人月球探測階段,又分為「繞」「落」「回」三步走。
2007年,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13天後進入月球環繞軌道展開科學探測,並成功獲取了全月球影像圖。第一步「繞月」順利完成。
2013年12月,嫦娥三號的成功落月,實現了中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地外天體的軟著陸。
2019年1月,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首次實現了月球背面的軟著陸。
嫦娥五號任務,就是承擔探月工程三步走——「繞、落、回」中的「回」,也就是首次進行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
嫦娥五號有望創造探月工程
5個「中國首次」
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集土壤樣本;首次從月球表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軌道實現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首次實現對月壤的存儲、分析和研究。可以說本次嫦娥五號探月工程將會是中國對月球探測的一個裡程碑,在得到完整月球土壤樣本後,通過分析比對,我們可以獲得對於月球更多的認知,在未來可以在建設月球空間站,並向更深遠的太空進行探索。
人類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人類的探索精神是偉大的。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中國人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太空探索在給我們帶來全新的技術,全新的挑戰和進取精神的同時,也讓我們學會面對嚴峻現實問題時依然保持樂觀自信的心態。武威市圖書館讀聯體特別推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數字資源閱讀推薦專題。
好書推薦
《李鳴生航天七部曲》
推薦理由:
「航天七部曲」是著名作家李鳴生二十年的心血之作,李鳴生曾在發射場度過十五個春秋,先後採訪過錢學森等上百名專家,是中國航天的創業者、見證者和記錄者。本套書開創性地打造了中國唯一一部文學化的航天通史,不僅打破了中國幾十年來寫科技題材的思維模式,還將文學從一貫書寫陸地文明的歷史轉向書寫空間文明的歷史,為中國文學開闢了一片新的風景,堪稱從陸地到太空的一次文學遠徵!
《三體》
推薦理由:
《三體》是我國最負盛名的科幻小說,其作者是我國作家劉慈欣,他憑藉該作品獲得第七十三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該作品是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2•黑暗林》、《三體3•死神永生》三部組成。《三體》以氣勢宏大的故事架構、瑰麗新奇的科學想像、濃郁樸素的人文反思,抒寫了一部帶有崇高意蘊的太空史詩。他是一部純粹的「硬科幻」作品,是一個與科學理論、邏輯推演都自洽的世界。
《流浪地球》
推薦理由:
提起《流浪地球》大家都不陌生,它榮獲2000年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曾經口碑票房雙高的電影《流浪地球》改編自本作。小說講述了太陽即將變成紅巨星,毀滅全太陽系裡的行星,人類啟動龐大的地球逃脫計劃,在地球的一側安裝上巨大的地球發動機,將整個巨大地球環境圈化為的移民方舟,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相比於電影,小說更側重跨越時代的悲壯和對人性的思考,值得一讀。
以上數字資源均可在
武威市圖書館讀聯體小程序
免費暢享
原標題:《致敬中國航天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