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世界領先,中國航天神器終獲突破,星辰大海已不再遙遠

2020-11-23 騰訊網

圖為啟動後的霍爾推進器

最近中國再次傳出好消息,中國一款最新的航天神器終獲突破,試驗完美成功,它就是新型大推力霍爾推進器,這款裝置研發成功的消息讓航天專家們很是激動,有專家表示這款發動機不用火箭就能推動衛星,在它投入使用後中國就將開啟大航海時代,星辰大海已不再遙遠。

圖為啟動的霍爾推進器

航天事業的發展往往離不開火箭,任何飛船或者衛星的發射都需要火箭作為其動力源,將燃料燃燒後高速從燃燒室噴出利用牛頓第二定律獲得足夠的推力將載荷送上太空,然而火箭推力固然巨大,但其燃料消耗同樣巨大,短短幾分鐘就能將巨大的燃料罐徹底用完,而且還需要讓氧化劑與燃料共同組合才能提供推力,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限制了人類航天技術的發展。

而近期中國成功研發的牛級霍爾推進器則完全不同,它通過將電子與氙氣分子產生碰撞產生等離子體,並向後噴射等離子體,以此來提供推力,相比起普通的火箭發動機,霍爾推進器的燃料消耗非常小,而且只需要準備氙氣一種燃料就足夠,無需再提供氧化劑以供其使用,整套設備的體積更加小巧,能夠應用於更小的衛星以及深空探測器上,對人類日後的太空探索將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圖為尚未啟動的霍爾推進器

可以肯定的是,這款推進器在徹底成熟之後將會被安裝在太空的各種大型同步衛星,空間站等設施上,利用太陽能電板產生的電能對儲存的氙氣進行電離後噴出產生推力,雖然不大,但維持這些衛星的軌道以及進行輕微程度的變軌都是毫無問題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全世界範圍內的霍爾推進器推力都非常小,僅僅能提供千瓦級別的能量,雖然取得了重要進步,但也只是從微牛到達了牛級別的推力,最多只能用於發射升空後對衛星的姿態進行長時間的調整,雖然霍爾推進器已經取得較大成功,星辰大海也不再是夢,但距離能夠真正安裝在飛船上進行長距離飛行或者是改變小行星軌道這種預期使用方式還相差非常長的一段距離,最起碼要繼續研發,提升其推力,屆時星際大航海時代或許就將來臨。

圖為採用了霍爾推進器的衛星

總的來說,中國研發的這款牛級霍爾推進器,成功翻開了中國航天史上的新的篇章,目前只能用於衛星維持軌道等用途,但未來成功提高其推力之後,世界航天都將因此而改變,飛船僅僅依賴少量氫氣與來自太陽的陽光所轉化的電能就能為飛船提供動力,沒有了燃料限制,人類的星際大航海時代即將到來。

相關焦點

  • 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
    南方日報訊 (特派記者/王詩堃)18日上午,以「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究發展部部長王巍在發布儀式上表示,航天是當今世界最具挑戰性和廣泛帶動性的高科技領域之一,為人類社會進步提供了重要動力。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是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的出發點和動力源,在推進航天強國建設的進程中,不斷提出、判別重大的科技問題及其優先級是解決問題、難題,取得科技突破的關鍵一步,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 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
    新華社發南方日報訊 (特派記者/王詩堃)18日上午,以「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究發展部部長王巍在發布儀式上表示,航天是當今世界最具挑戰性和廣泛帶動性的高科技領域之一,為人類社會進步提供了重要動力。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是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的出發點和動力源,在推進航天強國建設的進程中,不斷提出、判別重大的科技問題及其優先級是解決問題、難題,取得科技突破的關鍵一步,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 中國航天自主創新的重大突破
    本報特約評論員今日社評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從「北鬥」造福人類到空間站開門納客,中國航天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在一些前沿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甚至「領跑」的跨越。嫦娥五號一次次精準入微的操作,創造了我國深空探測任務領域新的技術高度,標誌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並在一些尖端科學領域取得了領先優勢。
  • 突破!中國掌控航天發動機研發技術,成為世界領先地位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如果人類的成就現在提出說,相信空間必須有一個大說的事情,畢竟,在這方面進行了人類活動區域外這麼大的空間區域,讓大家有更多的了解未知的世界,宇宙的我們也有了新的認識。其中,目前航天工業的發展很大,但在這方面發展得很好的兩個國家是美國和俄羅斯。但隨著時局的變化和這些年的努力,這種格局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其中中國的地位逐年上升。俄羅斯一直依託前蘇聯,具有很好的科技研發能力和技術控制能力,在航天發動機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 日本航天獲重大突破,有一技術已領先中美俄,應該提高警惕嗎?
    大國競爭在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世界發展的主旋律。進入21世紀後,世界各國的競爭,演變為了經濟、軍事、科技、人才等綜合實力的較量。如今,隨著人類不再滿足於只在地球上活動,於是航空航天也成為了大國競爭的其中一個方面。
  • 航天領域取得新突破,中國版「旅行者」號將誕生?徵途是星辰大海
    最近,中國航天在一關鍵技術上取得了新突破,為長時間、遠距離的太空探索提供了可能性。 據報導,近日,航天科技集團六院801所研製的中國首款20千瓦大功率霍爾推力器成功完成點火試驗,點火時間累計達8小時,點火次數超過30次。該推力器的成功研發,實現了中國霍爾電推力器推力從毫牛級向牛級的跨越。
  • 中國航天日|目標星辰大海,出發!
    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悠揚的曲調第一次在寂靜的宇宙中響起,拉開了中國人進入太空、探索宇宙奧秘的序幕,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第一個裡程碑。因此,中國航天日被定在4月24日。回首過去幾十年的航天曆程,從「兩彈一星」到神舟飛船,從東方紅一號到嫦娥飛天,從無人飛行到太空行走……風雲、神舟、天宮、長徵、北鬥,每一個名稱背後都是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的奮鬥史。正如航天人入隊誓詞所說的那樣:「我自願從事載人航天事業……英勇無畏,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甘願為載人航天事業奮鬥終身!」
  • 綜述:深空探測 世界各國放眼「星辰大海」
    從美國「旅行者1號」飛船進入星際空間,到歐洲「羅塞塔」探測器登臨彗星;從印度「曼加裡安」飛船進入火星軌道,到中國「嫦娥四號」計劃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著陸巡視探測……近年來,航天大國和新興國家放眼「星辰大海」,制定多樣的深空探測計劃。
  • 畫啦啦小燈塔全網首發航天科普課程《我們的星辰大海》
    1883年,人們首次提出發射太空飛船的構想;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標緻著航天時代的開始;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成功發射,開啟了人類登月的徵程……百餘年來,人類對廣袤無垠的宇宙星空,從未停止過探索的腳步。隨著科技對社會的影響越來越深遠,科學也對中國孩子的升學發揮著越發重要的作用。
  • 《中國航天系列「星辰大海」紀念票》票面設計有獎徵集活動開始啦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在迎接第五個&34;之際,中國航天文創(CASCI)將與京港地鐵聯合推出《中國航天系列「星辰大海」紀念票》紀念「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現面向大眾公開徵集「地鐵單程紀念票」票面設計。
  • 我國在航天發動機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已全球領先
    就在今年年初的時候,航天科技801所,成功完成了20千瓦霍爾發動機的第一次點火實驗。總點火時間長達8小時,連續點火次數超過30次。就在世界各國都在為等離子推力器研究攻關時,我國卻在大功率霍爾發動機領域率先取得突破。從以前「毫牛級」的小功率邁進了「牛級」的大功率大門。霍爾發動機是未來太空飛行器的推力器,是目前最先進的電推進發動機。主要用在長期執行太空任務的太空飛船或是太空衛星的推進調控。因為霍爾發動機不需要消耗任何的固體或液體燃料,主要的推進劑就是氙氣。
  • 微暖│世界航天日,向星辰大海出發,擁抱星空浩渺
    銀河璀璨航天窮宇世界航天日微暖 帶你向星辰大海出發 擁抱星空浩渺        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也稱「載人空間飛行國際日」       今天跟隨我們對國內外航天領域進行一個簡單的了解。一部紀錄片:《當我們離開地球: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行動》       "前所未見的太空探索"!
  • 火星或不再遙遠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在「毅力號」之前,阿聯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已於7月20日先行一步;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則於7月23日升空,成功進入飛往火星的軌道,開始7個月的星際航程。「希望」「天問」和「毅力」是今年火星探索「窗口期」幾乎並行的三次發射任務,如果旅途順利,三枚探測器都將於2021年2月抵達目標位置。
  • 空天飛機獲重大突破,中國不再擔心被卡脖子,國產發動機試驗成功
    不得不說,該試驗的成功就是一大突破,當然,對我們國家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有專家直言:中國將走在世界的前列。國產動力發動組合機成功首飛的這一消息傳出後,很多網友紛紛評論:再也不擔心被美國「卡脖子」了,我們又領先美國了!要知道,這是我們國家繼超燃發動機之後,又一次領先美國。空天飛機究竟有什麼用?
  • ​致敬中國航天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致敬中國航天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2020-12-04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航天再次突破,「永不著陸」的彩虹飛機,領先世界
    如今,我們中國的鐵路網絡是世界上最複雜的,據相關統計,到2007年底,我國高鐵總裡程已達25000公裡,在所有國家中,我國高鐵總裡程居世界首位。如今,我國的高鐵已走向國際,世界四大洲,以及二十多個國家都有我國高鐵的身影。高速鐵路在世界舞臺上給每個人的態度一直是快速而穩定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嗎?除了高鐵的巨大貢獻外,我國在航空領域也取得了不少成績。
  • 中國航天大會召開:公布很多航天黑科技,世界領先?
    中國航天大會,第20屆中國航天大會,於7月在福建省舉行,主題是弘揚中國航天精神,仰望星辰星海!遙想我們當初發射的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現在距離發射東方紅已經過了50周年了,整整50周年呀,這是多麼讓人激動,我國的航空實現了質的飛躍!
  • 星辰大海,才是它的徵途——「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電波環境保護等驗收意見,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司長沈竹林宣布「中國天眼」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批覆的驗收指標,主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具備了開放運行條件。  從世界最大到世界最靈敏,正是「中國天眼」3年來一刻不停調試和試觀測的目標和成果。它的觀測範圍能企及河外星系甚至百億光年之外的宇宙邊緣。  靈敏度和解析度是射電望遠鏡的兩大核心指標。由於星體距離地球十分遙遠,到達地球時能量微弱,靈敏度是科學家發現暗弱天體的能力,而要想進一步看清遙遠天體的真實面貌,就要依靠解析度。
  • 航天夢不再遙遠,全區首家「中國航空運動協會航空飛行營地」揭牌
    讓航天夢不再遙遠,10月10日,全區首家「中國航空運動協會航空飛行營地」在紫荊小學揭牌,國內的現役航模運動員在C919中型客機飛行模擬艙內,專業老師坐在一旁,按照「中國機長」的標準,手把手地訓練孩子們的飛行技巧。這是紫荊小學全新打造的「飛行創想體驗」實驗室,C919中型客機飛行模擬艙是最受學生歡迎的體驗項目之一。據介紹,該設備採用先進的飛行控制軟體、圖形圖像系統和機電集成系統,並基於科普教育的特性和需求對設備進行了適當的調整,提供逼真的視覺和聽覺效果,可為青少年提供沉浸式的模擬飛行體驗。
  • 星辰大海,中國航天的高光時刻
    已在軌飛行60天的它,距離地球約1900萬千米,飛行路程約1.6億公裡,探測器各系統狀態良好。於2020年7月下旬實施的中國火星探測任務舉世關注,不過,「十三五」期間,中國航天的亮點遠不僅如此。從2016年至2020年9月27日,我國共實施140次宇航發射任務,2018年和2019年航天發射次數連續居於世界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