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

2020-11-29 騰訊網

南方日報訊 (特派記者/王詩堃)18日上午,以「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

會上發布了2020年宇航領域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共10個題目入圍,分別是:外日球層與星際空間的環境特性及其相互作用;可重複使用空天飛行器熱防護材料及壽命預測;核動力太空飛行器及工程應用;面向空間超大型天線結構的在軌增材製造技術;空間碎片清除中的核心技術;基於深度強化學習的空間操控技術;水平起降運載器與組合動力一體化設計技術;超大型空間光學裝置在軌組裝和維護技術;與5G/6G技術融合發展的衛星網際網路通信技術;太空飛行器與甚大基線陣協同探測技術。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究發展部部長王巍在發布儀式上表示,航天是當今世界最具挑戰性和廣泛帶動性的高科技領域之一,為人類社會進步提供了重要動力。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是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的出發點和動力源,在推進航天強國建設的進程中,不斷提出、判別重大的科技問題及其優先級是解決問題、難題,取得科技突破的關鍵一步,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大會由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福建省人民政府指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國際宇航聯合會、國際空間法學會、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支持,中國宇航學會、中國航天基金會主辦。

■連結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透露中國火星車配置:

在中國航天大會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總設計師張榮橋介紹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更多細節。

探測器系統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探測器總重約5噸,其中環繞器攜帶7臺載荷;著陸巡視器由背罩、傘系、火星車、著陸平臺和防熱大底組成。

火星車重240公斤,六輪獨立驅動,具有雙目視覺導航、自主避障功能,配置的定向天線可與地球直接通信,攜帶6臺載荷。「為了適應火星特殊的地形結構,我們設計了六輪獨立驅動的移動機構;火星車具備雙目視覺導航和自主避障功能,可在遙遠的火星表面獨立自主地開展探索工作。」張榮橋說。

今年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目前正在前往火星的路途中。截至9月18日8時30分,探測器飛行裡程已達1.55億千米,距離地球1800萬千米。飛行期間已成功完成地月合影獲取、首次軌道中途修正、載荷自檢等工作。

張榮橋用「初戰告捷,任重道遠」來形容本次火星探測任務的進程。他表示,探測器成功發射後需飛行202天,跨越7.747億千米,經過4—5次中途修正,在明年的2月份左右被火星捕獲。之後通過若干次的軌道調整進入停泊軌道,在停泊軌道停留3個月左右,對預選著陸區開展探索工作,為著陸做好準備。明年5月,著陸巡視器擇機著陸火星。

後續我國還將擇機實施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及行星穿越探測任務,中國人走向探索宇宙的腳步會越走越遠。

南方日報特派記者 王詩堃 發自福州

統籌:張志超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
    新華社發南方日報訊 (特派記者/王詩堃)18日上午,以「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究發展部部長王巍在發布儀式上表示,航天是當今世界最具挑戰性和廣泛帶動性的高科技領域之一,為人類社會進步提供了重要動力。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是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的出發點和動力源,在推進航天強國建設的進程中,不斷提出、判別重大的科技問題及其優先級是解決問題、難題,取得科技突破的關鍵一步,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 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 我國風雲氣象衛星數據惠及107個國家和...
    中國氣象報記者李慧報導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今年的主題是「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2020年是我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50周年。圖片來源:中國郵政4月24日10時,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通過線上方式在國家航天局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等平臺舉辦。在啟動儀式上,公開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發布了2020年航天日宣傳片,三位2020年「中國航天公益形象大使」公開亮相。此外,還在線推出一系列展覽展示和科普活動。
  • 執著「天問」,擁抱星辰大海 ——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側記
    兩千多年後,中國人將帶著「天問」的精神飛向火星,甚至更遠的行星,擁抱星辰大海。  4月24日,2020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在線上舉行,中國行星探測任務的名稱揭曉——「天問」,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啟動儀式首次嘗試在線上開展,廣大網友在網絡直播中感受到了中國航天的澎湃動力。
  • 專家熱議弘揚航天精神:「東方紅一號」留下了什麼?
    在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來臨之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舉行紀念長徵一號火箭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50周年座談會,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曲以廣在會上深情地回憶說。在他看來,東方紅一號是中國航天從篳路藍縷到星辰大海的開端。 本次航天日以「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這也成為座談會上航天專家們口中的熱詞。
  • 《中國航天系列「星辰大海」紀念票》票面設計有獎徵集活動開始啦
    徵集信息徵集內容:《中國航天系列「星辰大海」紀念票》票面設計 徵集時間:截止至2020年4月24日24時 設計主題: 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 主題說明:2020年「中國航天日」的活動主題為「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旨在紀念「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等航天精神,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在開啟星辰大海的徵途上,與世界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創造美好未來。
  • 南通開發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將航天精神融入愛國主義教育
    「航天人團結拼搏、同舟共濟,成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重重困難,讓我們的星辰大海不再是夢想,這開啟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三部序幕……」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圓滿成功後,開發區實小教育集團新河校區三(7)班李基凡同學錄製的《致敬中國航天人》微視頻,經學校公眾號推出後,贏得了師生們的點讚。這是發生在學校「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主題活動期間的新鮮事。
  • 弘揚探月精神 築夢航天強國
    從遠古的嫦娥奔月傳說,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再到「航天始祖」萬戶,中華民族的飛天夢已延續千年,人們早已無法滿足於立足地球仰望星空的幻想。伴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綜合國力的提升,逐夢探月逐漸由夢想變為了現實。自2004年開啟探月工程以來,中國的飛天之旅一路高歌猛進。
  • 盤點航天事業 弘揚航天精神
    盤點航天事業弘揚航天精神
  • 發揚「航天精神」 逐夢星辰大海
    從「兩彈一星」的偉大創舉,到「天宮」攬勝、「嫦娥」奔月,再到「北鬥」指路、「長五」飛天……中國航天事業每一步跨越,都離不開航天精神的堅定支撐。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認識的深化,航天精神一以貫之、歷久彌新。銘記「東方紅一號」的歷史,傳承和發揚「兩彈一星」精神,航天夢也是強國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砥礪前行。「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這是今年航天日的主題。
  • 關於徵集2020年「中國航天日」宣傳海報的通知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今年的「中國航天日」活動以「弘揚航天精神 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為配合「中國航天日」系列活動開展,現面向社會廣泛徵集2020年「中國航天日」宣傳海報,歡迎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與。
  • ...是航天技術的勝利,也是航天人文精神的勝利」——2020年中國...
    光明日報記者 高建進  今年是「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也是全面啟動航天強國建設的關鍵之年。9月18日至21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州市召開。大會以「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為主題,依託學術、產業、科普、文創四大活動體系,全面展示宇航前沿技術,深入探討航天未來願景,廣泛推動世界航天領域的深度合作。
  • 2020中國航天日主題 旨在紀念東方紅一號發射50周年
    2020中國航天日主題 旨在紀念東方紅一號發射50周年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宣告中國進入航天時代。探索浩瀚的宇宙,不懈追求航天夢想,至今,中國航天事業已取得多項成就。為了紀念中國的航天成就、發揚中國航天精神,自2016年起,每年的4月24日被設立為「中國航天日」。
  • 一圖在手,2020中國航天大會搶先看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9月18-21日將在福州召開!大會主題「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
  • 飛上九天攬月擁抱星辰大海 走近廈大航空人逐夢藍天的「硬核」故事
    廈門大學供圖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許蔚菡 通訊員 歐陽桂蓮) 今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活動主題為「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作為全國最早創辦航空教育的高校之一,此次廈門大學也承辦了航天日的多場活動。廈門大學的航空航天史,得從該校1944年創設航空工程系說起。
  • 微暖│世界航天日,向星辰大海出發,擁抱星空浩渺
    銀河璀璨航天窮宇世界航天日微暖 帶你向星辰大海出發 擁抱星空浩渺        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也稱「載人空間飛行國際日」       今天跟隨我們對國內外航天領域進行一個簡單的了解。一部紀錄片:《當我們離開地球: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行動》       "前所未見的太空探索"!
  • 弘揚航天精神,擁抱星辰大海—航天科普大講堂走進廈門一中(二)
    隨後,田如森教授開始以《火星探測》為題的航天科普講座。田教授從「東方紅」發射入手,圍繞人類火星探測發展歷程,通過生動的語言、詳實的影視資料,向同學們解讀了火箭發射過程,深入淺出地介紹國際航天發展歷史的同時,也展望了中國航天的大好前景。
  •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9月將在福建召開
    中國日報8月18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作為國內航天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綜合性盛會,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宇航學會和中國航天基金會聯合主辦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將於9月18-21日在福建福州召開。
  • 零壹空間航天科普基地掛牌成立,弘揚航天精神永不止步
    近日,零壹空間航天科普基地掛牌成立,弘揚航天精神,推廣航天文化,零壹空間永不止步。零壹空間航天科普基地建築面積1500㎡,展廳面積1000㎡,包含航天發展歷程區、火箭展示區、衛星展示及應用區等,科普教育內容板塊設有太空飛行器、固體發動機、制導一體化、通用地面站等七大主題。
  • 高考作文輔導218(押題):「航天精神」主題作文評析和名師範文
    新時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習近平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的回信》節選)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完成寫作。
  • 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定於9月在福建召開
    由中國宇航學會和中國航天基金會聯合主辦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將於9月18-21日在福建福州召開。中國宇航學會供圖由中國宇航學會和中國航天基金會聯合主辦的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將於9月18-21日在福建福州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