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何,遠離書荒
大家好,這裡是書棧,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一本小眾精品《我在東京克蘇魯》的試讀書評。
u1y1,本來我只是被落霜安利的書評活動產生了興趣,然後選擇了這本聽說還沒看過的進行試,沒想到卻給了我一個驚喜,於是打算咕了專欄寫篇此書的長評。
首先說說個人的綜合評價,目前看到60章,算在糧草和仙草之間,由於字數較少還是以偏向糧草為主。
本書簡介就是主角重生到克蘇魯背景下的東京,由於靈感超高可以看到許多常人難見的妖魔鬼怪,處於一個危險的境地。
在閨蜜帶動了以克蘇魯為主體的諸多小眾風格的小說後,湧現出不少有意思的作品,比如祈喵的《玩家超正義》,白咕咕的《餘燼之》,瓦力的《瘟疫醫生》等等,他們都各有其特點和側重,對於噩夢的解密反轉,對於宗教妖魔的融合發展,對於科學之路的結合解釋等等。
而東京克蘇魯的特點,就在於對於設定的精妙渲染,日式文化的融合,對於玩梗的有趣表現。
設定上主角由於擁有超高的靈感,所以能看到那些常人所不能見的裡世界,這種乍一看就像是陰陽眼的設定,卻異常的符合克蘇魯的背景,同時被作者玩出花來,因為這是一種類似鏡子反射的規則,當你能看到鬼神時,鬼神也就能接觸到你了。
例如明明穿越成了一位孤兒,為什麼回到家門能聽到母親的親切問候呢?
這當然不是由於被起 點孤兒院眾多主角獻祭而產生了滔天怨念的雙親前來復仇,而是化作了鬼神的父母,他們每天都在依照過去的習慣在家中生活,只是你看不到,也不知道罷了。
同時當你表現已經知道他們的時候,他們也會知道你已經知道他們了,所以你知道你不能已經知道他們了......
家中有父母和鬼神,班級有青梅竹馬和轉校生,隔壁有女神,社團有攝影師,還不論馬路上房間裡走廊中各式各樣的地方都存在著長相奇奇怪怪的龍套鬼神們,稍有不注意就可能被群起而食之。
這種靈感越高,知道越多,理智越低,死得越快的感覺,實在太有內味兒了。
而且這種隨時隨地都身處險境之中,任何的日常發展都有可能在下一秒化作了突如其來的困境,這種驚悚和恐怖的背景很有看點。
同時當你沉入深海而失控就會轉變會鬼神,這樣一個展現出逐步同化的過程,也會讓人懷疑鬼神與人類內在和聯繫。
而深海的沉淪本身也是克蘇魯的內容之一,在這裡被聯繫上人類理智和心靈的深度,同時也存在著鬼神與人間的距離。
再者關於日式傳說妖怪等內容,其實是一個老生常談的題材,不論是遊戲動漫還是小說都對其借鑑運用了許多,光是起 點上曾經東瀛為主的小說一大半都是妖怪陰陽師等相關題材。
就只說出名的,遠一點有《東京道士》,近一點的《這個日式物語不太冷》,《我在東京當和尚》等。
現在東京那麼熱,你們這些主角就不要過去打擠了咳咳咳…
然而出色的是在於日式文化與克蘇魯內容的結合精妙,而不是簡單運用日式妖怪的玄幻文。
開頭玉京寺裡主持的解釋就很有感覺,對應著主角的場景和遭遇,一方面能夠場外解答境遇狀況,另一方面可以出現襯託和對比的作用。
例如「蜘蛛絲」一節,芥川龍之介的經典故事,裡面有許多角度值得探討思量,罪惡的盜賊,救下蜘蛛的「善舉」,救贖的蛛絲,爭搶攀爬的人群,最後的斷裂等等。
而作者在這裡取下「救贖的蛛絲」一節化為了主角錨定的基準,也成為後續的主線之一。
同時這裡的三大天使,包括之前關於輻射的鬼神和奧姆真理的內容,都是聯繫著日本社會之前的案例事件,用鬼神的角度去理解和思量,仿佛別有一番意味在其中。
以及小說帶有大量在玩梗的應用上,一來關於鬼神遺物這種有點遊戲道具也有點scp的東西,本身就非常適合拿來玩梗,比如主角目前的道具中物理學聖劍和薪王印記。
而且選定物品和身份進行錨定這種「類扮演法」的方式,同樣十分方便用來在經典人物及相關物品身份等方面進行魔改和提及,就例如說可以像文豪野犬那樣二設再創。
接著簡單談談個人意見。
首先是這是一本閨蜜味兒很濃的小說,對於神龕拉人祈禱,在運用理想國和弗蘭肯斯坦,最後營造深海的一連串操作中,是可以感受到一股子閨蜜的盥洗室之主的感覺。
這當然不是問題,對於優秀小說的學習融入自己的內容是很明智的,但是就這個「真理先生」的創建和描述,很容易就會被拿來作比較,就我個人是會對新人作者放寬標準,可不由自主的對比就會反襯出很多的缺陷。
其次是口碑不一的開頭渣男人設,我是專門去翻了網站看最初版本的,就我個人而言對這個人設感覺沒有問題,並且渣男初期在克蘇魯世界受苦受難其實沒啥問題,章說裡也十分歡樂,更何況妻兒應該都會在後期進入這個世界。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接受這個設定,而且前世妻子出場本身就限制了主角的感情線,更何況主角最後肯定能夠成為大佬,因此需要看如何重點規劃後續妻兒的存在和發展。
還有就是我去看了看新的單章,就是作者想要根據本書背景獨立自主做遊戲什麼的。
Emmm不知道是不是受了之前A大在B站那個視頻的影響吧,但是不論是小黑盒還是B站的評論中,對於這種行為很多都是表示欽佩但不贊同,這也是我的觀點。
一個好遊戲有多龐大的工作量是不言而喻的,一個人做遊戲這種是迫不得已的行為,但是就算如此最後的成品遊戲「也就那樣」,帶著心血和誠意,是值得支持鼓勵,但並非是對遊戲質量的認可。
雖然不多但我也是steam庫裡幾千的玩家,就直說吧,像空洞騎士泰拉瑞亞紅弦俱樂部這些遊戲都會買,但是沒有A大的文章原石計劃這種都難以點進去看一下。
如果是玩票性質圓夢可以理解,但是需要投入長期的精力時間,那麼對小說的影響是值得憂慮的,這種個人覺得就更適合養書為妙,一個大劇情看一次。
不知道大家對於東京克蘇魯有什麼想法感受?歡迎在區討論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