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房價幾乎十年翻一倍,但房市既不是牛市,也不是熊市,而是政策市
2020年,新冠疫情來了,紐西蘭很多行業如旅遊、零售和教育等產業遭受重創,房市卻量價齊升。公開報告顯示,成交量方面,今年11月紐西蘭房屋成交量同比增29.6%,創2007年3月以來新高;成交量方面,11月紐西蘭房價中位數同比上漲18.5%,達74.9萬紐西蘭元(1美約合1.4紐西蘭元),最大城市奧克蘭房價中位數達103萬紐西蘭元。房地產業自2017年起躍居紐西蘭非出口類第一大產業,佔GDP近兩成。
正是由於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房地產已和政治捆綁在一起。工黨在野時,一直拿高房價來說事,工黨上臺時,卻悶聲將房價捧上天。新冠來了,其他行業不景氣,逼得政府讓房地產業出來挑大梁。到底是捧還是踩,得由政府根據經濟形勢來定。
另一方面,房地產價格是由供需兩個因素決定的。供給多了或者需求少了,價格自然會跌。
供需兩個因素皆掌握在政府手中。供應方面,紐西蘭不缺土地,大片大片的土地長著青草,曬著太陽。政府控制著土地的供應和建設審批的節奏。
需求方面,政府利用首付比例和利率等經濟手段,可以調節購房者入市的門檻,間接控制需求方的數量。
從紐西蘭房地產協會(REINZ)歷史數據來看,過去的二十年裡,紐西蘭的房價幾乎沒有下跌過。控制房價永遠是政治正確的口號,而帶領房價一路走高才是可做不可說的王道。
二、有產者和無產者的鴻溝加速擴大
截止2020年6月30,紐西蘭常住人口達到500萬人。奧克蘭的人口168萬,佔紐西蘭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還多。
1.住房擁有率:是指多少人住在自己購買的房子裡。
紐西蘭統計局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紐西蘭人房屋擁有率為64.5%,奧克蘭城區的絕大部分街區,房屋擁有率都低於全國水平,而在奧克蘭的Waitemata、Mangere、Otahuhu、Otara、Papatoetoe等街區的房屋擁有率最低,低於50%。即使按64.5%計算,全紐西蘭有177.5萬人租房住。
2.房屋可負擔能力:是居民購房的能力
2020年,奧克蘭房屋銷售價格中位數約為家庭收入中位數的11.5倍,而國際標準經濟適用房的房價是家庭收入中位數的三倍,無產者購房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
3.失業率
2020年最新經濟和財政更新(HYEFU)報告顯示:失業率預計將在2022年達到6.8%的峰值,然後在未來三年下降到4%左右。也就是說有數十萬適齡勞動人口無工可打。
綜合上面三個指標,經過新冠疫情衝擊,在百業蕭條,房價衝高的大背景下,無產者是最大的受害者。一方面承受著收入減少甚至失業的風險,另一方面,無法享受資產價格暴漲的好處,反而購買房產的機會愈發渺茫。他們在這次疫情中被剪兩次羊毛,無產者和有產者的社會鴻溝進一步加深,社會階層撕裂的可能性加大。
三、舊城改造大拆遷,奧克蘭加速雪梨化
2016年10月通過的《奧克蘭統一規劃》,拉開的奧克蘭舊城大改造的序幕。根據規劃,到2041年,奧克蘭市需要新增42萬套住房以滿足快速的人口增長,其中三分之二的新建住房將會分布在現有的城市區域,三分之一將拓展至城郊地區。
換句話說,奧克蘭現有社區住宅很多獨棟房屋將被拆掉,就地建成高密度的聯排和低層公寓,奧克蘭社區長高變密。
當一條街的第一棟房被拆掉建成三四層樓高的高密度的住宅時,房東拿錢離場,他是政策紅利的第一個收益者。而由此帶來的擁擠的交通以及垃圾的增長,以及高密度的土地規劃帶來的心理反差,對剩下的街坊領居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有樣學樣,跟著第一個鄰居,拿錢走人,換房到更遠的低密度區去。
多米若骨牌效應,接下來的幾年,必定是奧克蘭舊城建設的高潮。新移民湧入,原住民撤離,舊城改造,也同時帶來了人口結構和消費的劇變。或許你從雪梨趕來,卻發現奧克蘭正在雪梨化。
紐西蘭的三道傷痕原來就有,只不過2020年攜新冠病毒而來,舊的傷痕沒有彌合,反而加深加寬。2021,希望全世界都走在康復的路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