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QQ音樂的日推給我推薦了一首歌曲「絨花」,韓紅唱的電影版絨花加上電影主人公的內心獨白很是動人。
想起當時跟室友一起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這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藝片。記得當時我看完心情很壓抑,因為沒有看過原著和預告,所以一直以為這是一部記錄美好事物的芳華之作,但是結局的諸多遺憾讓人有些暗自悲傷,不由感嘆,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

整個電影以何小萍的從軍之旅為主線,講述了何小萍的身世,何小萍在文工團的受人排擠,何小萍下放後的英雄事跡,何小萍成為英雄後的精神失常,何小萍再遇文工團的翩翩起舞以及何小萍與劉峰的相依為伴。
何小萍在劉峰的帶領下來到文工團,她本以為來到這裡可以擺脫家庭的苦難,但是沒想到另一場艱難的到來。家庭的原因讓她的「缺點」在這裡全部被放大,沒有人會照顧她的身世,迎來的只有各種冷眼與嘲笑。

要說小萍的確不入人群,性格也讓她難以融入這個「顛倒黑白」的群體。那劉峰的寫照卻諷刺的滴血。「雷又峰」這是小說原著中劉峰的稱呼,劉峰助人為樂,什麼時候都想著別人,進修機會讓給戰友,熬夜給班長打沙發,吃餃子只吃爛的,就連炊事班豬跑了都要找他。按理說這應該是個人人尊敬的「活雷鋒」,而就是這個受表彰無數的人,迎來的卻也是無數的譏諷,就像電影裡說的,大家都認為「他做好事是理所應當」,而這個做好事的人,被稱為活雷鋒的人,連追求愛情的權利也沒有。

劉峰因為追求喜歡被扣了「流氓罪」的時候,審訊的兵官那副醜惡的嘴臉讓人氣憤,同時劉峰的無奈也讓人心疼,尤其是當林丁丁說「誰追求都行,就他活雷鋒不行」,的確公眾人物應當承受一定的壓力,但是劉峰因善成名是不該承受這些心酸的。
這麼一看,似乎劉峰跟小萍是相同的人,受人排擠,遭遇陷害。電影裡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只有小萍看到劉峰表裡如一的善良和待人真誠,於是當劉峰下放到連隊時只有小萍去看望他。有一段我印象很深,小萍去劉峰的宿舍,剛準備坐在床上歇息,她問道這是誰的床,劉峰說是室友的時候她慌張的深情讓我看出了她只對劉峰的信任。小萍離開宿舍大聲告訴劉峰明天來送他,這一句是她少有的硬氣。

再後來,小萍也因為說謊被下放,兩個遭遇相同的人再次面臨相同的境遇。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不辭辛勞,英勇向前,但是諷刺的是他們再次遭遇悲慘。劉峰因為戰爭失去胳膊落下殘疾,小萍因為「英勇事跡」精神失常,看到這裡我甚至落淚了,我一直希望看到的是「平反」,可似乎一次都沒有,甚至是小萍的父親也在平反前犧牲,他們都是時代的「犧牲者」。
不過說小萍和劉峰,芳華最讓我難過的是劇中每個人的遭遇。林丁丁幾婚華僑成為一個肥胖的家庭主婦,蕭穗子喜歡很久的何燦和閨蜜在一起了,殘忍的是那句話「我們門當戶對」,何燦再也無法吹起床號,郝淑雯也像嫁了一個木偶人整日一人帶著孩子,文工團也被解散。

似乎沒有誰有一個好的結局,當然影視劇為了不給觀眾留遺憾,改了原著,讓何小萍求的劉峰的一個擁抱,劉峰和小萍相依偎在一起,似乎給這段芳華時光劃上了一個較為圓滿的句號。
像獨白裡面說的,同學聚會的時候只有劉峰和小萍顯得更平淡,話不多待人依舊溫和。這裡我被深深的感動了,劉峰和小萍經歷了如此多的磨難依舊待人溫和,他們沒有在這場充滿背叛與欺騙的芳華裡迷失自我,雖然他們過得很平淡卻彌足珍貴。

雖然電影與原著出入很大,但是這部劇我依舊給出了很好的評價,這種被誇大的情懷倒也沒有顯得矯情,我想知道那個年代,那一輩人的芳華,雖如今面目全非,但也是他們的青春。文工團的解散,就註定那一代人的芳華已逝,劉峰從地板下找出小萍撕毀的照片幫她找回了青春,也讓我看到了悲傷中的一點希望。
今天推薦的歌曲「絨花」即是電影的主題曲,原唱是李谷一老師,今天推薦的版本是韓紅演唱。是啊,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但是芳華那朵美麗的絨花卻永遠綻放在青春。

最後引用這首音樂下的熱評來表達一下對這部電影的感受:
芳華落盡曲終人散善良的人似乎難得圓滿但好像刻薄的人 多也活得不幸福命運這種東西,決定了一部分人的人生但又對另外的一部分人束手無策它時而囂張跋扈,時而眉眼低垂錯亂地扮演著滑稽或是神聖的角色最終,命運只會捉弄我們一縷縷滾滾時代的煙塵,一滴滴歷史長河的水珠拼盡全力,卻只為過上最普通的生活最後也許只剩下樸樹的一句「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