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諾貝爾獎,在世界上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科技行業最負盛名的獎項,諾貝爾獎被很科學家視為畢生的追求,一旦獲獎,其豐厚的獎金以及技術上的權威性,對獲獎人在科研方面的助力是極大的。從這方面說,諾貝爾獎對世界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受到人們的尊重也是必然。
眾所周知,諾貝爾獎是由瑞典科學家諾貝爾創立的,當年諾貝爾獎逝世以後,立下遺囑將其財產的一部分成立專門的基金會,用來獎勵那些對科學研究有重大貢獻的人。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今,已經持續118年了,其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醫學獎以及文學、經濟和平獎項,這其中,尤以前3個獎項含金量極高,備受人們推崇。
諾貝爾獎除了其嚴謹的專業性外,高額的獎金也是很多人關注的焦點之一。諾貝爾獎當初明確表示,獎項金額要等於一位教授20年的工資。自從創辦以來,獎金雖然隨著世界經濟形勢不斷變化稍有起伏,但始終遵循諾貝爾獎當初的遺願,儘可能維持這一標準。最近的2019,諾貝獎高達900萬克,合人民幣650萬元,算是相當不錯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諾貝爾獎頒發100多年來,為什麼還沒有用完?每年獎金如此豐厚,當初創辦時到底有多少錢?
不怪人們會有如此想法,實在是做科學研究需要大筆資金投入,很多科學家為了完成研究,終其一生都十分節儉。而諾貝爾之所以能留下這麼多財產,卻是跟他的研究成果以及善於經營有關。
有人統計過,諾貝爾一生獲得的技術專利高達355項,這其中,以硝化甘油製作炸藥的發明最為出名,為其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也正因此,他一度被人稱為「炸藥大王」,至1986年逝世時,諾貝爾名下已經有多達100多家的炸藥、彈藥廠,並在多家大礦業、石油公司擁有巨額股份,再加上355項專利帶來的收入,其財產極為驚人,留下了高達3100萬克的遺產。
但光以這些財產而算,持續發放100多年的獎金也是不夠的。這就不得不提到諾貝爾基金會了。這個創辦於1900年基金會主要就是負責管理諾貝爾的遺產以及諾貝爾獎的發放。由於歷任基金會管理得當,這麼多年下來,其規模不斷擴大,擁有了充足的資金流,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基金會的支持,才能始終維持高額獎金的發放。
其實,相比這些獎金,諾貝爾獎本身的榮譽才是人們最看重的地方。從某個方面來說,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獎項的存在,讓很多人對科學研究充滿了好奇與嚮往,由此帶來的影響是金錢無法衡量的。而諾貝爾獎雖然離世已經100多年,但其對整個世界的科學貢獻足以讓很多人記住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