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是瑞典著名化學家諾貝爾,死前用自己的個人財富設置的一個獎項,諾貝爾留下的遺產大約有3100萬瑞典克朗,至少相當於如今的14億人民幣。
據記載,1901年第一次頒獎時,諾貝爾獎單項獎金為15萬瑞典克朗,這在當時大概是瑞典一個教授20年的工資,非常豐厚。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份獎金的數額並未下調,反而有逐年增長的趨勢。截至到2019年,諾貝爾獎已經連續頒發了118年。
1980年,諾貝爾獎的單項獎金漲到了100萬瑞典克朗,1991年增加到600萬,1992年650萬,2000年則直接達到了900萬。
之後的19年裡,諾貝爾獎金數額都沒有變動,都是1000萬瑞典克朗,折合當時的美元匯率約為145萬美元,1000萬人民幣出頭。
在獲得獎金的同時,諾貝爾獎獲得者,還能得到一枚金質獎章,這枚獎章也造價不菲。
在這118年來,諾貝爾獎分發出去的資金早就超過了當時諾貝爾先生3100萬瑞典克朗的遺產數值,但諾貝爾獎委員會的資金依舊充裕,這是如何做到的呢?
原因很簡單,如果把幾千萬的資金放在你手上,你會把它死存銀行卡裡面坐吃山空嗎?肯定不會的,我們都會想方設法把這些錢投資出去,尋求資金的升值。
而錢一旦多到一定數額,想要增值那簡直就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哪怕是按照近期最低的銀行利息兩個多點,一個億存銀行,一年的利息也有兩百多萬!
兩百多萬,全中國99%的人,一年都掙不來200萬,更不用說拿這些錢去投資房產、基金等帶來的收益了!
早在諾貝爾逝世前,他就有了一套理財投資方案,而且諾貝爾留下的遺囑中有一條最重要的規則就是「不動本金」,即用遺產投資的基金會的收益才能用來當獎金。
在巨額的本金投資下,諾貝爾獎的可以源源不斷地獲得收益,也就保證了資金鍊不會斷流。所以這麼100多年發下來,諾貝爾獎金不但沒發完,反而越發越多。
如果這支基金能夠一直安穩地運行下去,那麼諾貝爾獎再發下一個百年也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