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21日 14:04 來源:廣州日報
參與互動昨日,經過聯合救護小組兩個多月的救護,擱淺時一度被下「病危通知書」的一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糙齒海豚,在珠海萬山海域順利放歸大海。這頭幸運的海豚兩個月前在江門擱淺被遊客發現並及時報警,經珠江口白海豚保護區和長隆海洋王國專家聯合救治,終於死裡逃生。據悉這是廣東省內第一例擱淺病危的糙齒海豚被成功救助並重歸大海。
給病危海豚做B超。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
通訊員麥念萍
這頭幸運的海豚叫「江江」。目前體重約100公斤,是成年海豚的正常體重,而且「江江」已經連續多日恢復自主捕食活海魚,意味著已經具備放歸大海、適合野外生存的能力。昨日,將它放歸大海。
5月3日晚8時多,遊客在江門黑沙灣風景區沙灘發現一擱淺的海豚,馬上報警。4日一大早,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的獸醫院楊院長帶著海洋動物專家團隊攜帶專業設備趕赴保護區,對海豚進行了全面的B超檢查、抽血,並帶回實驗室進行化驗分析,制定最合適的搶救方案。救援專家很快確認了擱淺海豚的情況,據楊院長診斷,擱淺海豚為成年的糙齒海豚,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體長2.2米,處於失溫狀態,從血液檢查中發現其存在嚴重的細菌性感染,還有較嚴重的肌肉損傷和營養不良。鑑於糙齒海豚的身體狀況,專家建議採取保守治療的方法,注射專門配置的抗生素,還需人工餵食一些護胃藥品。
「這一次我們聯合組建了救護小組,幾乎是全員出動,實行24小時輪流值班制度,好幾個工作人員已經兩天兩夜沒合眼了……」珠江口白海豚保護區的負責人陳海亮表示,海豚擱淺後,治癒率不高,他們會盡最大努力進行救助,希望有奇蹟發生。
據悉,鯨豚類動物擱淺救護,在國際上目前相關資料少,治癒率低。海豚擱淺很大一部分是由於本身身體出現了問題,才會導致導航失靈,誤入淺灘。這頭海豚在工作人員細心的照料下身體逐漸恢復,每天可以吃8到10斤魚且不用工作人員24小時盯著看了,只要進行常規管護,很快就可以放歸大海了。
珠江口白海豚保護區聯合江門白海豚保護區,組織了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的獸醫專家以及中山大學研究鯨豚類動物的專家對糙齒海豚放歸大海進行評估。只見在200立方米水體、水深大約3米的康復池中,糙齒海豚歡快地遊動,工作人員投入活魚,它就不停追逐、捕食,有時還咬著小魚左右搖頭玩耍。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的獸醫專家們給它做了最後一次的體檢,發現感染症狀消失,體表的傷口已經結痂脫落,各項體檢結果正常,連續多天自主捕食活海魚,每日捕食量達標,日常行為活躍,恢復良好,已經具備了在海裡生存的條件。
7月20日,聯合救護小組把糙齒海豚送上車,再轉上船,開了三個小時到達珠海萬山海域才停下來。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的獸醫專家給糙齒海豚皮下植入了一塊可辨別身份的晶片,如果再度發現糙齒海豚,用儀器掃一掃就知道是不是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