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全國企業創新方法大賽在濟南建築大學舉行 濟南市第一批院士專家工作站授牌
濟南市科協聯繫著全市301家園區和企事業科協組織,在全市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中,他們一邊凝聚智力資源,一邊拓展服務手段,為企業科技工作者和企業科技創新提供著最接地氣、也最解渴的「智力」支持,幫助企業打造「最強大腦」。吸引院士、專家集聚泉城助力產業創新和技術創新
「科技創新是引領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之必由之路。院士專家工作站作為創新平臺是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是企業提高創新水平的重要戰略舉措。」在濟南市第一批院士專家工作站授牌儀式上,山東航天九通車聯網公司院士工作站沈榮駿院士的一席話,引發了與會人士的強烈共鳴。
正如沈榮駿院士所言,院士專家們有多年行業研究經驗,分享具有共性的研究成果,可以降低企業重複性科研投入,協助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的預判能力,「讓企業不僅是經濟發展的主體,也成為創新的主體。」
為貫徹落實「泉城雙創」人才計劃,充分發揮院士專家智力對濟南市「四個中心」建設的引領支撐作用,濟南市制定了《泉城院士智力集聚計劃實施細則》。這一細則的出臺,為支持企事業單位柔性引進院士專家智力,加快推進高層次產學研深度合作,提供了最有力的政策支持。
按照「泉城院士智力集聚計劃」,我市對新建院士工作站和專家工作站分別給予30萬和10萬元資金支持,每三年評選一批優秀院士工作站和專家工作站並給予10萬元和5萬元追加扶持,被新認定為省級以上院士工作站,再給予最高30萬元的創新扶持。
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建立,不僅將極大地推動關鍵領域技術突破、促進主導產業發展,這些工作站所開展的合作項目,也將帶來可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僅去年,各建站單位計劃投入建站經費9800萬元,預計3年管理期內課題轉化、項目合作累計產值19.8億元。
據了解,近兩年濟南已新認定37家院士專家工作站。通過泉城院士智力集聚計劃的實施,到2020年,我市院士專家工作站將達到80家,在產業創新和技術創新方面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
讓TRIZ理論落地生根積極培養一線創新工程師
想要在創新中佔得先機,企業裡不僅需要院士、專家這樣的高級「智囊團」,更需要每一個基層員工挖掘智慧潛能,把遇到的困難和總結的經驗,變成最接地氣兒的創新。
近年來,濟南市科協藉助普及和推廣TRIZ理論,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並列支專項經費給予大力支持,為技術創新方法培訓工作提供組織、資金保障。在全省率先舉辦技術創新方法師資培訓班,成立了技術創新方法宣講團,在企業中形成了學習TRIZ理論的熱潮。
同時,依託山東建築大學TRIZ研究所在全省率先成立濟南創新方法研究會。
TRIZ理論到底是什麼?它真的這麼神奇嗎?
TRIZ理論是發明問題解決理論的簡稱,由前蘇聯科學家根裡奇·阿奇舒勒通過對250萬件發明專利的分析研究,總結歸納出的一套發明創新理論,TRIZ理論也被稱為「神奇的點金術」。在前蘇聯軍事、工業、航空航天等領域廣泛應用並發揮了巨大作用,被世界公認為指導創新的一大利器。
近年來,市科協在全市各類企事業單位開展TRIZ培訓、創新工程師培訓共100多場,受益科技人員達2300餘人,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城建集團、山推建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章鼓集團、濟南輕騎集團等企業作為全國的TRIZ推廣試點企業,對TRIZ理論進行了深入學習,有效提升了科技人員技術研發和原創能力,產生應用成果230餘項,其中14項在近兩年舉辦的全國企業創新方法大賽中獲獎。
「百名專家進百企」解企業所惑、幫企業所急
8月28日,光大水務(濟南)有限公司孫子惠和其他80多名管理人員上了一堂很特殊的培訓課。這對他來說,既新鮮有趣,又對日常工作帶來了幫助。
原來,2018年8月是這家公司第十三屆「科技月」,濟南市科協「百名專家進百企」活動和企業的需求結合,特邀山東女子學院旅遊管理教研室主任劉瑩老師開展「員工商務禮儀規範與形象塑造」的專題培訓。
在這之前,中車山東公司的員工也聆聽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作為「百名專家進百企」系列科普講座,濟南市科協特邀請山東大學軟體學院戴鴻君教授,作了題為《雲和大數據——改變IT格局的新技術》的報告會。這堂課,利用新聞熱點結合大數據和雲計算知識,深度分析,有理有據,讓大家受益匪淺。
槐蔭區科協積極探索和搭建助力企業發展的創新平臺,啟動實施「推動科技創新、促進動能轉換——服務企業萬裡行」主題活動。對轄區企業進行走訪調研,了解企業需求,依託科協大團體優勢,解決企業技術難題。在巴基斯坦中資企業服務中心建立了中國(槐蔭)巴基斯坦創新創業工作站,舉辦「槐蔭意向企業與巴基斯坦商務代表團項目對接會」。
目前,由市科協組織成立的全市企業創新專家服務團成員已發展至270餘人,每年年初面向企業徵集技術難題和報告題目,市科協根據企業需求,組織專家現場為企業提供各類技術諮詢服務,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
為了擴大這一「外腦」,按照網際網路+科技服務的工作模式,濟南市科協搭建了濟南企業創新服務平臺,平臺集科技資訊、專利信息庫、專家企業行、科技培訓、專家庫、技術庫等為一體,吸收入網專家243人,設置專門的在線客服,形成專家與企業線上、線下聯動溝通機制。平臺上線後,協助專家服務企業35次,為1000餘家註冊安裝中國科協專利信息檢索系統的企業提供在線服務與支持。
正如市科協一位負責人說的,作為群團組織,科協開展企業工作需要找準定位,務求實效,切忌虛空求大,比如受到企業歡迎的專家企業行、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和專利信息推廣,都是把握住企業科技創新鏈條中一個點的問題,做實做精,才能真正得到企業的認同和歡迎。(記者董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