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熊學輝,黃岡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醫生。同新冠肺炎疫情戰鬥時,他不幸感染;康復後,他成為黃岡首位捐獻血漿的新冠肺炎康復者。
她叫林丹,黃州區人民醫院感染科和發熱門診護士長,黃岡市第一批走上新冠肺炎抗疫前線的醫務人員之一。
……
他們和她們走過生死考驗的戰「疫」火線,當汛情到來時,他們白大褂上加穿志願者的紅馬甲,再次逆行奔赴戰場,成為一個個防汛志願服務隊員,義務守護巡堤查險值守人員的安康。
白衣紅甲,成為河堤防汛點上一道流動的風景。
集結,組建健康防汛志願服務隊
聞「汛」而動,聞令而行。
7月以來,外洪內澇雙線夾擊,市區防汛抗洪救災形勢異常嚴峻。
7月6日晚上,市中心醫院急診科護士長秦清接到通知,醫院緊急啟動應急救援隊,進行汛期戶外醫療保障。
當晚10:20,秦清帶著應急救援1組成員趕到醫院,準備救援器材、防汛藥品等醫療應急設備。直到凌晨兩點,所有醫療保障應急設備才準備妥當。
7月7日,市區組建一支衛生健康防汛志願服務隊,全力以赴為市區巡堤查險值守人員、轉移安置群眾提供送醫送藥志願服務。
黃州區人民醫院40歲的骨科醫生賀鵬說:「我扛不了沙包,但能夠保障他們的健康,也算是出一分力!」
市中心醫院21歲的護士夏菁若說:「我經歷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生死磨難,也想為防汛搶險儘自己的力量,我報名參加醫院防汛志願隊。」
……
一支40人的衛生健康防汛志願服務隊迅速集結。
組建之初,醫護志願者40人分4組,赴長江幹堤、長河沿線堤防、葉路洲圩堤上堤巡診,為巡堤查險處險值守人員進行健康檢查和診療服務。
7月7日下午1:00,秦清再次接到指令,沿長江幹堤黃州閘至陳策樓鎮沿堤巡診。
第一天出戰,風雨交加,醫護志願者一行5人,開著救護車沿著江堤往陳策樓鎮方向一個一個地方找防汛點。
每到一個防汛點,秦清不忘提醒守堤防汛人員:「現在疫情並未完全過去,人多時還是要戴口罩,哨棚空間小,要儘量開窗通風。」
走到陶店鄉最後一個防汛點時,已是晚上7點多鐘。秦清走下江堤,向停在路邊的救護車走去,雨水已浸溼了裡面的夏裝,衣服貼在皮膚上,緊繃又溼滑,哪怕穿著厚厚的防風服,她還是感覺有些冷。
回到醫院後,秦清忙著清點已發放的藥物,準備第二天的巡診物品。等她回到家時,已是晚上10點多鐘。
疫情期間,秦清一直承擔著新冠肺炎患者的跟車轉運工作。
汛期一到,她又成為市區衛生健康防汛志願服務隊第一批巡堤義診人員。
半個月來,像秦清一樣,市中心醫院、黃州區總醫院有近380名醫護人員加入防汛志願服務隊。
在堅持完成醫院正常工作之餘,醫護志願者們又投入到市區防汛搶險救災行動中。
突擊,安置點裡忙碌的「紅馬甲」
招之即來,來之能戰。
7月9日凌晨4點左右,黃州區南湖街道辦事處榨舟街社區南湖5組遭遇水災,90餘名群眾被緊急轉移安置到市體育館避險。
接到指令,市區衛生健康防汛志願服務隊迅速出擊。
佔學兵、林丹、王志軍、許雁平……黃州區總醫院抽調了20餘名醫護志願服務隊隊員,第一批人員迅速趕赴安置點。
對市體育館安置點內外進行消毒殺菌、為受災群眾進行健康檢測和診療,幫助受災群眾搬行李、物件,並現場向大家發放新冠肺炎防控知識、腸道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單。妥善安撫好群眾後,志願服務隊又安排兩名人員24小時值守。
「有十幾個穿著『紅馬甲』的醫護人員在場館裡消毒、搬床、搬東西。我們進來都測過兩次體溫。」
「還給我們發了解暑祛溼中藥湯劑,味道有點像涼茶。」 受災群眾孫蘭香提起當日轉移到安置點的情形,表示很感謝醫護志願者。
佔學兵,黃州區人民醫院呼吸科醫生,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他始終身臨一線。面對洪澇災害,46歲的佔學兵又挺身而出。
7月9日,佔學兵在市體育館受災群眾安置點值守一天一夜。
7月10日一大早,佔學兵又從安置點趕回醫院上班,在回來的車上,他小憩了一會。
「我感覺有些累,但是現在醫院防疫和防汛都需要人手,大家都很忙,我只能堅持。」
那一天,佔學兵的女兒剛參加完高考。高考期間他忙著在醫院上班和防汛志願服務,沒有陪孩子一下,佔學兵有些許遺憾。
7月12日,黃州區人民醫院感染科和發熱門診護士長林丹在市體育館安置點忙到下午1點,連午飯都來不及吃。她說,對這樣的忙碌已經習以為常了。
「發生疫情以來,我的兩個孩子都送到了鄉下婆家,半年沒見到孩子,回鄉下時,1歲半的兒子居然會走路了。等忙過防疫防汛這陣子,我想陪陪孩子。」 林丹說。
巡診,每天奔赴35個防汛點送醫送藥
不計報酬,醫者仁心。
7月14日,新一天巡診開始了。
黃岡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醫生熊學輝、魏小川和護士夏菁若、劉雅琪一行4人,沿著35個防汛點為守堤人員送醫送藥。
帶隊負責人熊學輝,背著重達20公斤的醫療保障急救包,奔走在各個防汛點,衣服溼了又幹,幹了又溼。「防汛守堤人員很辛苦,高溫高溼,蚊蟲叮咬,他們守護我們的家園,我們守護他們的健康!」
熊學輝表示,他一直堅持寫入黨申請書,希望用自己的行動來接受黨組織的考驗。
24歲的孫欽棟,市中心醫院急診科護士,也是市區衛生健康防汛志願服務隊第一批巡堤義診人員。疫情期間,轉運新冠肺炎確診病人,他衝在前面。在巡診中,重的醫療器械他主動背在身上。頭天義診完,第二天照常上班。他說:「我年輕,扛得住。」
39歲的ICU護士長李君,巡診途中雨天路滑,不小心滑倒,從堤上滾到了堤下,她爬起來,又繼續投入戰鬥。
23歲的護士劉雅琪,第一次參加防汛巡診活動,一天下來,手臂上下黑白分明。
29歲的醫生凌元吉,疫情期間火線入黨,「黨員就應該有黨員的樣子,指向哪裡就應該衝向哪裡,絕不退縮。」
42歲手術室護士長畢水紅說:「戰疫期間,我們可以醫治病人,控制病情。防汛搶險,我們不能控制汛情,但盡己所能保障守堤人的健康,讓他們安心守護大堤、守護家園。」
……
一句句發自肺腑的心聲,一次次勇往直前的舉動,讓醫護志願者們成為防汛救災中一支堅強的力量。(黃岡日報全媒記者 王桑 陳愛武 通訊員 戴勳冰 何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