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開懷大笑的時候,突然又很想哭,像是什麼東西在心頭壓著,想說卻又說不出來的;有一種感覺,你覺得你理解了,實際上那個東西還在你的理解之外;每個時代都有它的無奈和酸楚,短短的一秒鐘或許就是曾經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的縮影……
新上映的影片《一秒鐘》,是該片導演張藝謀的為過去寫的一封家信,一封「情書」。影片由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講述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草根張九聲為了看一場電影悄悄從農場溜出來,電影裡有他女兒扛面袋的一秒鐘鏡頭,而他女兒正是為了搶著扛面袋多表現、消除父親對自己的不良影響,而被沒停穩的車碾壓致死的。
失去父親的流浪兒劉閨女想要用放電影的一米多長的廢膠片給弟弟做燈罩,不知情的她生氣的說:「抗面袋的是你女兒吧?怎麼沒把她壓死呢?」,無意之中扎心的話,與影片的內核相呼應,不同心思的主人公因為一場電影狹路相逢……
點題的一秒鐘很短,短到可以無視它的存在;生命長河中的一秒鐘卻又很長,長得可以用一生紀念。
女兒生前最後一個鏡頭的那一秒,主人公可以看無數遍,每一遍都足以讓他淚流滿面,痛徹心扉。影片中不少橋段是黑色幽默和自帶喜劇光環的,我們看到的是喜劇,對劇中人來說卻是最深重的悲劇;我們的一聲嘆息,也是那個時代人們的深深無奈。
在那個在物質精神匱乏的年代,底層人民的辛酸與無奈,一代人的回憶與情懷,對年代的回憶和反思,膠片時代人們對於電影的熱愛,對父子關係的感悟,是張藝謀通過影片想要表達的東西。
故事靈感來源於張藝謀早期經歷,是其作品對社會歷史、文化展開的追憶與尋根。張譯的演技非常過硬。過硬,無論是鐵血硬漢還是悲情草根,他對人物的刻畫、表演的分寸感,他都拿捏得十分到位。新晉謀女郎劉浩存的表演,也頗為真實自然,可圈可點。
影片畫風頗有年代感,群眾演員安靜看電影的場面設計帶入感頗強,能勾起中老年觀眾的回憶與感動。影片的敘事語言含蓄節制,沒有大張旗鼓的批判與抨擊,真相就藏在人物與故事的後面,需要觀眾靜心細品。
就在觀眾無法承載那份沉重的時候,看到一線曙光——故事結尾打出「兩年後」,是充滿希望的結局:恢復高考,錯判的人生被糾正,一切重新開始,更多人有了出路,充滿正能量。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寧夏日報記者 張慈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