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質時代「年輕人」,追問「地球主人」前世今生

2020-12-01 騰訊網

近日,由日本和美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復活了存在於地表下18000英尺(約5.5千米)、來自1億年前的微生物。要知道,這些微生物早在恐龍滅絕之前就已經處於休眠狀態。

不過,科學家告訴我們,就微生物圈來說,這些甦醒的微生物實在屬於「年輕後輩」,比它們年長的「億歲老人」還有很多。那麼,微生物的前世今生有著怎樣的故事?

人類發現最古老的微生物,來自38億年前

距今約46億年前,地球誕生。但那時的地球荒涼無趣,沒有生命存在,直到這一天——微生物的出現。

「地球上的第一個細胞,就是微生物。」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袁訓來告訴《科技周刊》記者,「迄今為止,我們發現最早的微生物可以追溯到38億年前,從那時起到至今六七億年前,地球上一直都是微生物的世界,且種類可能比現在的更多更複雜。」

這個有著數十億年歷史的龐大家族,同樣有著一代又一代的進化史。南京農業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閆新表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養一方菌,地球上的環境條件不斷變化,微生物為了更好地生存也隨之不斷變化。當然,微生物的活動反過來也會改變環境,二者在相互作用中一起變化。」

正因為記錄與反映、甚至影響著地球環境變化,微生物成為了科研人員探索地球環境演變的生物密碼。

今年5月,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副研究員鄭全鋒等研究人員在華南的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微生物巖中,發現了一種名為似Polybessurus的單細胞球狀藍細菌化石。鄭全鋒介紹,似Polybessurus藍細菌化石普遍存在於華南的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微生物巖中,是這些微生物巖的主要造巖微生物。這一發現以化石的證據直接證實了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後藍細菌爆發事件,且該類微生物的發現也在一定程度上再現了二疊紀末生物大滅絕後熱帶淺海海域的微生物群面貌,對於了解大滅絕後的海洋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在地球史上,一共發生過5次著名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其中距今大約2.5億年前發生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最為嚴重,造成了超過90%的海洋物種從地球上完全消失。不過,也不必為當年的地球擔心。因為,每一次後生動物的大量滅絕都會導致微生物的極度繁盛,其中的主要表現就是滅絕之後的地層中微生物巖的廣泛發育和微生物標誌化合物豐度的激增。也正由於微生物的繁盛,為大滅絕後倖存下來的後生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從而自然迎來生命復甦與爆發的下一個時代。

其實,不僅1億年前已經休眠的微生物比較少見,微生物化石同樣難尋。鄭全鋒介紹,微生物化石的保存形式主要有碳質壓膜保存和礦化保存兩種。其中,碳質壓膜形式保存的微生物化石一般只能在細顆粒的碎屑沉積巖中形成,如頁巖或粉砂巖。礦化形式保存的微生物化石主要包括碳酸鹽化石、矽質化石、磷酸鹽化石、硫化物化石等。「微生物形成礦化化石,需要兩個條件。簡而言之,就是礦化過程要發生在微生物有機體腐爛和降解之前,礦化的礦物顆粒最好是納米級礦物顆粒,這樣才能很好保存微生物的形態和解剖結構。另外,微生物化石要能長久保存在巖石中,還需要這些化石不能遭受後期成巖作用的強烈改造,尤其是重結晶作用。即使微生物化石已經在巖石中形成,但之後巖石中發生的重結晶作用也往往會破壞這些微生物化石。」

不起眼的微生物,卻是地球的「真正主人」

對於「龐然大物」人類來說,微生物可能微不足道。但其實,人類卻是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僅僅在人體內外,就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閆新介紹,人體內微生物的細胞數大概是人體細胞數的10倍,環境中的微生物就更不計其數了。微生物不僅數量龐大,種類更是極其豐富。為了便於研究,科學家們將微生物劃分為細菌、古菌、真菌、原生動物、單細胞藻類、病毒和亞病毒這幾大類群。

「上至萬米高空,下至幾千米深的地下,都能找到活著的微生物。」袁訓來告訴記者,微生物存在於各處,而且很常見。當連續多日降雨的時候,石板地上可能會出現一層薄薄的綠色覆蓋物,踩上去會有滑滑的感覺,這就是微生物藍細菌。如果拿上小瓶子去玄武湖內打上一瓶水,選擇少許放至顯微鏡下,可能會發現上萬種活躍的微生物。「當然,也有一些微生物只能在特定的環境下生存。比如在美國黃石公園內超過100℃的熱泉中,就生活著一種適宜高溫的微生物『古菌』。菌如其名,這種微生物在數十億年前就已經存在。如果暫時脫離這種高溫環境,它們會進入休眠狀態。」

在我們的身邊還能見到那些有著古老基因組的古菌嗎?「很容易找到。」袁訓來回答。比如,深挖至煤堆的最底下,在煤渣的黑水中,生活著一種很原始的古菌——甲烷菌。甲烷菌的性格、脾氣與其他微生物不同,只有在無氧的條件下才能生長繁殖。所以,人們常會在密不透氣的池子裡放上甲烷菌愛『吃』的食物,如各種農作物的莖、葉及許多排洩物、廢棄物。讓甲烷菌生長並釋放出一種無色、略帶一點酸臭的可燃性氣體,也就是俗稱的沼氣。」

「微生物之所以能無處不在,繁衍於地球,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代謝的多樣性,通俗來說就是食譜廣。」閆新表示。對於微生物來說,有機無機有毒無毒好啃難啃皆不在話下,有些細菌以農藥甚至塑料為食。也正是因為微生物「食物種類」多樣的特點,人類利用微生物可以解決不少大麻煩。

在醫療健康方面,乳酸菌等益生菌可以幫助人類調節腸道菌群平衡,一些病毒甚至可以作為載體製作疫苗;食品方面,微生物可以被用來發酵產生酒、醋、醬油和麵包等食物;在環境方面,汙水處理主要就是藉助微生物分解有毒有害汙染物……隨著合成生物學的興起,人類改造微生物的能力越來越強,微生物作為細胞工廠的潛力被無限放大,幾乎可以合成任何化合物。

來自地球的微生物,會成為其他星球的生命起源嗎

既然微生物如此強大,它們有機會跟隨人類的航空器飛往外太空和其他星球繁衍嗎?

今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恰逢26個月一遇的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期,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已於杜拜時間7月20日發射成功,中國的「天問一號」也在北京時間7月23日發射成功,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已於北京時間7月30日發射成功。而火星也一直被科學家們認為是唯一可能會適合人類移民移居的星球。

當這些火星探測器還在地球上時,一定會有微生物附在其表面繁衍生息。當這些微生物離開地球之後,會不會給其他星球帶去生命的種子呢?

「從上個世紀70年代人類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在火星著陸至今,沒有任何可靠證據證明火星上有從地球前往的微生物或其他生物存活下來。」袁訓來說。他以我國剛剛發射成功的「天問一號」為例,從地球前往火星的太空之旅長達7個月,在宇宙中飛行,探測器所面臨的是最低溫度達到-273.15℃的真空環境,同時還存在各種宇宙射線。如此條件下,微生物的活性蛋白會失去活性。這樣艱難且遙遠的旅途,實在不適合微生物的生存。

不過,如果真的有如此強大的微生物成功抵達了火星,結局如何呢?「等待它們的依舊還是死亡。」袁訓來說,「火星的溫度在-133℃至27℃之間,大氣密度僅為地球的1%、成分以二氧化碳為主。最重要的一點,火星表面並不存在液態水。水是生命之源,因此,即使僥倖活到火星,微生物也會最終斃命。」

本報記者 葉 真 實習生 孫海峰

相關焦點

  • 從地質地貌看地球的「前世今生」
    地質論壇,您的移動信息庫,掌上圖書館,記得星標哦 地球是人類在宇宙中賴以生存、發展的唯一家園。地學是研究地球的過去、現在,並預測其未來的科學,也就是研究地球的「前世今生」。
  • 李耀煌新作《阿凡達家園的前世今生》獲著作權證
    (《阿凡達家園的前世今生》一書效果圖)10月10日,國家版權局發布公告,給我市李耀煌原創完成的科學著作《阿凡達家園的前世今生》頒發著作權證。這是李耀煌繼《長成於海洋的山的年輪》《地球古海蝕地貌研究》《探秘古海岸》《揭開恐龍大滅絕之謎》《大海裡長出來的山》後獲得的第六張著作權證。舉世聞名的張家界風景名勝,奇峰三千座,洞門向天開,崖如刀削出,山似斧劈開,其奇異瑰麗的風光讓全世界為之傾倒。
  • 【中國青年科技獎系列報導】毛竹:探秘地球的前世今生
    地球是人類居住的唯一場所,為人類提供了生活必需的糧食、水、能源和礦產資源,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諸如火山、地震、海嘯等災難。人類如同嚮往太空一樣,對地球的深部充滿著好奇。地球科學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科學,自人類在地球上誕生、繁衍和發展以來,就對自己賴以生存的地球進行了不倦的探索。
  • 深埋海底1億年微生物復甦,「地球主人」微生物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
    那麼,微生物的前世今生有著怎樣的故事?但那時的地球荒涼無趣,沒有生命存在,直到這一天——微生物的出現。「地球上的第一個細胞,就是微生物。」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袁訓來告訴《科技周刊》記者,「至今為止,我們發現最早的微生物可以追溯到38億年前,從那時起到至今六七億年前,地球上一直都是微生物的世界,且種類可能比現在的更多更複雜。」
  • 科學看待前世今生/釋聖靜
    科學看待前世今生    作者:釋聖靜      從《物理》,以及《生物》《化學》,等綜合學科所新形成的《人類(後來歷史學家提出新名詞:歷史背景的局限性)慢慢的形成了:神話時代(對自然,對超越自然能力的嚮往與崇敬)這個就有了宗教的產生!和樸素的唯物主義的形式,用馬克思列寧共產主義的文獻綜述:哲學的兩大主流,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
  • 新知 | 深埋海底1億年微生物復甦,「地球主人」微生物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
    那麼,微生物的前世今生有著怎樣的故事? 人類發現最古老的微生物,來自38億年前距今約46億年前,地球誕生。但那時的地球荒涼無趣,沒有生命存在,直到這一天——微生物的出現。 「地球上的第一個細胞,就是微生物。」
  • 土星宮位看出你的前世和今生
    今生的你不願意再重蹈覆轍,因而痛改前非,抱持著「執著」的態度。即使遭遇到困難和挫折也絕不輕言放棄,頗具使命感。今生的你個性上一反前世,耐心相當好。第二類型者,土星二宮前世的你,豐衣足食,生活無慮,偶爾奢侈一時,悠遊度日,倒不成問題。但是,長久下來,縱使有金山銀山,也有用盡的一日。老年之後經濟狀況就很不好了。縱便想重新修正,奈何時光不再。這一份感慨延續到今生。
  • 2019年度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十大進展發布
    新華網呼和浩特10月21日電(徐紅梅)在20日召開的第五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上,中國古生物學會發布2019年度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十大進展。2019年度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十大進展包括:中國古動物館的從魚到人生命之旅;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的許你一個「花花世界」——植物從孢子到花的繁殖故事展覽;卓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史前部落」恐龍主題交互式數字科普體驗展覽;內蒙古自然博物館開發的公益科普課程及地質古生物課程;自然資源部東北亞古生物演化重點實驗室的我國
  • 說說歷史上雮塵珠的前世今生
    說說歷史上雮塵珠的前世今生時間:2020-04-12 15:2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說說歷史上雮塵珠的前世今生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鬼吹燈之怒睛湘西中頻繁出現一個物件兒-----雮塵珠. 今兒我們就來講講雮塵珠 的前世今生! 關於這雮塵珠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 網際網路時代 MEMS的前世今生
    打開APP 網際網路時代 MEMS的前世今生 發表於 2020-04-16 16:27:55 二十年前,MEMS在整個IC市場上可能被視為一種另類的利基應用
  • 盤點動漫裡的前世戀人們:前世相戀,今生也要相愛
    人們常說前世的戀人,今生的緣分,還有就是前世500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這是人們對愛情的無限美好遐想,雖然沒有什麼科學根據,但是有些東西是科學也無法解釋的事,同時這會給人一絲希望和慰藉。無法逃離的背叛如果你覺得百合向的前世戀人作品還不過癮,那可以看看《無法逃離的背叛》這部耽美動畫。主角夕月和魯卡是兩位美型男子,兩人前世就已經相戀,夕月的前世是女孩子。一對前世戀人,今生有一人轉世為男兒身,這樣的設定真是MD智。。。勇雙全。主要故事情節就是講述魯卡為保護自己前世女友而戰,我愛的是你的靈魂,無所謂性別。
  • 廖閱鵬:前世今生催眠曲,帶你夢回前世,總結今生!
    最近在最右上,看到了一則消息,許多人聽了廖閱鵬的前世今生催眠曲,都看到了自己的前世,我覺得很神奇,便趁著月黑風高之夜,孤身一人躲在被窩裡,悄悄的打開了喜馬拉雅收音機,點開了前世今生催眠曲,帶上耳機,準備一場穿越之旅。
  • 專訪魏斯博士——解讀《前世今生》
    ,生動的,似乎匪夷所思的,但又不令其意外的故事,無不在見證著前世,今生和來世的存在不虛。       在第二階段裡,「人類第二次「黑暗時代」開始來臨,我不知道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黑暗,黑暗也許是淨化的需要,但是我們確實看到了巨大規模的人會死去。」「人類只有部份人可以轉生到那一時代。也許我們的主意識已經改變升華,因而我們將在另一境界,另外空間注視著那一切。我們也許已經不在地球上。
  • 你相信前世今生嗎?
    你相信前世今生嗎?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相信,不過我想還是相信的成份多一些吧!那個網絡上流傳了很久的《前世今生催眠曲》我是最近才看到的,感覺很神奇,好多網友都說自己看到了前世!我也很想看一看自己的前世,記得在網易裡測過自己的前世,是一個嬪妃,也測過說是皇后,但我都當做是娛樂,只是這一次,我在心裡潛意識的希望我可以了解自己的前世。進行催眠最需要的是心靜,從昨天開始到今天,我試了很多次都沒能成功,因為我無法靜下心來。當聆聽著大師的指導和美妙的音樂時,我的頭腦中似乎有影像,但現實卻清晰地佔據著全部的心裡。漸漸地,模糊的影像也便消失了。
  • 新書推薦〡走進貴州龍的前世今生,讓化石「活」起來
    走 進 貴 州 龍Walking Into Keichousaurus Hui貴州是古生物王國,是全球三疊紀古生物化石寶庫,而貴州龍就是三疊紀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海生爬行動物,堪稱恐龍家族的「鼻祖」,它再現了2億多年前貴州龍動物群的生活形象、生態環境、地質災難以及地質變化等
  • 張掖地質公園精品研學旅遊線路如約而至【線路三】「探秘地球•...
    探秘億萬年的地球印記追尋天地間的詩與遠方張掖地質公園研學旅遊線路攻略張掖丹霞大景區管理委員會張掖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局(2020年4月29日)張掖地質公園整合串聯神奇的地貌景觀、珍稀的自然遺存、燦爛的文化瑰寶、多樣的生物生態和完善的服務設施,面向中小學生、大眾遊客,專業社團、戶外運動愛好者、企業家,高校地球科學專業師生、科研機構研究人員3大群體,量身定製「行走絲路·品讀丹霞」科普研學線路、「激情戶外·品賞丹霞」徒步拓展線路、「探秘地球·品鑑丹霞」科考研究線路3條精品研學旅遊線路。
  • 人真有前世今生?俄羅斯小男孩說自己來自於火星,能預示地球未來
    文/行走天涯人真有前世今生?俄羅斯小男孩說自己來自於火星,能預示地球未來人真有前世今生嗎?這應該是很多人都很感興趣的一個話題,如果每個人走到生命的終點的時候發現,自己就如同神仙在人間歷了一場劫難,現如今又開始回歸正常的生活中的時候,可能人就不會太畏懼死亡了,然而實際上地球上目前已經有近70億左右的人口了,卻沒有出現真正能夠代表前世今生的人物,即便有,最後可能也會被當成謠傳!
  • 催眠:貪得無厭的前世,苦苦掙扎的今生
    ~01~今生她是一個18歲的小女孩,正面臨高考,發現自己內心有很多的悲苦擾亂她的心神無法安心讀書。所以她就突發奇想,想去看看她自己的前世,她認為或許看過了自己的前世,可以對今生的很多事情釋懷。因為是遠程催眠,為避免對她有什麼影響,所以就把她帶離前世。而前世她的離世,是在前線作戰時被敵軍發現後殺死的。
  • 講世界八大奇蹟之「秦始皇兵馬俑」的前世今生
    兵馬俑是古代時期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人實行的是人殉,主要是當時的奴隸下屬,主人死後奴隸也得與主人陪葬,之所以叫兵馬俑,主要是因為是由(戰車,戰馬,士兵)組成的殉葬品。 秦始皇的陵墓過於的龐大與特殊,並且當時的生產力都挺落後的,所以修建這座陵墓一個耗費了39年才完工。
  • 《紅色星球》帶你走進火星的前世今生
    「地球」嗎?《紅色星球》用五章高清圖文為我們展現出一個被西方稱之為「戰神」的紅色行星它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讓我們看到獨特而壯觀的火星地形圖;火星漫遊車們的奇幻之旅;火星上存在微生物生命的新證據;未來可能的火星地形改造和移民計劃。可以說這一本《紅色星球》是火星探索的歷史,是人類對火星探測挑戰的一個全面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