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神鵰俠侶》的續集,《倚天屠龍記》或直接,或間接地介紹了「神鵰」大部分主要角色的結局:郭靖黃蓉戰死襄陽,郭破虜隨之殉城,郭襄峨眉頓悟,開宗立派,楊過小龍女歸隱古墓,生兒育女。
但有兩個重要角色,金庸先生卻沒點明他們的結局,那便是黃蓉的大女兒郭芙和大女婿耶律齊,因為耶律齊是蒙古舊臣之子,襄陽城又是被蒙古大軍打破,於是金迷之中,就有一批人猜測,襄陽城破是耶律齊帶郭芙叛變所致,甚至還有推斷稱,郭靖、黃蓉之所以在城破之際,不願意求生,就是為有這樣的女兒女婿感到愧疚,金庸不點破這一點,是為給郭家留顏面……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隨意想像解讀作品並沒有錯,但同樣作為讀者,小編卻覺得這種看法不僅貶低了耶律齊和郭芙,也連帶貶低了郭靖和黃蓉。江山易改,秉性難移,耶律齊和郭芙雖不是盡善盡美之人,但從他們的出身和品行來看,都不可能做出這等沒出豁事情。而且關於耶律齊和郭芙的結局,金庸也並非隻字未提,連載版和三聯版「倚天」中,共有三條線索,暗示了他二人的真正結局!
一、家世人品上看,耶律齊不可能背叛郭靖黃蓉
首先從家世上說,耶律齊跟蒙古有不可轉圜的深仇大恨。耶律齊之父名為「耶律楚材」,在「射鵰」中就已出現,那時他還是成吉思汗身邊搞翻譯的文官,深受成吉思汗的喜愛,到了「神鵰」,耶律楚材已成為蒙古大丞相,為輔佐成吉思汗和窩闊臺平定四方,立下了汗馬功勞。窩闊臺死後,耶律楚材因跟窩闊臺之妻乃馬真後有分歧而被毒殺,長子耶律晉也隨後被殺,次子耶律齊帶著幼女耶律燕亡命江湖,這才留下命來!可以說耶律齊跟蒙古之間,是血海深仇,不共戴天,所以郭靖黃蓉才會對他沒有顧忌,把女兒和丐幫都交給了他。
其次,從品行上看,耶律齊也不可能賣親求榮,他出場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讓人肅然起敬!因曾輔佐成吉思汗滅金,大金後人完顏萍曾多次行刺耶律楚材,幸好每次都被耶律齊及時趕到,出手阻止。耶律齊武功高出完顏萍十倍,卻不願傷害這個弱女子,因擔心她報不了仇會自盡,就跟她做了個約定:父債子償,以後要報仇儘管來找他耶律齊,因為武功高他數倍,完顏萍也不必打敗他,只要哪天能逼他出左手,便要打要殺,隨她處置!
因完顏萍神似小龍女,楊過憐心大盛,便給她出了個損招,讓她第一招用「雲橫秦嶺」,第二招用「枯樹纏藤」,第三招拿劍自刎,其時耶律齊右手被制,定會出左手相救,這樣耶律齊便輸了,只能隨她處置。完顏萍依言而行,耶律齊明知她是使詐,自己一相救,命就落在了她的手裡,電光火石之間,他卻依然做下決定:「大丈夫死則死耳,豈能見死不救?」毅然出左手奪刀!
而《神鵰》結尾襄陽城大戰中,耶律齊也有相似表現。蒙古兵勇猛,襄陽城危急,楊過決意戰死沙場,向耶律齊大喊一聲:「耶律兄,咱們再去衝殺一陣!」便向蒙古大汗的九旄大纛衝去!耶律齊大吃一驚,現在九旄大纛附近防衛極嚴,精兵猛將都在左右,這麼衝過去豈非送死?但一想到這條命都是楊過救的,便只覺何須多言?楊過去哪裡,便跟他到哪裡,水裡水裡去,火裡火裡去!
寧可把刀扎向自己,也不願不救可憐少女,為追隨恩人,寧可將身赴死,也不願趨利避害!耶律齊慷慨豪俠,以命酬恩,實在是個響噹噹的男子漢,楊過就是看準了他這一點,才敢讓完顏萍自刎詐他,郭靖黃蓉也是看準了這一點,才會把女兒和丐幫交給他,而周伯通也是看準了這一點,才會收他為徒,若是認為他會出賣對他有大恩的嶽父嶽母,投誠跟他有血海深仇的蒙古大軍,實在是誤解了這個人物。
二、郭芙此生最不會做的事情,便是背叛父母
的確,郭芙這個人物很不完美,驕橫魯莽,性急無智,就連郭襄也笑她到處頂著父母的名頭招搖,然而她卻不是卑鄙無恥,苟且偷生之人。幼年之時,見李莫愁作惡,武三通、武三娘、柯鎮惡、大小武,男女老幼被打倒一地,郭芙便帶著雙鵰撲來,大喊:「雕兒別怕,咬這惡女人!」催動雙鵰,惡鬥李莫愁,而雙鵰被李莫愁毒針逼走之後,郭芙兀自不懼。
黃蓉臨產之日,金輪法王前來偷襲,郭芙被金輪法王打得頭髮散亂,長劍折斷,卻不肯透露一句父親的下落,只是破口大罵大小武,讓他二人準備回來的時候看她的屍首!而石陣之中,黃蓉一行人被金輪法王所圍,黃蓉受傷,楊過苦苦支撐,讓郭芙趕緊去向爹爹報訊,郭芙卻手持長劍,護在母親身前,無論如何不舍離母親而去……是的,黃蓉對郭芙教育失敗,縱她寵她,搞得她無法無天,但在三個子女裡,郭芙也是最護著父母的人!
正是因為愛父母,崇拜父母,所以她永遠也不會背叛父母,而她以郭靖、黃蓉之女的身份為榮,到處宣揚招搖,雖然淺薄,卻也是對父母的價值觀和行為的深度認可,這份認可,就讓她在大是非上,絕對不會踏錯。對郭芙來說,這一生中,她的最大的驕傲,便是郭靖黃蓉之女,她的第一身份,也是郭靖黃蓉之女,父母就是她的信仰,若耶律齊真會背叛她的父母,我相信郭芙會第一個對他抽刀相向!
三、金庸埋下的三條線索
除了耶律齊和郭芙的家世人品,能夠讓我們推斷,二人不會變節外,在連載版和三聯版《倚天屠龍記》裡,金庸也給了我們三條線索,暗證兩人不會行差踏錯。連載版「倚天」中,俞蓮舟帶冰火島歸來的張翠山夫妻回武當山時,見有人冒充丐幫偷襲,有一段內心獨白,說:「丐幫素來行事仁義,他們幫主耶律淵如又和大師哥宋遠橋是極好的朋友,這事可真奇了。」
「耶律」並非大姓,若是耶律淵如跟耶律齊並無瓜葛,丐幫上下兩任幫主,都恰好姓「耶律」的可能性極小,而「耶律」又是外族姓氏,當年耶律齊選丐幫幫主,黃蓉、郭靖雙雙力頂,他還被當眾質疑,若是這「耶律淵如」沒有過硬的背景,幾乎不可能坐上丐幫幫主的大位,唯一說得通的解釋,便是金庸在暗示他是耶律齊和郭芙之子。而在數十年後,耶律齊、郭芙之子還能擔任丐幫幫主,就說明他倆不可能出賣襄陽!
在三聯版「倚天」裡,金庸先生之所以去掉「耶律淵如」這個角色,因為他跟下一任幫主史火龍的時間線衝突。不管是連載版,還是三聯版,黃衫女拆穿假史火龍時,都說真史火龍在二十餘年前,因練降龍十八掌,得了半身癱瘓,這才把幫中事務全交給了長老。但連載版的前文明明說張無忌十歲時候,丐幫幫主還是耶律淵如,黃衫女出現的時候,張無忌也不過二十歲,時間才過了十年,史火龍這「二十餘年前」又從何而來呢?為了為補上漏洞,金庸也只能刪掉「耶律淵如」這個角色。
刪掉耶律淵如,並不代表金庸不準備給耶律齊夫婦一個清白結局,三聯版裡有兩條信息,暗示他二人死後名聲沒壞。一次是張無忌的內心獨白,在酒樓偷聽丐幫弟子談話時候,張無忌暗想:「丐幫號稱江湖上第一大幫……其後黃幫主、耶律幫主等也均是出類拔萃的人物」;一次是陳友諒跟張無忌的對口,稱:「峨眉派創派師祖郭女俠,是敝幫上代黃幫主的親生女兒。敝幫上代耶律幫主是郭女俠的親姊夫。」若是耶律齊大節有虧,江湖上名聲早就爛臭,張無忌不會對其讚賞,作為丐幫中人,陳友諒也不會拿他誇耀。
少年不懂書中人,讀懂也已入局中,襄陽城之所以會破,是因為城破已是必然,郭靖、黃蓉之所以會死,是因為他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實在不能再為,那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若說他們是因女兒女婿變節才不願苟活,實在是將郭靖、黃蓉、郭芙、耶律齊,連帶「射鵰三部曲」的每一部,都看小了!